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泾镇“红绿灯”机制为企业分流
2016-04-11
漕泾镇“红绿灯”机制为企业分流
金山区漕泾镇实施严格的“红绿灯”机制,用交通执法来治理企业,收到明显的效果。曾有人担心的严格企业治理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非但没有出现,反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以来,已有40多家“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被亮“红灯”限时关停;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绿灯”指引下,成为经济发展主角,全镇经济出现质的提升,在2015年实现税收8.8亿元,同比增长15.43%的基础上,坚持向稳中求快态势发展,2016年1~4月完成税收4.67亿余元,同比增长21%以上。
漕泾镇村办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曾经创造了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辉煌,但由于服役时间较长、工艺较为落后、安全风险高,尤其是一些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矛盾突出、企业治理无望、企民关系紧张。2015年以来,漕泾镇企业治理引入“红灯停、绿灯行”机制,对“三高一低”现象集聚的256家村办小微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将其中近70%的企业划入“红灯”范围进行治理。漕泾镇政府采用“减量化”手段,通过适当的经济补偿限时关停企业。据介绍,列入2015~2017年“减量化”计划而关停的80余家企业,现已完成39家,预计到2016年年底可关停66家,超额完成关停企业计划数。按照目前进展情况来看,3年关停企业计划将在2年内基本完成。
对于近几年发展壮大起来的工业园区,经过筛选细分发现,尽管一些企业入园时严加把关,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这些企业被分化开来,或因产品科技含量低,销路不适应市场,亟待转型升级;或因“三废”污染而“带病上岗”,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束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过镇有关部门审慎考虑,认为这些企业的治理原则上同样适用“红绿灯”机制。镇政府通过“一企一策”的保护性治理方案,指导企业痛下决心,开展技术革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对治理无果的企业,则坚决执行“红灯停”的淘汰政策。2016年,该镇已关停3家此类企业。
坐落在漕泾工业园区的上海合全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药物中间体研发生产的企业,随着环境整治步步逼近,节能减排已成为该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2015年下半年以来,企业采纳了漕泾镇出台的保护性整改方案,先后投入1 500万元升级了生产装置的废气处理设备,升级后的废气装置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企业破除了发展瓶颈,生产效益呈现迸发式提升,2016年1~4月完成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税收3 038万元,同比增长91.33%,成为全镇减排与税利双赢的“排头兵”,同行业中的“小巨人”。同样,上海中淳高科桩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也在“三废”治理中解脱出来,实现增产增收。
漕泾镇治理企业实施“红绿灯”机制,不仅关停了一批治理无望的“三高一低”企业,还有力地扶持了一批科技型绿色企业,催生了企业经济的乘法效应。有行鲨鱼(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手抓设施升级改造,一手抓绿色产品开发,以调整为契机促经济转型升级,荣获“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企业经济呈现发展新态势,2016年1~4月实现产值3 951万元,完成税收284万元。近年来,漕泾镇不仅培育了一批像有行鲨鱼(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还帮助15家企业成功申报各类技术改进及科技创新项目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