APP下载

智能手环支付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2016-04-11黄莉莹俞梦颖涂诗

市场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手环监管智能

◇黄莉莹 俞梦颖 涂诗

智能手环支付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黄莉莹 俞梦颖 涂诗

随着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手环因此受到青睐。本文分析了智能手环支付技术的发展现状、支付风险和国家监管措施,提出了对智能手环技术的创新建议。

智能手环;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风险;身份识别

10.13999/j.cnki.scyj.2016.11.017

一、智能手环支付发展现状与优势

1.智能手环支付的发展现状

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智能可穿戴产品,具有运动记录、睡眠监测、来电提醒和智能支付等功能,受到许多消费者和生产商的青睐。智能手环目前主打运动、健身市场,对于智能手环的支付功能的实现刚刚起步。Token于2014年6月18日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支付智能手环,于2015年推出的Pay Bands智能手环、刷刷手环等开始主打支付功能市场。

智能手环支付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类似于公交卡消费的支付方式,另一类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进行支付。公交卡支付方式以刷刷手环为代表,可以在交通出行、商场购物、市政缴费等场景进行支付,在一定的小量限额内进行免密支付。此类支付限定城市使用,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可以实现支付功能。第二类是将手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在小额支付时手环通过蓝牙和手机上的第三方支付账号连接,在支付被发起时无需输入密码便完成支付。

2.智能手环支付的优势

智能手环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在流转媒介、工作环境、通信媒介、基础软件设施、便捷性和支付费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在款项流转方式方面,智能手环支付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完成信息传输和款项的流转;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票据的流转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支付,智能手环支付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第二,在工作环境方面,智能手环支付的工作环境基于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系统平台;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第三,通信媒介方面,智能手环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互联网和外联网,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第四,便捷程度和费用方面,智能手环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助力智能手环支付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互联网金融因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点,将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智能手环支付不仅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行提供了便捷。用户使用智能手环支付的每一笔消费数据,都会上传到数据库,给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掌握用户的消费情况、信用状况、资金流转情况,可以为小额贷款和资信评估提供依据。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的智能手环,简化了支付的程序,提高了支付的效率。

三、智能手环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1.智能手环支付风险

智能手环作为移动支付的新载体,其使用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智能手环可以作为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U盾等,但不管哪种支付方式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其使用安全也基于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保障。互联网金融除了具有传统金融业面临的一般性风险外,其虚拟化的服务方式、跨领域的业务开展、开放与透明的市场经营环境,也使其还面临基于信息技术导致的平台风险、技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互联网账户信息安全”问题。黑客侵袭、系统漏洞、病毒木马攻击、用户信息泄露等事件频发给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仅在2014年中的短短4个月时间内,就先后出现了携程漏洞门、二维码支付欺诈、网络安全协议Open SSL“心脏出血”漏洞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风险事件。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其中

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情况最为严重,分别达到26.7%和 25.9%,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2.6%。消费者的支付操作可以被黑客加以利用来窃取银行卡信息,造成信息丢失、泄露或信息篡改。

2.我国对智能手环支付的监管

智能手环支付属于电子支付,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电话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自动柜员机交易、销售点终端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正是因为电子支付包含的方式众多,监管范围广,目前我国电子支付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一些监管政策也仅针对电子银行与网上银行。2005年底出台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算是电子支付的第一个法律文件,但存在很多局限性,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平台内部交易仍得不到监管。2006年初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虽然考虑到了第三方支付,但与《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并不配套,且由于其缺乏具体操作细则以及配套政策而难以发挥作用。

从监管部门来看,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的监管存在着多头监管现象,监管部门职能分工尚不明确。央行、银监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纷纷对电子支付出台相关规范文件,但是由谁来主导电子支付的监管,这点还不是很明晰。

3.对监管模式的建议

我国监管模式还需要完善,可以针对目前的不足从完善电子支付的监管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诚信建设、创建良好的电子支付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完善电子支付的监管体系,一是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明确监管主体,例如成立监管小组,制定统一的规则;二是明确监管内容,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明确对业务运营风险的监管,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管,对内部操作人员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明确市场退出监管细则;三是加强准入和退出监管。

完善法律体系,第一,要加快完善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服务相关管理制度,第二,要对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进行细化。

加强诚信建设、创建良好的电子支付环境,一是要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二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三要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违信惩罚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建立科学、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

四、智能手环支付的创新建议

经过对智能手环支付使用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不论是手环的使用者还是潜在的消费者对于手环支付最大的担忧是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安全和财务安全,智能手环免密支付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缺乏安全感。其中,有54.69%的使用者认为增加身份识别功能后,会经常使用智能手环支付。针对安全性这一问题,结合生物识别技术,我们提出了几点改良建议。

1.指纹识别支付

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识别技术之一,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结合指纹识别的支付手环将在手环显示屏上安装指纹扫描屏,保留非接触式(感应式)的支付方式,支付时将手环贴在POS机或其他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发起支付指令,指纹扫描屏通过扫描指纹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时完成支付。指纹支付手环使用者不用担心指纹被木马盗取伪造,因为只有通过人体带有的微电场与电容传感器间形成的电容高低差才能描绘出指纹图像进行识别。

2.人脸动态识别支付

指纹支付手环要求消费者双手操作即一手靠近支付终端,另一只未佩戴手环的手用手指去接触识别屏,一定情况下(如双手拿满东西)会造成使用不便。带有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手环更大程度地简化了使用者的支付动作。在手环上安装摄像头,支付时打开摄像头对准人脸完成眨眼动作,身份验证成功后限时将手环贴在POS机或其他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完成支付。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人脸识别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人脸识别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乃至人头欺骗识别系统。

3.心跳识别支付

心电图的主要波形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它在人的一生中都可以测量得到,每个人的心电图都有差别,而且它可以通过双手的拇指按压即可采集到,方便快捷,具有可采集性,因此可以用作身份识别。在智能支付手环内部安装记录心电图设备,用来记录使用者心脏跳动的电信号。在支付被发起时,佩戴者的心跳与原始录入一致时支付操作才被允许。由于心电图的测量至少需要两个电极,采用此方法进行身份识别时需要两只手各佩戴一个智能手环。该项识别方法有着许多优点:首先,信号来自于人的心脏,适用于活体身份识别,不易被仿制;其次,任何人都有心跳,具备普适性,不易被忘掉或丢失;第三,心电图是一维信号,处理简单,数据量小,节省存储空间;第四,心电图可以非侵入的快速即时测量。

五、结语

智能手环支付的便捷,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智能手环支付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将智能手环与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结合进行支付身份验证,降低了支付时的信息、财产被盗取的风险,为消费者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在未来,安全的智能手环支付方式将会因为它的优点逐渐占领支付市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

课题名称:智能手环支付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课题编号:201610421138)。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手环监管智能
爱心手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监管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习监测手环
监管和扶持并行
麦开:放弃智能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