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 告 作 者

2016-04-1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乡土参考文献学术



敬 告 作 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栏目有“哲学政治学研究”、“青少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青团工作研究”、“当代大学生”、“法学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文学艺术学研究”等,欢迎国内外学界同仁惠赐佳作。

为实现杂志编排格式的统一和规范,敬告作者注意并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一、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以电子邮件方式投送。邮件主题格式为:×××(作者姓名)投稿,以“附件”形式发送。

二、来稿应提供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工作单位(具体到二级单位)、职称职务、学历、研究方向及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统一放文后)。

三、来稿以7000-10000字为宜。论文需提供符合本刊编排规范的摘要(200字左右)。摘要应高度概括论文最基本的观点,均为判断性表述,不用疑问句,不用“虽然”、“但是”、“因此”、“所以”之类的连词,不用介绍式、评论性的语句(如“本文认为”、“本文分析了”、“本文论述了”等)。

五、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均应附上相对应的英文翻译,排在正文后面。

六、注释、参考文献一律执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规定,不符合规范的文稿作者应按要求修改,否则不予刊用。

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按文中顺序集中列于文末,前后对应,用①、②、③……标示;参考文献按文中顺序集中列于文末,前后对应,用[1]、[2]、[3]……标示,凡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者,在参考文献中用同一文献内容标识。注释在前,参考文献在后。

1.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J]-期刊文章、[N]-报纸文章、[C]-论文集、[A]-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文献、[G]-原文献题名、[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Z]-其他未定类型的文献。

2.凡电子文献须注明:作者、文题、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时间、获取路径。

3.具体示例:

专著:[1][3]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1987:16,27.

期刊:[2][4]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报纸:[5][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析出文献:[6]马自达.计算机与思维科学[A].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电子文献:[8]傅刚等.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

[9]萧玉.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5-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七、凡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的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在同等情况下,此类稿件优先予以刊用。

八、对拟刊用稿件,本刊有权进行必要和适当的文字性修改。作者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上注明。

九、来稿一律不予退还,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2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或电话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

十、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签约,并与“中国知网”网络出版学术文献进行联合审稿,对学术不端文献将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希望作者能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本刊同时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者如不同意将文章收入相关数据库,请在来稿时予以说明。

特别策划·“70后”作家作品研究

主持人语

孟庆澍

近年来,以代际划分为范围对当代作家进行群体性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这其中,对“50-60后”作家、“80后”作家的系列讨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这样的代际文学概念已经逐渐摆脱了最初取便从权的策略色彩和某些炒作嫌疑,而具有了实质的文学史意义。相对而言,“70后”作家是显得较为内敛、低调的一群。“前有虎狼,后有追兵”,在激烈的文坛竞争中,“70后”作家虽屡遭质疑,但始终在努力寻找自己的道路,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70后”作家的沉寂也与评论界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有关。因此,本期专栏以“70后”学者来评论“70后”文学,也可以算是同代人的一次自我反观与小小救赎。还有作家叶炜的创作谈,对自己的系列长篇小说《乡土中国三部曲》创作的缘由和意义进行了解说,为读者更好地解读作家作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视角。刘永春关注的是叶炜系列长篇小说《乡土中国三部曲》,重提“70后”作家与中国乡土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在城市书写之外重建乡土叙事的可能;宋学清讨论了“70后”女作家的叙事与审美,敏锐地把握到这一代女作家写作中非历史化叙事、空间叙事、微观叙事以及中产阶级审美等艺术特征;我则重点对“非虚构”写作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非虚构"写作涉及对现存文化秩序与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对“70后”作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严峻挑战。当然,“70后”研究者来讨论“70后”作家,可谓有利有弊,既会有同代人的感同身受与心意相通,也会有当局者迷的认知局限。但是,随着“70后”作家的厚积薄发,在当今文坛已是“三分天下据其一”。我相信,对这一代人的严肃研究与思考,只是刚刚开始,未有穷期。

中图分类号四、论文应有关键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3~5个)。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排在摘要下面,其中后三项可以不填写具体内容。

猜你喜欢

乡土参考文献学术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