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2016-04-1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0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杨 霞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杨 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运用熟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了解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拓展课本中的问题,深入探索问题,对问题进行正确提取、加以整合,再进行必要的反思。

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把解决问题与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要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既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数学能力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讲,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高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在现行的苏教版的教材中,那种包含适量信息、程式化数学关系和唯一答案的题目少了,而是运用情境化的生活信息增多。所以,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情境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1.情境中问题的提取

教材中的情境信息多包含在图画、对话、表格中,附加少量的文字说明。所以,要求学生用数学的思考去对待这些信息,对情境与文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数学语言,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比如,在学习“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知识时,我先用课件把主题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寻找数学信息。问:“你从图中能找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经过思考都得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个学生说看到了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都有4个同学,共有3个4。第二个同学看到了每个跷跷板每边坐2个同学,共有6个2。第三个同学说旁边还站着7个同学。老师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取了有用的数学信息,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根据题目信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题目中对信息进行提取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处理好了,对于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就开了一个好头。找到信息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问题的结构框架。学生信息提取的过程就是把生活数学转换为学校数学的过程。

例如,还是上面那个例子,我引导学生,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图中共有多少学生?”于是,学生计算得出共有12+7=19个学生。接下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问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回答:“玩跷跷板的学生比旁边草地上的学生多多少个?”于是又得出12-7=5个学生。这样一来,图片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被进一步挖掘,使学生对情境信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意识进一步加强。

二、信息整合建构框架

提出了有效信息之后的数量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建构数学框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把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充分感悟出来,从而明确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建构出最终的框架,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三、分层练习科学训练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过,要把解题当作是学生的一种技能去培养,并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当然,学生的这种解决技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多加训练。训练的方法要科学有效,如果训练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碍。笔者在教学连乘时设计了这样一些练习题目。

1.牛奶每箱排列8行,每行5盒,4箱牛奶共有多少盒?

2.家与超市距离100米,小李分4次把4箱牛奶搬回家,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3.估算一个鞋盒能放多少个苹果?

这三道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这三道题分别为基本练习、练习、扩展练习,一步一步地递进,既体现了练习的递进性,又具有针对性与应用性。学生在做这三题的时候,既学会了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学会了具有共同数量关系的规律,看起来问题不同,其规律是一致的。这种科学的练习,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帮助其理解数量关系,形成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反思中总结经验

当一个新的知识学习过之后,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学生的认识结构中也保持了新的知识信息,这并不是说就结束了所有的学习,而是要反过头来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把认知结构变得更为完善,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从表层更深入一层,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成熟。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知识时,老师对这一概念进行讲解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问题:圆的计算面积公式怎么才能推算出来?你在推导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哪些不尽如意的地方?这一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推导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如果让你推导,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根据问题的性质与解决过程,运用生活化的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用熟悉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逐步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从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1]曹培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一)[J].小学数学教育,2013(06).

[2]张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5(39).

[3]侯佰玲.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05).

[4]杨丕信.例析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9).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