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6-04-11

工业技术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成长性高技术创新能力

吴 丹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综述与展望

吴丹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摘要〕本文参考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首先,总结学者们关于高科技企业成长性内涵的界定;然后,从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外部环境支撑、核心竞争力与信用风险等研究视角,以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全面梳理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最后,进一步提出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设计框架的研究构想。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高科技企业是在高科技范围内进行产品研发以及生产经营、提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实体,属于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创新型企业。高科技企业扮演着技术革命主要载体和主要力量的角色,主要分为3种类型[1]:自主开发新建型高科技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型高科技企业、融合型高科技企业。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科学技术学及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观点,高科技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高R&D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组织高级化、高科技发展进步快、高竞争态势、产品更新周期短以及高增长态势,其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是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的“战略产业”。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是推进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急需建立一批健康成长的、经济运行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为此,需要加强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诊断分析和系统评价。

目前,学者们分别从影响因素、阶段划分、演变机理、成长机制以及成长模式等不同侧面,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进行了评价分析,鲜有学者对高技术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探讨。为此,鉴于已有的参考文献资料,在总结学者们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进一步探讨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发展方向,提出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设计框架,以保障评价体系的构建更为科学和全面。

1高科技企业成长性内涵的界定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前提是合理界定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内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初期,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成长主要体现为量的扩张,如Williamson[2]指出企业成长就是以纵向边界为特征的企业量的扩张过程;Abemathy[3]提出企业成长就是通过动态地调整企业产量,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企业成长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延伸,既包含量的扩张,

也包括质的提高,如Coase[4]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成长通常表现为经营规模的扩大,也表现为企业功能的扩展,即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内部化,实现企业边界的扩大;Penrose[5]提出企业成长是企业内部通过知识与能力逐步积累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规模和性质的改变;杨杜[6]指出企业成长量的扩张涉及销售额扩大、资产增长、人员增加,质的提高涉及资源结构改善、多元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增强、组织革新等结构性变化;Adizes[7]指出企业阶段性成长质与量的变化主要依据于生产结构、企业化表现、正式的管理制度和程序、个体融入组织等4种活动的重点变化;薛伟贤等[8]指出企业成长就是企业产品和组织规模从小到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弱到强,不断强化提升的过程;陈琦[9]提出企业成长是“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有机结合的动态过程,核心是增强生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吴永林[10]提出企业成长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增长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产品质量与工艺不断改进与提高,与内外环境协调的一种战略增长过程;曹兴[11]提出企业成长的“量变”指企业在效益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规模扩大,“质变”指企业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效益提高。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其中,量的增长主要指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扩张,如产品产量增加、销售额扩大、资产增长、人员增加等,质的飞跃主要指企业成长能力的提高,如资源与生产结构改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增强、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方式多元化、组织革新等。一方面,量的增长促进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质的飞跃体现了量的积累。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综合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经济运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内外环境协调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增强。

2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方法构建等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的核心与关键,评价体系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国外研究成果看,学者们主要是通过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关键因素,建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1931年,法国经济学家Gibrat在其出版的《非均衡经济学》一书中,对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以及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企业成长率独立于企业规模。后来学者称之为“Gibrat Law”。此后大量学者分别就不同国别、不同行业检验发现,大部分制造业、服务业的研究对Gibrat Law提出了质疑,指出这一定律并没有考虑到行业中存在着进入和退出以及企业之间的兼并等现象,这表明存在其它因素影响企业成长性。随后,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等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简称BSC)原理,为分析复杂经济环境下企业成长潜力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Canals[12]在Penrose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成长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五大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经营理念、资源和能力以及成长战略;Bottazzi Dosi[13]以全球500家制药企业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并将创新因素作为高科技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Erkki K Laitinen[14]从企业竞争力、财务状况、生产要素、生产成本、产品、作业、收入等7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芬兰9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评价。

结合国外学者关于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研究成果,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相匹配的组织内部条件作为基础保障,同时需要和谐的组织外部环境作为重大支撑,其中相匹配的组织内部条件体现在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领导团队的能力与素质、企业经营理念与成长战略、独特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的经营绩效水平、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及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等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和谐的组织外部环境包括促进产业发展的创业环境与资金支持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国家优惠政策,组织外部环境构成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充分条件。高科技企业成长是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设计必须紧密围绕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展开。

3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依据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组织内部条件和组织外部环境,国内学者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外部环境、核心竞争力、信用风险等研究视角,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学者们主要是在明确影响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15-23]。尽管学者们的研究维度不尽相同,但通过总结可得出,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体现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外部环境支持能力等维度指标。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经营绩效评价,学者们主要从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核心技术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维度,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经营绩效变量,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24-38]。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者们一方面关注高科技企业成长经营的经济绩效变量,如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增长状况等。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影响企业成长经营绩效的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智力资本主要涉及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组织资本、价值链流程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技术资本主要设计技术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吸收能力、延展能力、应变能力等。

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竞争能力评价,学者们主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构建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内部因素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能力等,外部环境主要涉及法律政策环境、产业环境、社会文化(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等影响因素[39-42]。外部环境的支撑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前提保障,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加强企业科学研究和产品市场需求的交互作用,从而为其竞争提供重大战略机遇。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外部环境评价,杜伟、高志等[43,44]从不同角度对高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进行了探讨,具体涉及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产业支撑体系、融资支撑体系、法律政策支撑体系、社会服务支撑体系、以及智力支撑体系;此外,王慧[45]系统分析了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的九类因素,即法律政策环境、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技术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产业环境、全球大环境,并建立了完善的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崔璐[46]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政治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评价体系。

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核心竞争力评价,学者们主要是在评价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外部环境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47-53]。此外,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技术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着融资障碍。因此在总结以上研究现状基础上,学者提出有必要对其加强信用风险评估,从而有利于弱化信用风险,拓宽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信用风险评价,主要涉及经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维度的内容。如张目等[54-58]参照国家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工商银行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4个维度构建高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李维胜等[59]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生存风险,系统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维度建立了高科技企业生存风险的评价体系。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信用风险等不同研究视角的评价体系设计,一些学者试图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构建能够全面体现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代表性文献的主要观点,见表1。

表1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体系设计的代表性文献

根据表1,从目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来看,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涉及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财务、企业运营、组织制度等内容,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融资环境等内容;评价体系体现在财务和非财务两维度,其中财务维度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三方面,非财务维度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能力、竞争能力、环境支持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五方面。

4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展望

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分析,但针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体系,仍缺乏较为完善和系统成熟的理论框架,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与理论体系的完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现有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从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绩效、竞争能力、环境支撑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信用风险等研究视角,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各个研究视角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又能够进一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经营绩效是评价一切企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高科技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主要反映在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中,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效益;而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绩效、环境支撑能力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学者们关于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的主要观点,根据高科技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试图从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运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等4个维度,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框架进行更为全面地设计,见图1。

图1 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设计框架

图1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等方面,主要反映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的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能力体现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主要反映了高科技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在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组织管理结构与管理制度等方面,主要反映了高科技企业组织人员结构的优化、管理结构的高级化、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价值创造能力体现在销售价值创造、规模价值创造和利润价值创造、以及社会贡献价值创造等方面,主要反映了高科技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以及体现了高科技企业对顾客需求和社会环境保护的贡献价值。

根据图1,可结合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运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等4个维度,更为全面地凸显高科技企业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成长能力。其中,高科技企业时间维度的成长能力主要体现不同时期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指数,高科技企业空间维度的成长能力主要体现高科技企业四大能力之间的协同成长指数。高科技企业成长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和自组织等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需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有机结合,将其纳入到复杂性科学的新范式中进行研究,并采用系统理论、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曾道先,卢家仪.试论我国高技术企业评价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995,(1):24~28

[2]Williamson,O.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267~278

[3]Abemathy,Utterback.The Dynamics of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J].Omega,1976,(3):639~655

[4]R.H.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D].Economica,1937

[5]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55~60

[6]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

[7]Adizes I..Organizational Passages-Diagnosing and Treating Life Cycle Problems of 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al Dynamics(Summer),1979:3~25

[8]薛伟贤,张志芳.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01~104

[9]陈琦,曾燕红.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9(4):5~8

[10]吴永林.创造优势——北京高技术企业成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1]曹兴,陈琦,郭然.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重构及实现方式[J].管理学报,2010,7(4):570~576

[12]Jordi Canals.Managing Corporate Growt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0

[13]Giulio Bottazzi,Elena Cefis and Giovanni Dosi.Corporate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Some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11(4):705~723

[14]Erkki K Laitinen.A Dyna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Evidence from Small Finnish Technology Compani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8(1):65~99

[15]盛垒.外资研发是否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72~1581

[16]曹勇,苏凤娇,赵莉.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2):29~35

[17]陆智超,王坤钟.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广东省高技术企业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128~129

[18]刘海云.河南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2):53~57

[19]刘海云.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企业为例[J].企业活力,2010,(6):47~50

[20]吴永林,赵佳菲.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企业经济,2011,(3):21~23

[21]李武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行业特征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6):151~160

[22]王慧,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8~80

[23]吴永林,高洪深,林晓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53~56

[24]王旭,臧晶,李帅帅.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3(4):117~120

[25]郑美群,吴燕.基于智力资本的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0~66

[26]郑美群,蔡莉,周明霞.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7):68~72

[27]郑美群,蔡莉,王发银.社会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绩效的作用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2):73~77

[28]卞曰瑭,钱钢,胡伟伟.高技术企业经营能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2):136~139

[29]卞曰瑭,金中坤,蒋悦.高技术企业经营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41~144

[30]郝文杰,鞠晓峰.智力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8(5):467~470

[31]陈琦.技术核心能力对高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求索,2010,(10):26~27

[32]李丽华,高杰.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2):151~154

[33]王爱国.基于BSC和AHP-Fuzzy方法的高技术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经济,2007,(1):33~37

[34]王爱国,刘惠萍,武锐.高技术企业动态战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BSC原理和ANP方法[J].山东社会科学,2009,(6):122~127

[35]马飞,周明霞,郑美群.初创期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4):64~67

[36]姚正海.高技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五维度框架设计[J].现代财经,2005,25(10):61~64

[37]姚正海,杨寿康.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业绩评价的差异分析[J].企业活力,2005,(12):12~13

[38]姚正海.基于BSC的高技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51~55

[39]刘开春.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能力评价[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3):85~87

[40]田影花.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建立[J].商场现代化,2010,(1):79

[41]吴永林,孙强,吴振信.北京高技术企业发展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54~56

[42]李源.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7):173

[43]杜伟,高志.高技术企业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07,(8):144~145

[44]高志,刘素坤.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技术企业创业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30(4):96~99

[45]王慧.高技术企业成长系统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46]崔璐,钟书华.基于区域成长环境分析的中国高技术企业成长性[J].科技与管理,2011,13(3):78~83

[47]李海超,齐中英.黑龙江省高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37~40

[48]赵红,宋志霞.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25(6):522~524

[49]庞玉萍.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市场研究,2006,(11):48~49

[50]王慧,刘应宗.基于FAHP的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J].国际经贸探索,2006,22(3):71~75

[51]汪卫斌,陈收.高技术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及其灵敏度[J].系统工程,2008,26(7):7~16

[52]汪卫斌.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双基点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68~72

[53]马晓平.SEM在农业高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7,(3):22~24

[54]张目,周宗放.ANP在高技术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5):11~13

[55]张目,周宗放.改进的云重心评判法在高技术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19):37~44

[56]张目,周宗放.基于粗糙集的高技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29~41

[57]张目,周宗放.基于模糊Borda法的高技术企业信用评价[J].价值工程,2010,(19):43~44

[58]张目,周宗放.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技术企业信用评价[J].财会月刊,2010,(30):53~55

[59]李维胜,彭金林.高技术企业生存风险及评价方法的研究[J].开发研究,2012,(2):137~140

[60]周建军,王韬.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2,(4):14~17

[61]朱和平,王韬,颜节礼.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4,(5):64~69

[62]周志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38~41

[63]张军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4):97~100

[64]谢作渺,庄才钱.科技型小企业的成长理论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5):147~152

[65]李柏洲,李海超.层次分析法在高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中的应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9):17~19

[66]李柏洲,孙立梅.基于β调和系数法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6):8~13

[67]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ANP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8): 581~585

(责任编辑:王平)

Review on the Growth Evalu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

Wu D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firstl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growth connot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which is defin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Then,based on th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dex,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growth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tech enterprise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angles,such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operating performance,competence ability,environment supporting ability,core competence and credit risk.Finally,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growth evalu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conception of the growth evalu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

〔Key words〕high-tech enterprise;growth;evaluation system;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6.03.013

作者简介:吴丹,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与价值工程、管理决策理论与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5ZDB16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503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ZH195)。

收稿日期:2015—12—10

猜你喜欢

成长性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