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2016-04-11傅奇蕾
文/傅奇蕾
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文/傅奇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在高效的整合内部业务流程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产品,实现了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集成化管理。在实现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时,如何高效快捷地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流通,组成精益、敏捷、准确的供应链系统,便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针对如何实现ERP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需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主力已转向了无形产品、文化、品牌、效率、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从企业内部的优化转向了企业间的合作,从企业自身驱动型转向了顾客驱动型。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RP进行生产,E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拓展形成的,它在原有MRPⅡ的制造、分销、财务系统中加入了支持物料流通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功能。但总体上,ERP只注重企业内部功能的拓展,所以说调节好企业间的资源流通显得尤为重要, 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必须突破企业内部单一的管理模式,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看作是整个供应链的共同存在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供应链的管理。
一、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套完整的网络机制,它涉及采购、制造、库存、运输、分销、反馈等多个环节。相关功能包括: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评估与控制、库存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客户服务、信息反馈等。
(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物流需求计划(MRP)产生,20世纪70年代以前至80年代,传统的物流阶段通过经济批量或再次订货点的计算来控制库存,以物流要素为切入点进行优化,管理理念单一。80年代至90年代,人们从整个企业的内部生产出发,宏观地进行物流的计划与控制,把生产、财务、销售集成一体化形成制造资源计划(MRPⅡ)。90年代以来,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资源计划的优化,对产品在企业内外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整合统一,从而达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如今,ERP已成为国内外各大企业获得强大竞争力的基石。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明显,这就要求更加综合细致的供应链系统来完成远距离的物流运输。网络通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发展,使得供应链的管理方式更加精确,向着全球化、敏捷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信息时代下,敏捷的生产方式,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环节,集成化的管理,全球范围的视野变为可能,但同时企业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对于供应链的灵活设计也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源。
(二)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应用环境的改善,物流信息集成化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实现了企业物流信息的集成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继而扩大销售收入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总体偏低,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也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实现,这类问题已成为制约应链发展的主要方面。
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不仅要求对于企业内部的资金物流以及信息流进行合理的布控和调整,而且对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供应者、经销者和消费者也要进行宏观的把控,从全局上设计供应链,形成总的最大化利益。
二、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ERP环境下的供应链是以企业为核心,在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制造完工产品以及产品销售各个环节中,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和调节,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高效地衔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模式,以便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完整的控制和调整。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供应链上合理的采购商的选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从而达到从整体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在对整个产品周期合理控制的基础上,去掉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和合作关系,使企业的更多资金应用于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从整体上降低产品的成本。通过资源不断地循环利用,形成良好的物资循环系统,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总体成本。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产品不同环节的工艺、制造水平等优势处于不同的领域,供应链就是要在每个环节中,选出最好的组合,组成最好的合作团体,通过每个环节严格的控制和反馈管理,以及合理的链接,使得产品从购入开始直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都形成了良好的监督机制,不仅对于产品的物理质量提供了保证,在产品服务质量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止步于其本身的好坏,还要求产品的附加价值,要求有一个绿色的生存空间,企业只有及时的顺应这种趋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ERP环境下供应链的绿色设计理念正迎合了这一要求,将供应链设计提升到了经营战略高度,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对于环境的保护。在ERP环境下的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最终流入市场到重新回到生产中各个环节,进行了绿色的设计。
2.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避免了以前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通过对各个环节资源、时间、劳动力的高效利用实现企业的拓展收益。
3.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可持续呼声高涨的社会条件下,作为国家发展程度象征的生产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需要着手推进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系统本身对于生产的控制与执行能力较差,难以与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良好的接洽,同时很难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生产数据的收集工作。虽然当下形成了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但自动化的执行与管理系统的匹配度也不够乐观,种种原因,致使ERP环境下这个新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还要接受更多的市场考验。
(一)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的选择
ERP环境下供应链构成的首要问题就是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因此供应链的设计,通常要考虑合作伙伴是否可以提供价廉质优的产品和服务,合作的范围、要求、质量是否符合,是否在业务优势上可以实现双方的共赢等等。只有在这些条件都能够与企业自身形成较高的契合度时,才能保证供应链的设计达到理想的目标,从宏观上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会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最终走向衰败。
(二)供应链上合作关系的整体协调
ERP生产方式比较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调节,忽视了对于企业间物流信息的控制。由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企业需要形成外部供应链的延伸,这时,企业需要将更多的管理精力投入到合作关系的整体协调上,供应链的调整就是要合理地避开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点,很好地将合作者之间的优势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达到每个节点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供应链长度的选择问题
随着企业的业务范围将不断地扩大,随之而来的将是供应链的不断拓展,虽然供应链的拓展可以很好地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战略竞争力,但其管理难度、管理成本和协调难度也将不断增加,同时对最终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也将会随之下降。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企业环境和生产能力采取及时的调解措施,进行合理的取舍,通过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使供应链的管理成本控制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范围内。
(四)信息支持技术的发展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实现了供应链管理领域又一次历史性的进步,由于现代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导致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不同企业的竞争实力,但同时,当今仍处于企业信息技术开发的初始阶段,一些技术尚未完善,信息处理环节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信息技术不仅需要实现已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也需要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实现信息的全球化。
(五)ERP环境下供应链系统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现今各行业和企业之间已逐步形成了物流信息集成化的一些基本规范,但是还不够完善,由此产生的信息断层不仅使得大量物流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遭受损失和浪费。此外,对于不具有利益关系的企业之间很难达成统一的供应链口径,不同的信息化水平,不同的网络安全标准,使得ERP环境下的供应链很难实现宏观上的整体调控,从而造成数据不兼容,格式不统一,资源不共享,信息不沟通的局面。
四、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环境一度复杂化的今天,ERP环境下供应链的设计涉及到金融市场、网络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设计者不仅要对顶层信息技术和数据系统有全面的了解,还要了解产品生产管理、网络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企业生产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从宏观上合理布局产品从生产到售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整体上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均衡配比,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一)设置外部信息调研机构
随着外部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自身对于外部信息的及时把握能为企业以后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使得ERP环境下供应链的设计更加高效和完善。在合作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设置外部调研机构,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方案,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达到“强强联合”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动态联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针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在某一时刻和某一市场联合其他企业,通过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精诚合作,实现暂时性的战略联合,这样的联合是动态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联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其自身的优势,这种联盟战略正是将所有的优势聚集起来,为彼此所用,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合作带来的竞争优势。
(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敏捷化供应链
通用的公共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ERP环境下供应链的集成化设计也可将公共信息平台囊括其中,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物流信息沟通高效化和敏捷化。供应链中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建立起公共的网站来为各企业提供统一的物流信息,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实现了信息畅通、高效、高质、完整的传递。要想实现供应链的敏捷化,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新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树立双赢的正确竞争价值观;充分发挥供应链上的每一份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供应链范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整体供应链的调整和重构,以上每一部分都决定着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将微小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三)建立适应信息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供应链网络由谁建成,整体的规划调整由谁来做,设计过程中具体每一步的实施由谁主持,综合的运行效果及其改正由谁监督,都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分工,在这里提供三种方式。
一是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组织对外的物流活动。企业设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对供应链的设计、控制、监督和协调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使得供应链的设计得到更高的重视度和更专业的管理。
二是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企业把信息物资的流通管理工作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等都交由更加专业的企业组织进行代理,通过放开物流管理权的方式,解开束缚生产的资金、精力、人力以及物力各方面的顾虑。
三是与物流企业形成合作的形式,管理企业外部信息的流通。企业通过定期的监控进行物流信息的把控,在减轻了自身管理负担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产品制造的同时,各自发挥了自身的最优点,实现了与物流企业的双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种方式有利于企业对于外部物流信息的及时监控和调整,但是由于企业精力有限,很难发挥物流的最大优势,后两种方式在物流优势的发掘上可以非常深入,但很有可能与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形成矛盾,并且不利于企业的及时监督,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重新设计供应链中的物流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集成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扩展了企业资源的概念和综合性,增强了对于外部信息的主动性和响应性。供应链下物流信息的集成不能仅仅是将各个物流环节运用计算机系统简单的连接起来,还必须在对各企业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物流信息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才能形成先进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的一体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企业物流信息集成化的实现要靠信息技术集成化系统的应用,因此,物流信息的集成也是物流过程的重组,通过对物流过程的实时把控,实现对供应链长度的有效控制,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供应链的均衡效益,充分发挥供应链设计的优势,实现效率最大化。
(五)建立敏捷供应链的信息技术
ERP环境下供应链的不断建立和瓦解要求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快速调整和重组,实现供应链的敏捷化,由于企业动态联盟的暂时性,使得对于供应链的敏捷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供应链可以适应这种更快速更频繁的更替,在对供应链的灵活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市场压力下,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实现信息系统快速高效的集成和重构,便成为了建立敏捷供应链的首要难题。敏捷型供应链的构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敏捷化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需要传统上的管理知识,同时也涉及到金融、计算机、物流、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在敏捷型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统一的企业建模技术、分布计算机技术、软件系统的可重构技术环境下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的安全保证是几个关键点,对于敏捷性要求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加大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督力度
当下虽然倡导市场主导型经济,但当面临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系统操作性较差,不同的行业之间信息本质的差异性使得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集成化标准,数据不兼容,格式不统一,资源不共享等一系列问题时,在市场自身无法实现快速的转换时,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虽然现在政府也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够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存在,使得政府的市场调节职能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政府除了需要出台一系列标准来规范新型的物流市场之外,还需加强监管,将市场积极因素发挥到最大,同时坚决遏制市场黑势力,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这将有助于ERP环境下供应链更快速的发展和成长,形成高效的市场机制。
通过对ERP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表明,在设计产品流通过程时,要具有全局观和整体思想,宏观地考虑各个环节合理的布置和安排,实现各环节的连贯性和优势互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供应链的要求也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数据传递和工艺流程组合之外,还需要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市场等相关知识。因此在供应链的设计中,就需要我们贯彻集成化和敏捷化的思想,通过日益发展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形成更加高效灵活的产品流通过程,实现产品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作者傅奇蕾为山东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资助经费项目《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J13wG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