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
2016-04-11吴功明
□吴功明
一所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
□吴功明
山东昌乐是驰名中外的蓝宝石之都,五年前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崛起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教育质量,让其一跃成为省内有名气、国内有影响的品牌学校,创造了独特的“昌外现象”。学校的迅速崛起,不仅依靠优质的办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建设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
一、理念文化
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和办学理念构成我们的理念文化体系。素质至上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要求教育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本质出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学校的学生要求具备如下核心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的“本”,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根”和“源”,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的“势”,具备了上述三种核心素质,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素质至上对全体“昌外人”来说,必须追求高素质、引领高素质的家长群落,成就高素质的学生,创建高品位、高档次、高素质的学校。
基本理念:一训三风、发展理念和愿景、学校使命和精神。“一训三风”指的是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的校训是修炼素养,追求卓越。这是“素质至上”核心理念的整体写照和真实反映,是对全体“昌外人”的规范、警策、训示和引导。学校的校风是开放、创新、责任与合作。开放是一个学校发展必备的素养,在开放中才能吸取众长、取长补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办品牌学校,就必须要创新,不能僵化、不能保守、不能安于现状。不创新,没有出路,不创新也就没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包括为学生发展的责任、民族振兴的责任、学校发展的责任、老师发展的责任等多个层面。合作出战斗力,教师团结合作、适应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教风是有学无类、精研善导。有学无类,就是在我们的眼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我们要不放弃、不抛弃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掘。精研善导,这是教师的职业情操,一切工作都要在研究的状态下进行。学校的学风是博学力行、自强日新。博学力行要求学生知行合一、精进不辍;自强日新要让学生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自省、自励、自觉,拥有不懈进取精神。学校的发展理念是做越来越好的自己。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业完成,都要遵循这种动态规律。发展愿景是创办一所受人尊敬的理想学校。这是对学校未来发展和办学理想的构思和憧憬。学校的使命是为民族准备优秀素质,学校的精神是以高境界成就教育卓越品牌。
学校理念文化中的办学理念,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堂理念、管理理念和教师发展理念等方面。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优秀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中国的教育就是要给中国的学生安放一颗中国的灵魂,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面对国际化大潮,培养的人才要有民族情怀,还要有国际理解。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今天的学子就是明天的公民,培养合格公民,要靠教育来实现,而做一个优秀的现代公民,就必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学校的课程理念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培育卓越素质,课堂理念是三效课堂、价值引领、育人为本、素质达效,管理理念是三效管理、价值认同、文化自觉、责任本位,教师发展理念是将员工素质提升作为战略工程,学校发展教师、教师成就学校。
二、制度文化
根据办学需要,我们设置“一室三处四中心六级部”,即学校办公室一室,科研指导处、学生发展处、教学事务处三个处室,艺体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和宣教中心四个中心,以及教学一线的六个级部,实施以处室管理为条,以级部管理为块,并且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还设立一些虚拟机构和民间的研究团队。采取学校项目推进和教师自发组成研究团队的形式,成立“作文研究院”和“全息数学实验研究所”,山东青年报在学校成立记者站,校园电视台也由学生自发的成立。对上述民间机构,学校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进行行政干预,让其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效管理”是学校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效能改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观念引领、机构创新、制度完善、责任严格、监督强化等措施,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促进学校管理改革,以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率、追求最佳工作效果。“三效管理”的实践体系是其通过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对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有效整合,并加以制度化来最终实现其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可以说,“组织、资源、制度、目标”四大管理范畴在“三效管理”实践中实现了有机统一。
基于效能的自主管理。在“三效管理”所体现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亮丽的一笔,也是我们“效能立校”方略的德育体现。学校在强化品格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出台《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年级或班级、小组等各层次的管理中,通过合理分工让学生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让学生在管事和做事中培养自主能力、锻炼合作能力,以及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三、行为文化
为落实“素质至上”的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学校统筹规划三级课程,整合改造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发建设学校课程,逐步形成包含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长教育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由八大类144门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组成的学生成长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课程设置首先尊重学生的需要,从探索“受孩子喜欢”的教育入手,构建自主课程体系,让孩子得以在“优质、多彩、快乐”的课程中健康成长。其次是基于培养目标整合三级课程,实现跨学段、跨年级、跨学科整合,依据新课标,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集中学习一项技能。再次是制定课程方案,狠抓课程落实和构建立体评价体系。根据学校《课程方案》,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并纳入课程表,对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做到课时、地点、教师、内容“四固定”。将学校课程开发建设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三效课堂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进中创立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改革理论和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素质达效”,构成三效课堂的基本内涵。三效课堂的价值追求不仅包括学识层面,更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三效课堂”是一种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团结一心的课堂,主要表现形式是小组合作,但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分解任务,而是为了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提高所有组员的整体效率。课堂采取小组捆绑式评价,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校还把课堂中的学习小组延伸到课余生活和班级管理,让孩子们的自治自理变得更方便、有效。
员工素质提升是战略任务,对学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除了价值引领、建章立制、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我们还非常重视文化引领,把教师读书作为促进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还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和专家学者对话,与名师名校面对。除了聘请专家、名师来校进行集中培训,举办省市县乃至全国教育教学及高端学术会议及现场会,也成为我们“请进来”的一大特色。建校以来,教师赴省内外观摩考察、挂职进修已超过1000余人次,老师频繁受邀前往省内外学校送课、指导,校内培训,包括常态化的集体备课,都成了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环境文化
校园是文化之地,我们力求让每一座楼寓、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教育场所都蕴含着文化韵味,承载着学校的发展理念。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至诚楼,体现的是学校对真善美的追求;正心楼、静心楼、怡心楼、惠心楼,体现的是学校品格教育的内涵所在;德昌大道、德盛大道、德雅路、德弘路、德润路,路路蕴含着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因素;墙壁文化醒目、富有文化内涵,像笑脸墙、文化石刻等,展现的是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风采;校园内的植物园、孔雀园、桃园、杏园、海棠园,樱花园、银杏园、柿子园,玉兰园,俨然使学校成为一座陶冶情操的大花园。每年培育的2万盆草花、2万盆菊花,装点着一年一度的“菊花节”,广邀社会人士、教育同行、学生家长及市民参加“赏菊游园”活动,在品菊、赏菊之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解学校的办学行为,形成融洽的办学氛围。置身品园,红色大理石构成的“品”字雕塑,富有品行、品德、品性、品牌之意,不仅昭示个人无品不立,学无品不用,还体现学校办品牌学校、育厚品之才的发展诉求。园中的池塘、喷泉、凉亭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深得天地凝华,日月交辉,徜徉在这样的环境里,必能雅兴成德、自强日新。学校的主题雕塑,命名为“卓越”,这正是“昌外人”不息的追求,造型代表“素质至上”的核心理念、“效能立校”的办学方略和以“三效课堂”、“三效管理”为核心的实践依托,也昭示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学校的走廊、路灯旗、室外展板,充分展现校园风采,做到了处处是教室,时时有教育。
团队合作是“效能立校”的精髓。学校的高效、快速发展带来工作任务的增量,使得每个教职工都是一岗双责或是一岗多责。为此,我们探索出合作评价模式,通过制度设置调动每个集体人员间的合作意识,激励教职工重视协作配合,共同提升工作效率、效果和效能。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真正的团队合作不能只靠制度硬性约束,更应该依靠文化共识。为此,我们强化同伴关系建设,增强领导、老师、学生、家长间的交流互信。“三效课堂”中的团队意识、家校共建中的互信意识、教育发展共同体间的共赢意识、校际交流和国际交流中的互补意识,都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共识。我们始终敢于向社会亮相,与同行共建共舞,为学校发展赢得和谐的外部环境和人际环境。
教育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有型的动态过程。在我们的校园里,事事是教育、处处有文化。我们的校徽、校歌、校旗、班旗、校服、校报、校刊、年鉴、画册、宣传音频等文化产品,都凝聚着学校的文化元素和办学理念,其产生的本身就是学校文化被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事业一样,做到深处就是文化。学校从建校初期起,就制定了自己的文化发展方略,并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整合提升,内生出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这就是建立在“素质至上”的核心理念和“效能立校”的办学方略基础上的素质文化与效能文化完美结合,其独创性在于找到了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科学路径,助推了学校的强势崛起。学校文化建设是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将在“素质至上”核心理念的引领下,为创办一所受人尊敬的理想学校而努力奋斗。
(作者:山东省昌乐县昌乐外国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0-055
C
1673-9949(2016)09-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