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强化就业服务“四措施” 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2016-04-11百色市就业服务中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就业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强有力措施。近年来,百色市创新工作思路,全力实施“123”就业工程,强化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一、实施“123”就业工程,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
2013年11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百色就农民工工作进行调研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要求百色市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大胆先行先试,不断突破各种障碍和限制,为农民工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百色市就业服务中心通过认真学习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政府帮助、社会援助、资金资助、自主互助”的指导思想,及时研究并制定全市“123”就业工程(即搭建一个市县乡三级培训就业信息网;从2014年开始,用2年时间培养和评选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1000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等三个信息库)工作思路,由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作为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
(一)搭建培训就业信息网,强化精准扶贫手段
结合百色市实际,委托专业软件公司,以自治区就业服务数据中心为核心,建立与自治区联网的地级市资源数据库,组织搭建市、县、乡互联互通培训就业信息网,形成覆盖市、县、乡(街道)的三级信息网络,实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为农民工免费提供用工需求、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减少求职创业成本,帮助实现就业创业。
(二)开展“双千”评选表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从2014年起,用2年时间培养评选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1000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在全市每个行政村中分别确定1名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为每位对象建立档案、跟踪扶持,并择优进行评选表彰,通过开展“双千”培养评选,树立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典型先进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953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和1106名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带头人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培养。2015年已分两批对184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和442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
(三)建立三个信息数据库,夯实精准服务基础
1.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农民工信息库。实施精准扶贫,就要明确扶贫的对象,并找出致贫原因,分类制定脱贫规划,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百色市全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础数据,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创业情况、社会保障情况、职业技能情况等45项指标,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实现精准就业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共有219万人,减去免调查人数2.5万人,实有劳动力199.4万人,外出务工人数80.12万人,外出务工收入按每人年收入2万元计算,全市外出务工年收入约160亿元;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共12885人。
2.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数据库。广泛宣传,在全市征集市场前景好、见效快、风险小、适合农民工创业的创业项目,择优纳入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库,同时积极开展推介活动,搭建农民工和创业项目对接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创业选择,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市累计征集到558个创业项目,其中165个创业项目通过评审列入项目库,印制《百色市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汇编》6772册,通过就业服务平台,以及举办各种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把创业项目送到农民工兄弟身边,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一)全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围绕百色市产业特色、贫困人员实际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培训机构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抓好返乡农民工和库区移民、停产半停产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服务,组织协调培训机构免费为企业职工进行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整村推进村屯劳动力、大石山区、边境村屯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2014年全市开展技能培训人数55510人,核发资格证书37118本,新增高级技能人才1568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373人,“双证率”达到了66.10%,2014年全市拨付技能培训补贴共3426.06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2767.85万元,职业鉴定补贴658.21万元。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拨付技能培训补贴2286.37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1868.66万元,职业鉴定补贴417.71万元,
(二)举办百色市农民工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举办百色市农民工技能大赛,引导和激励广大农民工学技能、练本领,有效将学、练、赛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至9月30日,百色市12个县(区)已开展县级初赛和市级复赛,共计参赛3091人,颁发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731人。9月25日,开展市级复赛,比赛人数为306人,核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77本(因为29人在赛前已经取得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本次复赛不再颁证)。组织34名优秀参赛选手参加自治区10月份决赛,5名选手分别在钢筋工、家政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美发师四个工种获得五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三、大力推动创新驱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以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搭建农村劳动力创业平台
打造“4+2”园区模式,即以右江河谷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4县(区)为核心,以靖西、德保两(市)县为腹地的综合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目前,已有田东县盛发和木有限责任公司木材综合加工物流中心等16个项目,田阳县至恒门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3家企业,分别进入各园区,累计带动8972人实现就业。
(二)以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
实现孵化一批创业,带动一批就业的目标。目前已有4个创业团队人驻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将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人驻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导师指导、申报政策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服务,帮扶指导创业者解决初创企业阶段的突出困难,帮助其成功创业,
(三)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大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力度
2014年全市共筹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4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543.3万元。扶持“田七回家”等农民工创业项目,为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提供资金保障。2015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8笔共2271万元。
(四)以创业活动为载体,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百色市于2015年6-7月举办了以“红城创业,梦想起航”为主题的百色市首届创业大赛,共有来自12个县(区)不同领域的83个团队参赛,涌现出多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如百色市展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百色市右江区福金芒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创业政策,交流创业经验,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群体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助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
四、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一)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250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20000人的111.2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7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0人的115.9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9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人的121.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126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8000人的119.01%。
(二)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4050”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并按政策落实好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基层就业。2014年,全市共为624名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40.5万元,2015年,全市共有1950个就业困难人员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其中零就业家庭人员537人、残疾人55人、“4050”人员84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227人、其他287人),累计拨付岗位补贴1879.5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407.70万元;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747户,帮助23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特困户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送岗位上门;向100名就业特困人员发放慰问金。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专项服务活动,多渠道为贫困群体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合作平台。近3年年均举办专场招聘会80场次,共有400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0000个,参加招聘会人数60000人次,初步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达8000人,有效促进转移就业,不断发展劳务经济,有效提高贫困人员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