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
2016-04-11执行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策划/本刊编辑部
背后的故事
执行策划/本刊编辑部
每两年一次的中国眼镜风云榜评选活动已成为本刊打造的经典活动。一份榜单的出炉绝非易事,从前期筹备到后期评选通常需要耗时半年,经历了从行业提名到评选甄别再到综合业内评选3个阶段,之所以用这样长的时间来细化每一个评选的环节,正是为了更深刻地倡导中国眼镜风云榜“公平、公开、公正”这六字箴言,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行业的发展,还原行业真实的印象,倾听市场真实的声音。
风云榜评选工作组每个阶段的工作强度、各方面的压力及阻力都是外界所无法想象的,但通过全面了解、深入沟通都会圆满解决。面对即将出炉的榜单,我们可以笃定地说,任何利益都没能动摇我们的公信力,任何阻力都没能扭曲我们的良知。我们坚持了自己的评审标准,也坚守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为这份公正、公平、公开的中国眼镜行业风云榜榜单的诞生,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对任何一个上榜的奖项负责。
本期特别策划将讲述一些榜单评选活动背后的故事和花絮……
入围环节 眼光和道德接受大众监督
2015年7月,中国眼镜行业风云榜评选工作小组成立,本刊总编贺庆任评选工作小组组长,本刊编辑部、活动部、新媒体部作为工作组主要成员。工作组首先向本刊驻沪办、驻京办及丹阳、厦门、广东、温州、台州等眼镜生产基地的片区联系人下达任务:各地联系人需在12月1日前进行年度上榜企业、上榜品牌、上榜人物的收集和入围提名推荐工作。接到这个任务,各地联系人和外派记者全体总动员,广发英雄帖,海量咨询行业中人,从中筛选各自负责的区域符合标准的企业和品牌。
然而,由于之前三届风云榜成功举办后在业界的持续影响力,贯穿了提名评选环节的始末,这给整个评选活动也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从活动一开始,提名工作就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极高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则是各地眼镜协会、零售企业老总致电给组委会成员以人情关系要求提名入围的企业实在太多,对此,工作组组长、本刊总编贺庆强调,每个参与提名汇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谨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牢记入围提名的推荐是一项充满荣誉和责任的工作,为各自的每一项推荐负责。任何一个提名出现在投票选项中时,意味着其负责人的眼光和道德都要接受行业和大众的监督。
因为需要综合考量提名的企业和品牌全年的表现,所以从遴选到入围提名的产生总共耗时5个月,在此期间,各地联系人对提名的企业和品牌,细心地复核资料,并深入到企业实地采访,做了大量而细致的追踪工作。直到去年12月中旬,本刊驻沪、驻京办事处负责人、片区特派联系人等全部相关人员才正式提交书面报告,接下来的一周,在杂志社内部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探讨、评价。
会议中,一位同事提名某企业为入围企业,立即就有其他同事指出其提名的企业在某方面不符合相关条件,并且列举了反驳的理由;一位同事提名某品牌入围,也会有其他人用该品牌销售情况、质量投诉等方面来考量其是否符合一个负责任的品牌的标准……一连几天,每一个入围的提名都经受着审度和磨练,评审现场的气氛时而欢呼到沸腾,时而争论到不休。
终评环节 良知和公信的深度拷问
提名工作结束后,工作组成员第一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征求行业部分资深人士的意见,由他们剔除上榜名单中一些他们认为可能名不副实的企业和品牌,并在他们对国内市场认识的意见基础上再进行提取和归纳,以反映出2015年度真正能代表国内眼镜市场发展方向的企业和品牌代表;二是工作组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这个榜单的结果再次进行磋商。毕竟,这场寻找领头羊的行动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更应该慎之又慎,年度的总结评奖也是必要的,但仅有秀场和奖杯是不够的。行业的进步需要头羊带动,年度大奖更需要真材实料!惟有如此,方能显出这份榜单的价值和《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作为行业权威媒体的良知所在!
在终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可能就是牵扯到对一些奖项获奖标准的认定。大家的共识是:任何一个奖项,可能都不会让所有人认可,但必须让大多数人认可。只要从自身的角度评选出行业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在评审过程中,精心组织,不搞照顾,不搞圈定,不弄虚作假,抛弃利益化,尽量做到每个企业、品牌和个人的获奖都有事实和成绩的支撑,就问心无愧。
就这样,在一次次挑剔目光的审视下,2015~2016年度中国眼镜行业风云榜榜单终于出炉,并将在2月底的上海国际眼镜展前夕正式发布。作为媒体,我们的良知在使命感、责任感的拷问中不断强化。费时费力的评选机制,不单来自于我们,更来自于行业内见证者、参与者与评说者的眼光。我们深信,所有人的心血一起凝结而成的这份榜单,定会为市场提供具有含金量的参照价值,也会更实际地帮助到业界寻找到有着公正原点和理性向度的行业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