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专业真菌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0黎志东吴兴安徐志凯

生物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真菌学微生物学真菌

黎志东, 吴兴安, 徐志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生物技术专业真菌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黎志东, 吴兴安, 徐志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生物技术专业的真菌学课程具备“生物技术、医学、军事”三要素相融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教材编写及应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考试阅卷等多环节、全方位的创新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员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医学实践及军事训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生物技术专业;真菌学;教学改革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是全国36所“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院校之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微生物学方面的课程较多,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等。课时数也较多,如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作为三门课程分别授课,其总课时数是我校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航空航天医学、全科医学、心理学、护理学、药学、营养学等)类似课程(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合为一门医学微生物学)课时数的两倍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安排要更加丰富,课程讲授要更加详细,同时体现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而非综合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军队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而非普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通过新教材编写及应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考试阅卷等多环节、全方位的创新改革,使学员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医学实践、特色教育[1]及军事训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1 教材编写创新改革

1.1教材编写

教材是学员学习及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的创新改革是整个课程创新改革的基础。开展这门课程教学初期,我们参照综合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所采用教材,以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2]为主教材。结合我校医学背景,以李凡等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3]为辅助教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两本教材涉及真菌学部分的内容都相对较少,有的概念的表达不甚一致,对新进展的介绍较少,教材内容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还不能完全契合等。2013年,我们着手编写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专用的真菌学教材。为确保教材质量,我们组织了业务熟练、教学经验丰富的15名教师组成编委会,其中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所有编委均有博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负责编写章节数占总章节数的60%以上。除了上述两本参考教材以外,还吸纳了杨绍基等主编的《传染病学》[4]、邢来君等主编的《普通真菌学》[5],以及汪正清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6]等多种教材相关章节的精华内容。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真菌学概述、病原性真菌及真菌学研究进展3篇,每一篇体现一个主题,包含若干个章节,所有章节围绕主题展开。如第1篇主题为真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即综合院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真菌学发展史、真菌与人类关系、我国真菌学发展概况、真菌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另外重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的真菌(包括日常生活常见的酵母菌、霉菌,以及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等)。第2篇主题为病原性真菌,即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性真菌概述、皮肤癣菌、角层癣菌、皮下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等病原性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防治方法等,另外重点阐述了两种典型的病原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第3篇主题为进展,即真菌学热点领域及前沿问题,选择真菌毒素及深部感染真菌的治疗两个热点问题。在真菌毒素中又详细阐述粮食及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真菌毒素产生条件、真菌毒素中毒症等问题[7],还融入国际《禁止生物武器公约》(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所记载的生物战剂中涉及真菌类(如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及毒素类的内容,体现军事院校的特点。在深部真菌感染治疗中,分类阐述针对真菌细胞膜、细胞壁、核酸的抑制剂的种类、靶点、特点及耐药等问题,密切结合临床实践。

1.2教材应用

编写的教材经过2011级、2012级及2013级学员分别在2013年秋季、2014年秋季及2015年秋季上课时使用,反映良好。从教材使用反馈信息统计来看,教师及学员均反映教材完整性好、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联系医疗及军事领域的内容针对性强、富有特色,进展方面的介绍能抓住热点问题、富有新意。从学员考试成绩统计来看,未使用本教材之前的2007级、2008级及2010级学员生物技术专业真菌学课程平均考试成绩分别是79.9、72.1及80.8分,而使用本教材之后的2011级、2012级及2013级学员平均成绩分别是84.9、78.1及87.0分,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考试成绩受教师、学生、教材等多因素影响,但是在教学组教师组成基本未变、学生生源入学考试水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新教材的使用可能是成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教学实施过程创新改革

教学过程的创新改革是整个课程创新改革的主战场,紧扣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课程创新改革成功的关键。

2.1课前准备

本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师资安排环节,充分体现“教授上讲台”的理念,近3年本门课程高级职称教师授课内容均占总内容的60%以上。在课前准备环节,每学年本课程开课前均要召开师生见面会,由教学组长介绍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教学组组成及时间安排,随后由教学组各个任课教师根据自己讲授章节内容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然后,再由学员逐个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个人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教育背景,以及对于本门课程的期望等。这样的活动使学员了解了本门课程及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也使教师在课前备课中,既“备教材、备教案、备幻灯、备教法”,又“备学生”,做到了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2课堂授课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8]。比如在讲授“真菌孢子”一节内容时,笔者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表格和口诀,画出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无性孢子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有性孢子的简图,使这个难点问题一目了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化繁为简的能力。在讲授“浅部真菌感染分布及治疗”时,笔者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引用湖北省潜江地区156例甲真菌病案资料[9],提出为什么女性感染高于男性感染、趾甲部位感染多于指甲部位感染、身体远端侧位感染高于其他部位感染、甲真菌病优势菌种有哪些种类,以及环境与气候特点对真菌病的影响等问题,交给学员讨论。学员们在案例学习及讨论过程中,对于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表皮癣、毛癣、小孢子菌、秕糠状鳞斑癣菌、何德毛结节菌等表皮癣菌的概念、特点、区分、诊断等知识有了熟练地掌握。在讲授“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一节内容时,笔者运用“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提出“念珠菌性间擦疹为何多发于体胖者、念珠菌性甲沟炎为何多发于水产工人、鹅口疮的发生是因为嗜好辣椒的原因吗?艾滋病病人鹅口疮治疗应该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还是以抗真菌治疗为主?等很多有趣且带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尝试通过一个“假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章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去伪存真、拨云见日的能力。在讲授“真菌学进展”一节内容时,笔者运用擂台赛式教学法,课前按照“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神奇的蘑菇、话说孢子”等5个主题将学生分组,由各组自行搜集资料、制作幻灯。课堂上每组选派一人上台讲解,每人5 min,由学生根据“讲授是否清晰、幻灯是否精美、重点是否突出”等3个指标进行评价,认为好就给A,认为不好就给B,最后得A多者获胜,获胜者获得平时成绩加分,计入总成绩。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踊跃、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讲授“蕈菌的应用”一节时,笔者运用“网络教学法”,链接到TED讲坛的一个内容——蘑菇传奇,讲者从蘑菇的传统食用功能拓展到了环保功能,即用蘑菇的菌丝制作成包装盒、保护垫、防护层等物品,物美价廉并且利于分解,很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讲授“浅部真菌感染”时,笔者运用“归纳式教学法”,结合部队战士训练多出汗多的实际,总结归纳汗手、汗脚、汗斑、灰指甲的由来、原因、治疗及预防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3考试阅卷

考试是学员学习水平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客观反映教员的授课水平。考试过程的改革以客观公正、全面准确为核心。为了强化过程考核,本门课程考试总分100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15分,试卷考试成绩85分。平时考核又细分为课堂擂台赛得分(8分)、课堂回答问题得分(4分)及上课听讲得分(3分)3部分。试卷考试采用从题库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首先,笔者命制了包含500余道试题的试题库,每道试题均经过认真审核。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6种大的题型,每种题型下面又有多种考试形式,比如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等,判断题包括判别正误及判别正误并改错等,论述题包括案例分析及知识论述等。考前由教务处随机抽取试题,组合成两套完整试卷,再任选一套作为考试用题。在阅卷阶段,为避免阅卷老师的主观印象对学员成绩的影响,每个学员考卷上没有姓名、学号,只有一个二维码,教师改卷过程中,并不知道这份卷子是谁的,只有登记成绩时,才能将二维码和人名对上。通过上述环节的改革,使得考试更加严谨、客观、公正、准确。

3 问题与展望

在本门课程教改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亟待改进,而这些方面的改进,可能不是教研室层面可以决定的,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作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可以借鉴普通院校本专业课程经验[10],增加本门课程实验课、实习、见习的课时数。比如在讲授酵母菌发酵一节内容时,可以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实践操作一下使用酵母粉做馒头、做面包,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病原性真菌时,可以安排学员到附属医院皮肤科见习,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实地观察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作为军事院校学员,可以适当地安排下部队锻炼,实地调研手癣、脚癣、汗斑等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提高学员为军服务意识。总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使我们培训出来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员,兼具综合大学、普通医学院校及军事院校学员的特点,以质量见长,以特色取胜。

[1]黎志东. 医学微生物学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 10(5): 附3-5.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5.

[3]李 凡, 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7.

[4]杨绍基, 任 红.《传染病学》(第7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4.

[5]邢来君, 李明春, 魏东盛. 普通真菌学(第3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6]汪正清. 医学微生物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10.

[7]黎志东. 生命之窗——生命科学前沿纵览(病原生物学)[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4:235.

[8]黎志东, 徐志凯. 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 2015, 42(1): 218-222.

[9]董兴军, 王文娟, 胡爱萍, 等. 湖北省潜江地区156例甲真菌病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 22(3): 236-237.

[10]栗孟飞, 杨德龙, 李唯. 生物制品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J].生物学杂志, 2013, 30(2): 98-10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eaching innovation reform in mycology course

LI Zhi-dong, WU Xing-an, XU Zhi-kai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mycology course in biotechnology major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elements, that is biotechnology, medicine, and militar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promote omni-directional innovation reform, such as the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xtbook, the innovation of preparation meeting before class, the reform of test and marking, etc,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s well,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we try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living,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military training.

biotechnology major; mycology; teaching reform

2015-11-26;

2015-12-11

黎志东,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微生物学,E-mail: lzdharbor@163.com

Q939.5;G642.0

C

2095-1736(2016)05-0117-03

doi∶10.3969/j.issn.2095-1736.2016.05.117

猜你喜欢

真菌学微生物学真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真菌造房子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