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1405年与2013年
2016-04-11迈克尔比林顿
□ 文/ 迈克尔・比林顿
海上丝绸之路的1405年与2013年
□ 文/ 迈克尔・比林顿
2013年10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而仅在此一个月之前,他到访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随后,在2014年7月巴西举行的峰会上,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酝酿成立新的开发银行。同年秋天,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中国正为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方案计划。
始于罗马时代、贯穿中亚的古代商队丝绸之路众人皆知。而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即15世纪初,由明朝船队开启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活动范围最广的外交与世界之旅却鲜为人知。
1405年,明朝皇帝命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第一次。这比哥伦布试图往西到达亚洲的航程早了近100年。
首次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随行船只311艘,其中宝船62艘。这些宝船比欧洲的船只,譬如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船,大3倍左右。每艘宝船都有9个桅杆。宝船身长400多英尺,宽170英尺,有4层甲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打破这个记录。
船队穿过南中国海,驶抵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它们向马六甲进发,经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郑和船队访问了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度。他们驶入波斯湾、亚丁湾和红海, 沿着非洲东海岸远航至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 一路向好望角行进。其中的几艘船驶入麦加和埃及。
这不是中国的首次海外航行。中国商人往返于这些海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中国的商贸团被忽略了几个世纪之后,又在11~12世纪宋朝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发展起来了。
明朝郑和船队规模之大、视野之广远超它国。尽管曾在途中击败海盗团伙,在斯里兰卡遭遇敌对势力,但整个航海过程是和平的, 郑和船队没有侵占过任何国家的领土。
这次远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外交活动。大约有30多个国家派出使节跟随郑和船队到中国访问。
郑和的船队同时也是商贸团。船上满载的瓷器、丝绸和金银换回了象牙和中国没有的珍奇动物, 如长颈鹿、鸵鸟和斑马以及其他珍贵商品。
郑和在他的日记里如是记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巨涛如山, 视诸夷域, 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 昼夜星驰, 涉仁狂澜, 若履通衢者。”
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之后被叫停了,原因不明。从此,中国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同一时期,瘟疫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肆虐了整个欧洲大陆,但这片土地也正从14世纪的黑暗时代走出来。转折点是,15世纪的欧洲,在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中心,在尼古拉斯-库萨领导的大议会的召开下,科学、艺术、音乐和治国方略上正开始恢复生机。尼古拉斯-库萨认为,主权国家须依照被统治者的意愿来治理, 其利益也须建立在其他主权国家的利益基础之上。
习近平与马哈蒂尔
习近平在印尼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后出访马来西亚。在那,他会见了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及现任总理纳吉布·拉扎克。20世纪90年代,马哈蒂尔担任马来西亚总理一职。1997~1998年亚洲遭遇经济危机期间,他站出来痛斥投机客,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进行管制以保护马来西亚的要求。
习近平和马哈蒂尔一起创办了“郑和多元文化友好协会”(后确定为“郑和经贸文化友好协会”)。在一次采访中(该采访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7日的《全球策略信息》杂志上),马哈蒂尔这样评价郑和:
“他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一个了不起的人。尽管拥有强大的实力,但从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致力于与他国建交关系。中国从未试图征服任何国家。中国期望的是,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贸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瓦斯科·达·伽马、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和迪奥戈·罗佩斯·德·塞戈拉一道来此的首批葡萄牙人,则是为征服而来。葡萄牙人于1509年抵达马六甲。两年后, 他们占领了马六甲。中国人比葡萄牙人早到马六甲很多年, 却从没侵犯过马六甲。尽管这里的中国人多到可以组建一个第五纵队, 但他们从没企图侵略这个国家。”
“因此,郑和与到此的葡萄牙人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是有区别的:他和我们建立了友谊。我们要筹建的协会是为了庆祝两国友谊而生。我们将为中马友谊贡献最多的人设立奖项。”
显而易见,马来西亚以及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南美国家和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即与西方数世纪的掠夺、鸦片贸易、炮艇轰炸、奴隶买卖、金融独裁相比,中国对发展和友谊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
“丝路夫人”
2015年3月,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发言人被问及新丝绸之路是否将提上议程时表示,新丝绸之路的确是议程的重要部分,丝绸之路列入中国的议事日程已有20年之久。之前资金不足,但现在可以实施了。
20年前, 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与中国政府连同相关人员一道,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关于新丝绸之路的大型会议。尽管当时中国把它称之为欧亚大陆桥, 但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使用的词是新丝绸之路。在中国,她被称为“丝路夫人”。现在,中国采纳了她的选词。
新丝绸之路涉及哪些内容呢? 它包括了铁路、港口、电力开发以及水利项目。本质上来说,围绕着相互贸易和发展的理念,新丝绸之路把各个国家聚集在了一起。正如郑和所为,非洲也会被纳入其中。事实上, 中国在引领整个非洲大陆的发展进程。
在《全球策略信息》非洲板块中,一篇题为“新丝绸之路成为世界大陆架”的特别报告,把非洲现有的由欧洲殖民国家修建的铁路系统与当前中国对非计划以及已开展的建设做了对比。非洲现在只剩下从港口到煤矿的轨道运输线。无法通过火车从一个国家去往另一个国家。殖民国家只对争抢原材料、把原材料带回欧洲感兴趣。
现在的中国也像日本和韩国一样需要原材料。但他们会为这些原材料买单,不是让穷国背负债务, 而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创造现代国家。中国总理李克强承诺, 中国将修建连接非洲各国首都及横穿非洲大陆的高速铁路。这两种相反的理念体现出了欧洲殖民统治时期帝国主义政策(及美国和欧洲的现行政策)与金砖国家政策的差异。
2014年11月, 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 习近平主席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以及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国家一道,努力发展新丝绸之路。席勒研究所在近日草拟的一份请愿书中呼吁美国和欧洲,“敢于放弃地缘政治思想,加入金砖组织, 以让他人获益的外交政策及约翰·昆西·亚当斯主权国家间共同体原则的概念为基础,重新实行结束欧洲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