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厂:飞驰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
2016-04-11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文/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 冰
上汽厂:飞驰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
文/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冰
上海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上汽厂”)是中国汽轮机的摇篮,1953年正式命名,已拥有62年的历史,新中国第一台6千千瓦汽轮机就诞生在这里。60多年来,工厂研发制造的汽轮机单机容量从6千千瓦发展到100万千瓦,并创造了中国汽轮机史上的“十八项第一”。工厂累计生产汽轮机超过3.5亿千瓦,占国内火电总装机容量的40%,全国范围内每发4度电,其中1度电就是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产品发出的,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上汽厂目前产品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大型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重型燃机、工业透平等,并致力于服务市场延伸和海外市场开拓。工厂开发制造的超超临界百万千万汽轮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百万等级两次再热机组,是当今全球最高效率的火电机组,代表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工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905mm长叶片、焊接转子等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关键技术。近两年,通过国际化运作,在国内率先进入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设计和服务等价值链高端领域。
多年来,上汽厂深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代表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透平研发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全球瞩目的突破性进展,工厂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汽文化之魂
在整个机械行业内,需要同时满足高温、高压、高速三个条件的动力机械装备少之又少,一般只需要满足其中的一到两项。而汽轮机要在高温、高压下高速运转,运行条件苛刻,技术含量极高,关键零件加工精度要精确到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在20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设备和工艺落后,加上缺乏经验,在试制我国第一台汽轮机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进展缓慢。时任一机部部长的黄敬同志决定亲自到上海深入蹲点。在黄敬部长的悉心指导下,我国第一台6 000千瓦汽轮机在1955年试制成功,这台汽轮机顺利运行了半个多世纪,临别那一天,黄敬部长留下了谆谆嘱咐:造汽轮机就是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此,在试制新中国第一台汽轮机过程中诞生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企业精神,成为上汽厂企业文化的灵魂。千锤百炼,传承至今,永葆活力。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引领着上汽人制造出从小容量到大容量,从火电到核电和重型燃机,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不断地创造着中国汽轮机制造史上的新纪录。如今,站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再次创业的新起点上,上汽厂确立了“国内第一,全球领先”的战略定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得到丰富:首先,她是上汽厂的产品品牌特征,向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每一台汽轮机,都是工艺精湛、质量稳定的精品,汽轮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结果;第二,她是上汽厂的技术特征,始终争当科技创新、技术发展的领跑者,持续研发设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领先于时代的绿色高效透平产品,抢占技术制高点;第三,她是上汽人的人品特征,保持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工作作风,崇尚“一流产品出自一流人品,产品是人品的体现”的理念。
新时代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价值的引领
迈向“中国制造2025”,做优做强企业,需要价值引领。
“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艰难的当下,与国内许多行业一样,国内电站装备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厂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就在于依托厚重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的基础,形成的“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的优势。在全社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今天,我们的独特优势更加显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跻身“国际领先”,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级工厂”,在国际市场能与西门子、三菱、阿尔斯通等行业巨头同台竞争。西门子是上汽厂的合资方,也是上汽厂建设世界级工厂的标杆。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只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有享誉全球的装备制造业,背后支撑的是德国人闻名世界的严谨作风。我们学西门子学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对待工作、产品的严谨细致,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与西门子相比,经过数十年的投入,我们现在在生产装备等硬件上已经不相上下,我们的差距主要在理念、技术、管理等软实力上,我们只有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注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实现超越。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践证明,一个企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长盛不衰,必须不断地开发技术领先、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过分留恋于曾经取得的辉煌,注定要被市场淘汰,三星公司、苹果以及国内的华为等的迅速崛起和曾经辉煌的柯达、诺基亚等公司的相继衰败,都是经典案例。同样,尽管六十年来上汽厂在国内汽轮机行业内取得了无数辉煌,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但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以优势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多年来,上汽厂沿着“五个一代”的产品发展路线,即“生产一代、设计一代、研制一代、改进一代、预研一代”,实施滚动发展,使工厂产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确保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自我,善于挑战极限,永不停步,不断开发出更绿色、更先进、更高效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当今电站装备行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企业,从技术层面看,都属同一代技术,机组效率相差无几,也许就是“一克煤”的差异。就像奥运赛场上百米决赛巅峰对决,只是“0.1秒”的差距,就分出了胜负,决定了冠军的归属。在电站装备行业内比竞争对手在机组效率上好“一克煤”,同样可能决定了订单的归属,决定了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企业的兴衰。而这“一克煤”既是设计出来的,也是制造出来的,又是改进出来的,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的所有人的态度、作风、习惯,都是“一克煤”的决定因素,所以每个人、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探索实践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我们上汽厂的企业之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牢牢把握四个“精”要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把握“精准”的战略规划。
长期以来,上汽厂始终把建设“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一流企业作为发展愿景,并主动对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战略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谋划企业发展规划。
围绕建设汽轮机行业世界级工厂目标,对接上海电气“一个主题五个化”要求,近两年,工厂管理层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四个发展”的战略途径:从传统制造向生产服务发展;从“三大战役”向系列提升发展;从产品经营向产业协同发展;从引进技术向自主研发发展。明确要在大火电、核电、燃机、服务、工业透平、海外业务六大领域上实现突破。
我们通过职代会审议目标任务,干部下车间、到工段、进班组宣讲形势任务、开展“党建论坛”“职工恳谈会”“形势任务大家谈”等活动,在全体员工中,强化企业战略目标、方向、路径的宣贯,凝聚“做一流企业”的发展共识,并通过《信息与沟通》内刊、《信息直通5分钟》网络版、《香樟微语》微信等平台,实现战略宣贯经常化、长效化。
追求“精湛”的技术管理。
用当今流行的话说,工厂追求的产品标准是:性能“高大上”;质量“白富美”;私人定制“量体裁衣”;快速响应“抢逼围”,并注重营造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上汽厂瞄准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科学规划技术发展路线,实现滚动发展,牢牢占据技术制高点。近年来,上汽厂在火电技术、燃机技术、核电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出了620 ℃二次再热汽轮机、百万核电汽轮机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上汽厂积极推行国际化、科学化的品质管理和过程管理,率先实现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本土化运行,取得了SAC颁发的国内第一张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证书,相继取得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ISO18000职业健康体系认证。
上汽厂注重严格、严谨、严密的质量安全体系运行。以“四有四一”的标准规范工艺过程。凡事有章可循,一以贯之;凡事有据可查,一清二楚;凡事有人负责,一丝不苟;凡事有人监督,一视同仁。上汽人信奉“细节决定成败”,推崇“第一次把工作做好”,并积极推行星级现场管理评价等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绩效,工厂拥有多个全国五星级“车间现场”。
建设“精干”的员工队伍。
企业崇尚“产品是人品的体现”价值观,已形成机制,通过职代会形式,已公开选聘三批近50名厂首席技师、首席科技专家,他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同时,工厂建立了全国技能大师俞军工作室等多个首席技师工作室,发挥首席技师在技术攻关、技能交流、人才培育多方面的辐射效应。
工厂围绕“三个平台”建设,一是搭建人才增长才干的培养平台,实施“1+3+5”大学生培养计划,在青年工人中开展名师带高徒、“首席技师工作站”等活动,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建立了导师制、课题制、项目制等形式多样的机制;二是搭建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平台,每年都在技术工人中举行技能大赛,在青年科技人员中举行科技论文答辩赛,在技术人员中开展项目攻关揭榜活动;三是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实践平台,构建了“行政助理机制”“专业技术岗位发展机制”等配套的“y”型发展通道,让各类人才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
工厂还通过开展评选卓越员工、优秀党员标兵、十佳技术能手、十佳好事、“再次创业”劳动竞赛明星、今日之星、明日之星、首席员工等,尊重先进、鼓励先进、激励先进、争当先进在企业内蔚然成风。
弘扬“精深”的企业文化。
坚持宣传引导,以文化精品感召员工。近几年来,上汽厂着力打造一批企业文化精品:先后建成开放企业文化中心、出版发行《上海汽轮机厂厂志》、拍摄《光明之源》企业形象片、升级《企业文化手册》,并将此作为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轮训、党团支部活动、班组学习的重要项目,通过广泛宣传和组织学习,传播企业精神和核心理念。
坚持典型引路,以劳模精神激励员工。60年来,上汽厂涌现了13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100余名上海市劳动模范。工厂通过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劳模名字命名自主开发的关键设备等方式,宣传劳模事迹,在弘扬光大劳模精神中弘扬企业精神。工厂尤其注重用身边人践行企业精神的事迹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自1998年以来,厂党委连续18年开展“党员岗位承诺”活动,党员群体以先锋模范行动感召周围群众,“我是党员向我看齐”。
坚持文化涵养,以丰富载体凝聚员工。上汽厂注重长期坚持在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中注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内核,吸引员工广泛参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员工的内心深处,固化为一种行动自觉。工厂连续18年举行职工艺术月、运动会,通过举办演讲、征文、书法、摄影等竞赛活动,将企业文化理念有机地融入其中;策划“世界冠军回娘家”活动,邀请从企业走出来的世界乒乓冠军张燮林、杨瑞华回厂交流,让世界冠军讲述在工厂中养成的“一丝不苟”行为习惯对他们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发挥名人效应,提升文化品位,扩大企业影响。
走过60年辉煌的上汽厂,正飞驰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胡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