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
2016-04-11
知识梳理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②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③。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④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⑤,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公元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③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④勍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⑤胡耇: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⑥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宋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被全部杀死。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是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以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势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鉴赏空间
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当时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战争的过程,因为宋襄公的迂腐而导致战败。第三段写了国人责怪国君,宋襄公为自己辩护,提出了战争道德论。和《曹刿论战》一样,作者介绍史实也带着感情倾向,对于宋襄公的做法,作者持否定态度。
[读有所思]
联系《曹刿论战》,想想长勺之战与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