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生否 妻言为重
2016-04-11杨扬
杨扬
纠结的男人 34岁
我的家庭一向挺和谐:我博士毕业,在公司有股份,拿年薪;妻子很优秀,对我父母很好,前年还给我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可因为生二孩的事,我们有了矛盾。
自从我弟弟又生了女儿,我的父母就开始催促我和妻子再生一个“大胖小子”。但我们觉得有女儿就够了,妻子态度尤其坚决。母亲为了游说我们,常住不走,声泪俱下地搞情感绑架。
我心疼妻子,怀女儿时,她就很辛苦,生产时差一点大出血,后来又独自照顾孩子;但我也能理解我妈,她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妇女,孙子对她来说无比重要。
最后,妻子妥协了。可这二孩偏偏要得不顺利,妻子都成药罐子,还是没怀上。母亲为了照顾妻子住到我家,常常念叨“不生老了会后悔”、“多子多福”。妻子因此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我很纠结,到底应该怎么办?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后,又一场关于生育的讨论席卷国内。其实,生不生二孩,和生不生一孩一样,最要紧的还是当事人,特别是女性的个人意愿。说到底,生或不生都是个人的权利。
在很多国人心中,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才算完美。但是,这一相对传统的家庭观经得住现代生活的重重挑战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苏珊·纽曼在著作《独生子女问题》中指出:“孩子当然是生命的奇迹,但也是一项严肃的投资,光想着孩子所能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不考虑成本而生儿育女是愚蠢的。”看看,不光中国人觉得养孩子成本高,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要想在自身生活水准与子女抚育水准中间找到平衡,都不容易。
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好吗?任职于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纽曼过去10年中调查了众多独生子女家庭。她发现,独生子女的父母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事实上相当满意,在面对亲友时,却常常油然而生内疚感。因为世人常将孤独、娇惯、不擅长与人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等标签习惯性地贴在独生子女头上。可纽曼研究发现,排除掉父母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社会总体福利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智商、情商和未来发展都不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差;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总体幸福指数常常高于儿女双全的家庭。
其实,要几个孩子和要不要孩子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在繁殖的原始冲动占领你的大脑之前,你要明白:身为父母,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你展示给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才是决定你和他们是否幸福的最重要因素。至于老人那些“没有孩子,老了不幸”的说法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好像幸福婚姻必须要靠孩子维系一样。事实上,需要用第三者绑定的婚姻,本身就已经不幸福了。
我还想为你的妻子说说话,哪怕是看起来不是理由的理由:只要女性坚持,就应该被认可,比如她害怕身材走形,害怕没工夫和闺密聚会……也许你认为无关紧要,可这是她的权利。她唯一需要介意的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母亲的!可你现在居然像墙头草一样两面倒,她却要牺牲身体健康来为你传宗接代。我都于心不忍。你的母亲有没有错?在她的生活逻辑里,她可能没错。但是,这不是她的生活。难道非要等到有一天,你的妻子因痛苦而身心俱疲,你俩发生了冲突,你再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