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东还是向西:论俄罗斯当前的战略导向

2016-04-11吴楚克代高峰

思想战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俄罗斯战略

吴楚克,代高峰



向东还是向西:论俄罗斯当前的战略导向

吴楚克,代高峰①

俄罗斯独特的区位特征和文化特质,决定了其战略选择呈现周期性东西方摇摆。基于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历史上曾长期实行坚定的西化战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西部的地缘政治空间不断被美欧挤压;当前,在西方制裁下,其国内经济也陷入困顿。而东亚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俄罗斯的战略突围提供了腾挪空间。但俄罗斯的战略东移并不意味着其偏向中国,也没有显示其放弃西方。中俄结伴的首要动因是当前的共同战略利益。故而,俄罗斯战略选择的东西向摇摆既不是“简谐运动”,也不是“平面单摆”,而是具有定向性和球面性特点。

俄罗斯;战略导向;东方;西方

俄罗斯横亘欧亚两大陆,在地理区位上既属于东方,又属于西方;在文化归属上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这种兼具东西方的双重地理属性和文化特质,使俄罗斯在战略选择及对外关系上出现历史性、规律性的摇摆,犹如其国家象征双头鹰一样,时而注目西方,时而转向东方。俄罗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基于其政治经济现状和国家利益,曾不断调整其战略方向。

一、单摆运动——俄罗斯战略选择的周期性往复

(一)矢志不渝的西化战略

俄罗斯西化战略开启于基辅罗斯时期的弗拉基米尔一世,其迎娶拜占庭公主,引进拜占庭王权形式和东正教,迅速拉近了与西欧国家的距离,加速了基辅罗斯封建化进程。彼得一世时期,俄罗斯加速西化进程,“打开面向欧洲的窗户”,积极接触并效法西欧,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从而实现富国强军,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俄罗斯从此“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饱受争议却闻名于世的彼得一世遗嘱,也将向西扩张作为俄罗斯帝国的既定战略:

俄罗斯人民负有在将来成为欧洲的统治民族的使命,………即将来临的北方对西方和东方各国的入侵是上帝命定和设计的一种周期运动。*张建华:《彼得大帝的遗嘱之谜》,《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

虽然该遗嘱的真实性一直存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动向。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西化进程被打断。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后,重启西化进程,提出外交“新思维”,与美国进行核裁军,允许东欧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革,为冷战结束做出了牺牲,但也直接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倒向西方,代总理叶戈尔·盖达尔拥抱大西洋主义,着手同西方建立亲密的盟友关系;叶利钦总统政治上推行西方民主,经济上施行“休克疗法”,外交上向西方一边倒。*1992年上半年,俄罗斯领导人几乎对所有西方大国进行了旋风般的访问。这一次打开“面向西方的窗户”却让俄罗斯“家徒四壁”,国际地位骤然下降,沦为欧美的“弃子”,滑到国际秩序的边缘。俄罗斯回归或融入西方世界的热情遭遇了沉重打击。

(二)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战略摇摆

在西化进程遭遇严重挫败的艰难时刻,俄罗斯开始转向亚洲,力图在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中寻求主导地位。1992年至1996年的4年间,中俄关系经历了“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中俄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2年第32号(总号717),1993年2月5日,1441页。“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访俄,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年第19号(总号768),1993年9月13日,845页。和“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中俄发表《中俄联合声明》,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6年第13号(总号827),1996年5月14日,491页。发展快速。此外,俄罗斯领导人也密集访问了朝鲜、韩国、蒙古和印度等国。但是,突如其来的“9·11”事件,使俄罗斯重燃融入西方的热情,主动加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允许美军进驻中亚,温和对待北约二次东扩……,对欧美采取了巨大的妥协和让步。即便如此,俄罗斯与美欧的关系并未有效改善,相反,其在独联体地区和东欧遭到了美欧果断的战略挤压,陷入无法自拔的战略困境。

2004年开始,俄罗斯在东方寻求战略支撑,以对冲欧美在西部的战略挤压。首先,积极融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亚洲合作对话”“亚欧会”等区域一体化机制,凸显在亚洲地区的存在;其次,主动改善同东边邻国的关系,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并由此稳定下来,中俄两国开始进行常态化联合军演。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以来,中俄关系发展迅猛,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在2015年进行了五次会面,中俄经贸关系也持续升温,双方贸易额由2005年不足30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953亿多美元。中俄还在叙利亚战争、朝鲜核危机等重大国际事务中步调渐趋一致。

西方有些学者惊呼,中俄已经事实上结盟,形成了反西方的联盟;而中方表示“中国无意与俄罗斯正式结盟”,*傅 莹:《傅莹谈中俄关系:是伙伴还是盟友》,《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3日。且中俄共同表示两国关系“不具有结盟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6年6月26日。其实,俄罗斯近几年注目东方的热情渐增,战略摆锤倾向东方,原因很明了,正是由于受到了美欧在其西部的强大战略挤压。

二、西风萧瑟——俄罗斯西向战略遭遇阻力

(一)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持续萎缩

俄罗斯西部国土空间和战略边疆明显后缩。首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西部国土空间明显缩小。乌克兰和阿塞拜疆分别对黑海和里海进行分割,使俄罗斯失去了黑海和里海的部分海域和出海口,波罗的海三国的分离使俄罗斯失去了大部分波罗的海出海口。其次,北约两次东扩使俄罗斯战略边疆不断后撤。长期以来,东欧和独联体地区作为俄罗斯的战略边疆,成为俄罗斯与西欧的战略缓冲地带。冷战结束后至2016年,北约的四次东扩,使俄罗斯西部与北约接壤,其长期苦心经营的战略纵深和军事缓冲区彻底丧失,开始直面北约的军事力量。加之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正积极谋求加入北约,中亚五国和其余的独联体国家也成为北约扩展的对象,俄罗斯的战略边疆正在加速收缩。

俄罗斯西部地缘政治压力骤然增加。第一,欧盟持续东扩加剧俄罗斯和其邻国间的分离与矛盾。欧盟本着“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范 军:《欧洲的边界在哪里—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2期。的目的持续东扩,中东欧10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相继成为欧盟成员,欧盟体系不仅由此覆盖中东欧地区,还将触角伸入俄罗斯的传统利益区,直接与俄罗斯进行“面对面”争夺,引发俄罗斯与其邻国关系愈加复杂,格鲁吉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便是最直接的表现。第二,“颜色革命”给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带来深刻影响。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后,“颜色革命”如旋风般在独联体地区和中亚蔓延开来,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和吉尔斯吉斯坦的“郁金香革命”接踵而至,均实现了亲俄政府向亲美政府的更迭。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也分别进行了“牛仔布色革命”和“黄色革命”。尤其是乌克兰,在2014年爆发的第二次“颜色革命”,使俄罗斯陷入异常复杂的外交和地缘政治局势中。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是美欧联合支持的“民主化浪潮”政策的直接表现,俨然成为西方更迭俄罗斯及其邻国政权的成功模式,不仅造成俄罗斯周边动荡不安,还使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持续下降。此外,克里米亚入俄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将俄罗斯视为影响欧洲稳定的重要因素。刚刚卸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北约武装力量总司令的菲利普·M.布里德洛夫(Philip M.Breedlove)指出,美国应把俄罗斯看作持久的全球性威胁,并应增强阻止俄罗斯威胁和应对欧洲边界不稳定问题的能力。*Philip M.Breedlove,“NATO’s Next Act:How to Handle Russia and Other Threats”,Foreign Affairs,Vol.95,No.4(July/August 2016),p.96.于2016年7月9日结束的北约峰会,决定向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派驻军队,北约军事部署已接近俄罗斯西部边界。

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及“颜色革命”的此起彼伏,持续压缩俄罗斯的传统地缘政治空间,激化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挑起俄罗斯周边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俄罗斯面临独联体失序和后苏联时代空间局势不稳的挑战,由此开展的有限反击却激发欧美对其实行更严厉的经济制裁,从而造成俄罗斯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二)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下行风险

美欧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遭受沉重打击。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标志着俄罗斯与美欧地缘政治斗争进入白热化。接踵而至的克里米亚入俄、乌克兰东南部军事冲突及马航客机在乌克兰东部坠毁,促使美欧发起了对俄罗斯更严厉的经济制裁。在西方的多轮制裁下,俄罗斯经济下行压力空前。首先,经济增长持续放缓。2013至2015年,俄罗斯GDP增长率分别为:1.32%、0.6%和-3.7%,普京对2016年俄罗斯GDP增长率预测为-0.3%,而世界银行的预测则为-1.9%。其次,资本外流与通胀率高。2014年,俄罗斯资本净外流高达1 530亿美元,为近20年来最大数额,2015年俄罗斯平均通胀率高达12.9%。再次,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2014至2015年,俄罗斯财政赤字分别为约50.5亿美元和约250亿美元,分别占当年GDP总量的0.5%和2.6%;而2016年第一季度财政赤字就已达107.2亿美元,占当季GDP的3.7%。另外,标准普尔下调俄罗斯债务评级至“垃圾级”,同时,外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缩减了92%。*陶士贵,徐婷婷:《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制裁的演进、影响及启示》,《国际金融》2016年第2期。可见,欧美制裁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严重打击。

国际油价下跌和随之而来的卢布贬值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首先,俄罗斯经济和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能源出口。*据俄财政部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相应减少约15亿美元。国际石油价格从2014年上半年开启暴跌模式,从110美元/桶断崖式下跌到2016年1月的25美元/桶,下跌超86%。2015年,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增加了800多万吨,但是中俄贸易额却下跌27.8%,便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所致。国际油价暴跌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俄罗斯财政收入,俄罗斯政府2016~2018年预算收入减少了13%。*王宪举:《2015年:俄罗斯内修稳定外调政策》,《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1期。其次,随之而来的卢布贬值给俄罗斯民众生活造成极大困难。2014年初卢布与美元的比率为30:1,2015年底则一度跌至72:1,2016年1月曾跌破85:1。卢布持续贬值造成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而民众的工资水平却在下降,一升一降之间,居民的实际收入明显减少。2014至2015年,俄罗斯新增约400万贫困人口。卢布的极速贬值给俄罗斯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

故而,俄罗斯正在遭受外部地缘政治和国内经济财政的双重压力。由于内外合力的共同作用,俄罗斯的战略摆锤已将方向调整向东方,并且目的较为明确,东方可以帮其实现当前的利益需求,从而缓解目前面临的巨大压力。

三、东风盎然——俄罗斯东向发展的新契机

俄罗斯向东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因为“东方文明正在走向重新繁荣和发展的道路,正在通过经济生产的迅速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吴楚克:《文明与跨文化新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8页。东方的经济活力将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东方是俄罗斯能源经济的新引擎

能源的开发与贸易是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强大后盾。普京2000年就任总统后,通过强力整顿寡头企业,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收归国有,大力发展能源经济,使俄罗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并利用能源出口的巨大红利支撑起了俄罗斯经济的短暂复苏。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独特性,其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只能主要依靠能源出口来解决;并且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有效地减轻石油价格暴跌背景下,不断升值的美元给俄罗斯经济和卢布造成的压力。

而东方诸国对油气资源的强烈需求,将为俄罗斯能源经济注入强劲动力。首先,石油需求方面。2015年4月,中国石油进口量首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自给率很低,基本全靠进口且进口途径单一,一直在谋求石油进口多元化;印度国内石油资源也极度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石油的需求也急剧扩大,有望在2016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韩国作为世界第七大石油消费国,同样面临国内自给率低和进口路径单一的困境。其次,天然气需求方面。日韩中三国分列世界天然气进口前三甲,并且三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仍在增长,短期内仍处于较大的供需不平衡状态。以中国为例,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接近33%,2016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预计突破2 000亿立方米。此外,俄罗斯对东方的油气供应也在不断改观。2015年5月,俄罗斯取代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供油国,中俄业已签订年输送量380亿立方米、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

(二)中俄经济具有天然互补性

俄罗斯经济结构具有独特性。俄罗斯经济存在较为严重的“荷兰病”,主要依靠能源和矿产等,结构较为单一,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较为先进,轻工业发展滞后;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位油价的石油贸易来拉动,若油价大幅下跌,即使加大石油供给,俄罗斯经济增长也相对乏力。*高际香:《制裁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困境与应对》,《欧亚经济》2015年第2期。俄罗斯出口贸易结构也不均衡,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为其主要出口商品,2015年这三种商品的出口分别占总出口额的61.7%、11.5%和6.3%;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位列俄罗斯进口榜首,2015年这三类物品分别占进口额的31.1%、13.3%和9.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国别贸易报告》,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48260,2016年6月10日。而回顾俄罗斯出口贸易轨迹,可发现其贸易结构的不均衡倾向,1999年俄罗斯矿物燃料出口仅占比7.8%,2014年则增长到71.63%,*[俄]B.卡普斯京:《“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俄中合作》,《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6期。可见,俄罗斯外贸出口严重依赖矿物燃料。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其成为世界上能源和矿产进口大国,轻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自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贸易结构也显示了中俄经济的互补性。2015年,矿产品、木及制品是中国对俄罗斯进口的主要产品,其中矿产品占比70%多;而同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主要为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分别占比约49%和9%。可见,俄罗斯可以为中国提供亟需的矿物燃料等原材料,中国则可弥补俄罗斯轻工业发展滞后造成的经济短板。

东方诸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俄间经济的天然互补性,确实对俄罗斯产生了足够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的经济重心并没有随着其战略摆锤调整至东方。以中俄经贸为例,2015年中俄贸易额为635.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中国与美、日、韩贸易额的10.6%、23.5%和27.9%,中俄经贸发展与两国的亲密关系并不相称,可谓政热经冷。所以,应理性看待俄罗斯战略的东向选择。

四、东西相济——俄罗斯战略选择的双重性

经历了2014年以来与欧美的激烈对抗,俄罗斯内忧外困,重新站在战略选择的丁字路口;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俄在国际事务中步调渐趋一致,中俄关系已接近同盟;国内一些学者也对俄罗斯向东看战略予以关注,乐观评价中俄关系发展。笔者认为,对于俄罗斯目前的战略动向应有两大基本认识:向东不等于向中、向东不等于抛西。

(一)向东不等于向中

俄罗斯在东方积极拓展多元化外交。首先,深度介入朝鲜半岛事务。俄罗斯不仅积极发展与朝鲜的经贸和外交关系,使金正恩打破常规首访俄罗斯(虽然最后未成行),而且利用朝核问题提升自身影响力,在联合国针对朝鲜第四次核试进行制裁表决时,利用“24小时审核程序”进行拖延,以小动作获得多重影响。其次,不断深化与印度关系。普京总统新颁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将发展中国与印度关系并列,明确指出“俄罗斯将与中国拓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将与印度发展特惠战略伙伴关系”。*张春友:《俄安全战略强调同中国发展关系》,《法制日报》2016年1月6日。此外,俄印军事关系突飞猛进,印度已超过中国,成为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一国,并且俄印“因陀罗”“因德拉”系列联合军演业已常态化。再次,俄罗斯仍与日本保持有效沟通。安倍晋三于2013和2016年两度访俄,虽然俄日两国在和平条约签订和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争端上未达成一致,但仍在进行商谈和博弈。

俄罗斯与中国在维护世界均势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但就未来发展方向上存在理念上的不同。首先中俄均在谋求国家和民族复兴。“强国意识”是俄罗斯思想的一部分,恢复“伟大的国家”“决定了俄罗斯人的思潮和国家的政策”;*[俄]普 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罗斯《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参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国际形势年鉴 2000》,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431页。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5页。中俄两国在实现大国崛起上是一致的,在平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主导权方面存在着共同性。其次,俄罗斯并不乐见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形成挑战,虽然中俄两国已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但仍有俄罗斯学者担心本国的经济利益受损和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被削弱;*[俄]A.r.拉林,B.A.马特维邓夫:《俄罗斯如何看待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高晓慧译,《欧亚经济》2016年第2期。第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相冲突,有俄罗斯学者明确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俄罗斯多年苦心经营的北方航线造成最大竞争与威胁。”*李秀蛟:《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第3期。再次,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俄罗斯倡导成立的金砖国家银行相竞争。有俄罗斯学者便认为:“亚投行项目方案,是一年多前宣布建立的金砖国家银行方案的竞争对手。”*[俄]C.比留科夫:《“丝绸之路”与欧亚一体化——两大战略项目相结合的前景》,《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6期。此外,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仍有民众基础,担心中国远东移民对俄罗斯进行和平演变,担心强大的中国对俄罗斯利益的挑战。*2016年6月12日,普京访华前夕,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别索高TV》节目讲述《解放军攻占远东》剧本,假设俄罗斯在未来将失去东部领土和主权,宣扬中国威胁论。

(二)向东不等于抛西

俄罗斯特有的地缘环境和地缘政治传统,决定了其不可能放弃向西。首先,西方地缘空间的维护关系到俄罗斯的生死存亡。对俄罗斯来说,其东方和北方的战略边疆已处于稳定状态,“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现状,不要有领土分裂”。*[俄]C.比留科夫:《“丝绸之路”与欧亚一体化——两大战略项目相结合的前景》,《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6期。但在其西部和南部的陆地边界上,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一直经历着痛苦的战略收缩,地缘政治形势日趋紧张。在麦金德著名的陆权三段论影响下,*[英]麦金德(Mackinder,H.J.):《陆权论》,欧阳瑾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07~108页。麦金德指出:“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整个世界。”北约和欧盟将不会放弃对东欧及独联体国家的渗透。若在西部顶不住美欧的战略压力,俄罗斯将继续延续苏联解体后国家的坍塌。故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如何破解西方的围堵和战略挤压是摆在俄罗斯面前的重大课题。其次,俄罗斯传统的地缘政治战略使其不可能放弃独联体这一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诞生于较差的地缘环境,成长于持续的地理扩张,对地缘的不安全感伴随始终,其安全观主要基于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叶利钦将独联体称为俄罗斯的“外部边界”,普京也把独联体地区看作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范围,并把实现后苏联空间的欧亚一体化作为既定战略。同时,克里米亚的复归为俄罗斯的战略突围提供了成功范式,也让西方认识到俄罗斯的反制能力。近期,便有学者指出:“莫斯科对克里米亚的经营便是其在后冷战时期对欧盟和北约持续东扩的一个回应。”*Fyodor Lukyanov,“Putin’s Foreign Policy:the Quest to Restore Russia’s Rightful Place”,Foreign Affairs,Vol.95,No.3(May/June 2016),p.34.

俄罗斯的文明认同决定了俄罗斯在关键时刻会倒向西方。俄罗斯文明从整体上说是欧亚混合文明,但其内核为欧洲文明。政治上,俄罗斯在基辅罗斯时期便以欧洲的政治形式为参照,皇室联姻不断,政治联系也愈加紧密 ;*从弗拉基米尔一世与拜占庭王室联姻后,俄罗斯与欧洲各国的联姻较为频繁:其子兼大公继承人雅罗斯拉夫迎娶瑞典公主,雅罗斯拉夫大公的4个儿子分别与拜占庭、盎格鲁撒克逊、瑞典、萨克森公国联姻,雅罗斯拉夫的女儿也分别外嫁挪威、匈牙利和法国。至罗马教皇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嫁给伊凡三世后,俄罗斯作为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地位逐步确立,自称“第三罗马”;彼得一世的现代化改革,不仅是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欧化,也是俄罗斯政治的革新。其次,在与欧洲政治融合的同时,俄罗斯在宗教上引入东正教;东正教对俄罗斯的政治走向、文化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俄罗斯文明的精神支柱”。*刘祖熙:《试论俄罗斯文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4期。由东正教而形成的影响深远的弥赛亚意识,使俄罗斯人具有强烈的主宰基督教文明和拯救世界的使命感。塞廖尔·亨廷顿在世界文明间战争与秩序的推演中,指出在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斗争的关键时刻,俄罗斯会最终倒向西方,并且成为北约的一员。*[美]赛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 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363~365页。其三,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重心仍处于欧洲部分。摊开俄罗斯地图,不难发现,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重镇基本分布于其西的欧洲部分,且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主要集中居住于该片区域。故而,虽然“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2页.但是西方要素始终占据俄罗斯战略选择的首要地位,“欧洲是俄罗斯的传统外交优先方向”。*傅 莹:《傅莹谈中俄关系:是伙伴还是盟友》,《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3日。

五、总 结

综上所述,如果把俄罗斯战略的东西方摇摆比作单摆运动,那么其有两个特点:第一,该运动并非简谐运动,俄罗斯人解决问题的非此即彼性,决定了俄罗斯在西方受到强大阻力后,势必以较大振幅转向东方;在东方积蓄力量后,便会很快回复到西方。并且东西摆动频率并不等值,仍以西向为主;第二,该运动并非平面单摆,应近似于球面单摆。俄罗斯战略的东向摆动并非只面向中国,而是采取多元化策略。同时,其西向摆动也并非一味与美欧对抗,而是采取拉拢欧洲、削弱美国主导能力的策略。

所以,对于俄罗斯目前的战略导向,我们应有如下认识:第一,将俄罗斯战略东移放至国际大棋局上思考,其目的更多是解决西部的战略困境和国内的经济低迷现状,况且其经济衰退并没有糟到国力和民众无法承受的地步,故而其战略重心仍将停留在西方;第二,俄罗斯靠近东方的紧密度取决于西方的压力大小。但是中俄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及俄罗斯针对我国东海、南海等问题上的出手,有利于缓解我方压力。第三,对俄罗斯战略东移应予以冷静应对,尤其是经贸领域。中俄经贸关系虽然在持续改善,但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观。这不仅与中俄贸易结构现实有关,更与俄罗斯既定战略选项有关,所以短期内中俄政治合作仍优先于经济贸易;第四,重视中俄关系积极向好,但要注意方式。中俄目前面临相同的战略困境,两国合作的基础在于共同抵制霸权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这种合作会随着抵制对象的变化而调整,两国结伴的现实基础来自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其他。

(责任编辑 张 健)

Eastward or Westward: On Russia’s Current Strategic Orientation

WU Chuke, DAI Gaofeng

Because of its distinctiv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traits, Russia’s strategic choices swing periodically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Considering its geopolitical interests, Russia used to implement a steady Westernizing strategy for a long period in history.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geopolitical space near western Russia has been constantly squee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Due to the Western sanctions, Russia’s domestic economy is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at present. Meanwhile, with the strong economic growth of East Asia and China’s peaceful emergence, Russia has been provided with some moving space for its strategic breakout. Nonetheless, Russia’s strategy of turning eastward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its slant to China or abandoning the West. A primary reason for the Sino-Russia partnership is the current common strategic interests. Therefore, Russia’s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eastward swing is neither “simple harmonic motion”nor “plane pendulum”, but characterized by directionality and sphericity.

Russia, strategic orientation, the East, the West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路一带’视野下的跨界民族及边疆治理国际经验比较研究”子课题阶段性成果(15ZDB112)

吴楚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高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D73/77 文献标示码:A

1001-778X(2016)05-0089-06

猜你喜欢

俄罗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俄罗斯猫展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
另辟蹊径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