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探索

2016-04-10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石河子市832052年桂萍

石河子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棉花技术发展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石河子市,832052) 年桂萍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探索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石河子市,832052) 年桂萍

摘要棉花耕作栽培技术是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棉花耕种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育苗移栽、地膜覆盖以及化学调控成功促进了棉花丰产丰收。目前,棉花研究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展,深入到产前和产后两个方向,为全面推进棉花种植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棉花;耕作栽培;技术;发展

棉花耕作学和栽培学是在中棉所不断研究下逐渐发展和完善的。经过近60年时间,棉花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形成了棉花种植五大区,让我国植棉水平和总产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我国种棉技术从“保全苗,早发早熟”入手研究,改变棉花的耕作时间,实现由南向北种植面积的扩展。紧接着对盐碱地和棉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了单产和种植面积。最后,采用化学调控和地膜覆盖措施,实现了棉花产量质的飞跃,由此,我国植棉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了稳定的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丰富棉花栽培理论,针对不同地区开展耕作栽培新技术成为植棉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 棉花种植制度的改革

我国种棉地区广泛,耕作时间和耕作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中棉所针对不同地区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中国棉学会将棉花生产基地分为华南、长江、黄河、北部早熟和西北内陆五大部分,对每一部分采用不同的耕作栽培技术。近些年来,又将五区分为11个亚区,对11个亚区推行早发、早熟技术,以便提高棉花的产量。

耕种制度的改革将部分地区带入了麦棉两熟的发展模式,甚至出现“棉瓜套种”、“棉蒜套种”等多种种植方法。这样的技术给棉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套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植物采光和生长需求不同的原理,增加了土地的收益,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常见模式。例如:山东省棉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棉蒜套种”的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灌溉水资源,又以最大效益获得了经济收入。如今,山东省推广了棉花的育苗技术,缩短两种植物的共生期,进一步增加了棉花和大蒜两种植物的收入。

2 棉花栽培技术研究

2.1地膜技术

农业地膜的投入使用号称为“白色革命”。随着地膜科技的发展,地膜厚度由0.008mm转变为0.006mm,还出现淀粉地膜和生物地膜,以减少白色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地膜为棉花生长的初期起到了固水保湿的作用,为棉花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地膜技术的出现,对育苗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人们放弃了传统人工播种手段,采用播种覆膜一次性种植方法,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棉花产量。根据数据调查和分析,地膜技术增加了15%到20%的产量,在部分地区增产高达40%,全面促进了棉花的增产增收。

2.2育苗移栽技术

育苗移栽技术是在移栽补苗的生产需求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有利地避开了棉种发育期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为棉花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幼苗。现代营养钵培养的棉花苗有早生长、抗倒伏,全面成活的优势。但棉花不容易扎根,移栽后生长情况不佳,吸取营养的能力不够,进而影响大田棉的收益。根据这一矛盾,改变营养钵中的成分,借鉴其他种类植物的移栽技术,进行整体移栽,并添加促进根部生长的营养液,增强棉花的根部生长能力。基于营养钵育苗技术研究现状分析,虽然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育苗的培养成本比较高,并不能进行快速普及。

除了营养钵育种外,还可以采用“裸苗移栽”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强化棉花的根部组织,根系数量多,发育时间长,前期早发,后期持续发力,进而保证高产丰收。在新疆地区对“裸苗移栽”进行了实践,并为这种技术的顺利实施设计了自动化机械。从长远看,“裸苗移栽”将成为棉花高产的发展方向。

2.3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主要指的是对棉花生长的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生长激素或者营养液对植物的某个部分进行刺激或者抑制,进而将植株所有的养分转移到棉铃中。从发展情况看,采用的化学调节剂有矮壮素、乙烯利和缩节胺。矮壮素是化学调节剂研制初期推广使用的,由于作用不稳定,对棉花的成长影响比较大,逐渐淘汰;乙烯利是催熟调节剂的典型代表,可以加快棉株的开花速度,确保丰收;缩节胺是现代普遍使用的调节棉株生长的化学药剂,这种调节剂将控制住棉花的疯长情况,有效地转移了棉株内养分的分配情况,促使棉桃个头大、数量多。这三种药剂为植棉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3 棉花生产管理技术研究

3.1大田棉花的生产管理

棉花高产与种子质量和后期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棉农注重对棉株的管理,加强了摘除早蕾、晚蕾工作,及时处理闲杂枝叶,预防早衰。这样给棉花增产带来了极大的利处。棉农及时的摘除了早蕾和晚蕾,增加了棉株之间的透风能力,减少了烂桃、坏桃,大大增加了棉桃的丰收率。棉株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果枝和杂枝,如果不及时将杂枝清除,就会降低棉株的透风度,影响棉株下半部分的生长,造成部分棉桃发育不足。棉株早衰是影响棉株产量的最大因素,容易造成棉花产量的加减,甚至引发更多病害。棉农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对棉花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管理,虽然种植管理过程复杂,工序较多,但进行有效管理后便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3.2盐碱地的改良

盐碱地植棉是改良土壤、扩展植棉面积的有效方式。棉农采用耕作栽培技术逐年提高盐碱地的肥力,恢复盐碱地的水循环、微生物构造。与此同时,棉花是抗旱、耐盐植物,改造后的盐碱地保苗率更高。为了很好的进行土地改良,可以采用磷肥和有机肥补充棉株营养,地膜覆盖降低土地反盐,进而实现盐碱地产量“低产—中产—高产”的发展。例如:商丘古黄河盐碱地十分贫瘠,一度出现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对当地的水盐运动进行有效分析,不断改良,最终发展为麦棉两熟,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3.3棉田的灌溉方式

棉花与其他植物相比就有更强的适应性,对水体的要求分为较大的范围。随着农田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棉株的需求量得到了极大满足。在西北、华南以及北部早熟地区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补充田间水分,大部分水体蒸发、渗漏,并没有作用于植物本身,形成了隐性浪费。现阶段推行的灌溉设备直接作用于根部,进行膜下滴灌,针对性强,作用明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

4.1发展麦棉两熟种植技术

“麦棉两熟”是对部分耕作区进行的种植制度改革,为延长土地利用时间,增加土地产值有着积极作用。一年两熟耕作方法已经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小麦和棉花间种的区域不断扩展,迅速的推向天津地区,并且出现了更多的新组合方式。麦棉两熟种植技术是棉花增收丰产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生产种植中应更加注重对光和水需求的分析,避免迟发弱苗现象。

4.2种植密度稀疏化程度明显

随着棉花品种的改进,棉株个体的产量得到了成倍的增长。传统棉株的个体产量不足,而采用密植方法,尽量增加株数,以期获得高产。如今,棉种技术的提高以及各种营养液的投入使用,稀疏方法更容易取得高产。采用稀疏的种植方法,减少了棉株的总体数量,增加了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充分发挥棉株后期和下部的潜力,最终达到高产丰收效果。

4.3棉株管理工序简单化

在黄河流域,棉花的生产管理需要投入的劳动量比较大,使得部分棉农丧失了种棉积极性。调查发现,棉种技术更新明显,具有抗虫、抗倒伏、防杂生的能力,减少了棉农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耕田内置的灌溉设施、监测设施,为棉农提供准确的棉株生长信息,使得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5 结语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内容,对国计民生有着较大影响。虽然我国棉产量居于世界前列,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简化棉花管理工序成为研究的新焦点,棉种的研发、种植制度改革、化学调节剂的多样化以及监测系统建设成为简化棉花管理工序的方向。总之,棉花研究人员应加快研发脚步,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刚.麦后移栽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许凤荣.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性状产量影响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5,(14).

[3]李明思,康绍忠,杨海梅.地膜覆盖对滴灌土壤湿润区及棉花耗水与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

中图分类号:S3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99(2016)06-0003-03

猜你喜欢

棉花技术发展
棉花是花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棉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