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动”成为数学课堂的名片

2016-04-11江苏省海门市江心沙学校吴一飞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摸球负数袋子

江苏省海门市江心沙学校 吴一飞

让“生动”成为数学课堂的名片

江苏省海门市江心沙学校 吴一飞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寻找生动有趣的素材来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并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一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生动将成为课堂的名片,课堂教学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生动课堂;课堂名片;注意力;创造力;领悟力

好的数学教学一定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的,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经历,多探索,多发现,从而为数学学习积累必要的经验,为课堂交流孕育出多样的话题。如此,课堂将告别机械呆板,走入到生动深刻的层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打造“生动课堂”。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生活与数学、数学与学生、学生与生活的最佳融合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会给学生更多的代入感,激发他们在生动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从而发现数学本质上的规律。

例如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我通过一个摸球游戏导入了教学,首先告诉学生教师手中的黑色塑料袋中装有3个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但是颜色不一定相同的小球,然后邀请学生代表参与游戏,每次摸球前在袋中翻搅一阵,然后摸出一个小球,记录下小球的颜色后再放回袋子中,每人摸球5次,如此反复试验三十次,让其他同学统计摸球的结果,并根据结果判断塑料袋中装的小球的情况。在激烈有趣的游戏后,统计所得的数据是摸出红色小球9次,黄色小球21次,面对这样的数据,学生开始猜测袋子中小球的情况,有的说袋子中应该只有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小球,也有的说袋子中装有的红色小球比黄色小球少,还有的干脆判断袋子中红色的小球是1个,黄色的小球是2个。在追问学生原因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指出摸球的结果显示红色小球被摸到的次数比黄色小球少得多,大概是黄色小球的一半,所以判断袋子中黄色小球的个数更多。

随着挖掘的深入,学生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分析和猜测,之后将袋子打开来验证学生的猜测也足以证明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来教学“可能性的大小”,学生的理解足够深入,认识也足够清晰。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而不失教学实质的内容,生动而不缺乏深度,究其原因,游戏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就被高度调动起来,之后的学习就自然顺畅了。

二、蕴含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除了形式上的生动有趣外,数学本身蕴含的魔力也会将学生的学习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出其不意,经常让学生的神经紧绷一下,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会在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让课堂学习更加包容,更加发散,更加充分。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我没有遵循教材中的设计思路给学生带来现有的负数,让学生对照直观图来发现负数的不同之处,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负数,接触过负数,或者听说过负数,果然有不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素材,例如电梯中的负数是学生提得最多的,我就请学生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含义,并请学生想办法把这个负数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果然几位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中都着重表示出“地面”这个特征,以强调负数层数是低于地面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提供了温度计上的负数,海平面中的负数,让学生去体会这样的负数表示比什么更低,学生信手拈来。之后的教学过程更加有趣,我在黑板上出示一个“-1”,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在哪些地方用上这个数,看看谁用得合适,并且用得广泛,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无穷的,比如有学生提出“在考试计算平均成绩的时候,以80分为标准,考了79分就记成-1”,还有的学生提出“本来我有一张邮票,结果打赌输给同学两张,现在我有-1张邮票”,在深入交流这些想法之后,学生对于负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更加准确了。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思维的冲击是最刺激的,最有价值的,当学生面对着这样的教学内容时,他们会感受到挑战,感受到收获的快乐,所以他们的脑洞大开,将脑海中累积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综合起来,飞速地轮转起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多样思维,让他们在生动的素材中有了深刻的认识,独到的领悟,这样的学习会推升课堂教学的层次,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依托生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领悟力

问题是课堂的血脉,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得以深入探析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现象,领悟数学的本质规律。如果在课堂学习中,问题是生动的,那么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探究印象会更深刻,学习效果自然水涨船高。

例如一次教研活动中,上课教师执教的是一节“圆的认识”,其实这样的课题很难把控,因为这节课有不少的经典之作。但是在这节课上,还是有很多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有更多的领悟。比如在研究生活中的圆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哪些地方非圆不可”、“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做成其他形状的可不可以,有什么差别”、“你能模拟一下方形车轮的运动方式吗”等等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且更加深入,当学生借助于对车轮的研究而深刻体会到圆的中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距离相等之后,教师又追问“如果非要用正方形的车轮,怎样做才能保持车身的平稳”,在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还形象化地给出了动画示范,极大地推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意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循规蹈矩,更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将数学规律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动的问题牵引着学生从知道向了解和理解迈进,其实不需要去讲“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只要学生脑海中有了那个车轮的画面,浮现起教师“为什么非圆不可”的问题,学生对圆的认识自然而成。教学中依托于这样生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何愁教学效率不高。

总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探究他们渴望知道的东西,同时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又是那么的生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生动成为数学课堂的名片,着力打造“生动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摸球负数袋子
把手放进袋子里
摸球游戏
小灵通摸球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有趣的摸球游戏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摸球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