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舍”与“得”——从一节数学公开课谈起
2016-04-11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徐 斌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舍”与“得”——从一节数学公开课谈起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徐斌
舍得,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当前数学课堂改革“生进师退”成为趋势,进退之间正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舍与得的智慧选择。最近学习一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圆的认识》,让我再次体会到课堂变革的巨大魅力,惊叹执教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和勇于取舍的教育智慧。
【教学片段】
(课前,学生已经自主学习了教学内容,并完成了老师下发的学习单。)
一、揭示课题
师: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师:画圆要用什么工具?
二、小组交流学习收获(略)
三、全班学生的交流
1.交流学习材料第一小题
(学习材料1:自己用圆规画一个圆,并说说圆各部分名称和特点)
师选择一个5人小组到讲台上来向全班交流
生1:我知道了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等于2πr,也等于πd,还知道了圆的圆心和圆的半径,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在同一平面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一样长。
生2:我知道,圆心用o表示,圆有直径用d表示,半径用r表示,圆规针尖所在的位置是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是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生3:我知道了,没有通过圆心的直线,如果两端在圆上,这条直线就是弦。
生4:我还知道了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长度相等,直径也是的。
生5:我认为生4不完整,应该先说是在同一个圆内,而且不应该说圆上,而应该说是圆周上有无数个点。
师:(点评)……
2.学习画圆
师:你会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自己在练习纸上画一个圆。
指名生1现场用圆规在视频展台下画一个圆,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需要说说的吗?
生2:生1画的颜色淡了,接头的地方有点不圆了。
生1:我不敢用力,如果用力针尖会戳破纸的;我没按好针尖的那只脚,最后不小心圆规的两脚距离有点变了,所以不圆了。
生3:我觉得画圆的时候,针尖的脚不能动,铅笔尖转一圈。
师:不能动的那一点该叫什么?
生4:点,就是圆心。(板书:定点圆心)
师:还有什么不能变的?想想刚才生1为什么最后不圆了?
生5:圆规两脚的距离要固定,也就是半径(板书:定长半径)
师:怎么在图上找出圆心、半径、直径?
……
3.梳理关键点
师:你对圆心、半径、直径有哪些认识?(略)
师:如果我要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肘部为圆心,手臂是半径,转动一圈。
生2:用线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绕中间转一圈
生3:用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然后固定大拇指,食指划一圈。
……
4.研究学习材料二,巩固提升
……
【且行且思且悟】
这节课,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学习成果。课堂上“生进师退”、有舍有得,充满了教学智慧,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点亮一盏灯。
一、“舍”讲授时间,“得”能力提升
新的课堂观主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上,教师舍弃传统的课堂由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会分享,学生在交流与思辨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舍”的是自己讲授的时间,收获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表面上学习形式的变化,折射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对以学生为中心高效课堂建设的一种追求。
二、“舍”课堂霸权,“得”百家争鸣
在这节课上,教师打破以往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组织形式,推动学生走向课堂的中心,成为课堂的主人,处处体现“生进师退”的新型课堂观。教师摒弃自己“一言堂”的传统,让学生讲取代教师的讲,将师生间的互动转变成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适时参与。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带来的是学生思维活跃,在各个环节都勇于表达,积极争辩,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偏居课堂一角“该出手时才出手”。老师“舍”去的是传统课堂中不可挑战的知识权威和课堂“霸主”地位,“得”到的是学生新的课堂学习方法的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辨意识的形成。
三、“舍”题海练习,“得”精致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特别注重“多练”,使得一些课堂过于臃肿。教师在课堂上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节课中老师一改往日的大题量训练,精心设计了一道包容性很强的动手操作题。用圆规画圆并让A、B、C三个点画在圆上,学生思考热情被激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增强了学生正确画圆的能力,加深了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的练习学生跳一跳能摘果子,学生有兴趣,练习的效果得到落实,课堂越发精致。
四、“舍”权威答案,“得”头脑风暴。
数学课堂倡导一种开放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为学生提前设置“标准答案”,束缚学生思维。这节课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圆是封闭的曲线或多边形,发现了圆心外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是弦。学生完成习题:画一个圆,让A、B两点都在圆上时,发现所画圆的圆心都在AB点连线的垂直中线上,这样的发现在“标准答案”的束缚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课堂上教师“舍”弃的是权威答案,得到的是学生多样化的思考,这样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
五、“舍”已会内容,“得”简约课堂
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这节课上,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对于指导学生如何画圆,教师未做重点处理。原因是教师通过课前的观察发现,学生早就认识了圆规并且已经能熟练用圆规画圆,所以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已无必要。教师这种及时的教学调整是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准确定位,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已学会的不再教”的教学理念。教师这种“舍”不是盲目的舍,是一种智慧的舍,同时“得”到了课堂的轻负与高效。
一节数学课所能承载的总是有限的,取舍之间总体现着教育者的智慧。舍得酒的广告说得好:舍清溪之幽幽,得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我们的数学教学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