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的角色和不变的爱

2016-04-10儿童阅读推广人蔡冬青

娃娃乐园·综合智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冰激凌动物园儿子

儿童阅读推广人蔡冬青

变换的角色和不变的爱

儿童阅读推广人蔡冬青

当我们说一部文学作品很出色,通常绕不开要谈谈角色塑造的成功。我们会说某个角色的个性鲜明,符合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几乎绕不开我们对该角色的常识判断。如果出现了跟我们的常识判断完全相反的两个性格错位的角色,而且他们还一个是年幼的孩子、一个是高大的父亲,那么,这样的一个故事会有怎么样的效果呢?

一个年幼的儿子,在周末的大清早被爸爸叫醒,吵嚷着要去动物园……哎,等等,难道真实的情况不应该是反过来,是儿子在一遍遍催促睡不醒的爸爸吗?读到这儿,小读者一定会在心里问:爸爸和儿子这是怎么了?

是啊,他们这是怎么了?儿子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相机,跟在爸爸身后拍啊拍,爸爸一会儿跟火烈鸟来个拥抱,一会儿哭闹着要吃冰激凌,一会儿又用帽子去逗逗大象,任凭儿子怎么劝都不听,耍赖、打滚……

估计等故事读完,小读者也该笑痛肚子了。当书页合上的时候,他慢慢安静下来回味,忽然觉得这好像爆米花一样噼里啪啦好过瘾的故事,留下了一股淡淡的、悠长的余味……他感觉到了什么吗?

当他进入故事的时候,因为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地站在眼前,他很容易就把自己安置于“苦恼儿子”的角色身份。在跟着“顽皮爸爸”跑前跑后的这个过程中,他才忽然发现,在好不容易的一个休息日,被动地陪伴另一个人去逛自己并不太感兴趣的动物园,真的是一件让人无奈又崩溃的事情。

原来,自己在动物园一直乐此不疲向前奔的小身影后面,永远跟着一个有点无奈的爸爸。有没有想过,爸爸也许并不是那么喜欢看那些动物,也许并不是那么喜欢吃冰激凌?自己只管兴冲冲往前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回望一眼身后的爸爸?有没有想过他是不是也有那种觉得自己的眼睛都忙不过来的兴高采烈?原来,不仅仅是在动物园,在游乐场,在电影院,在游泳馆……支撑爸爸在每个周末都能精神抖擞的,不是其他什么别的东西,而恰恰就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温暖的爱。

如果这本书是爸爸和孩子共读的,同样在合上书页之后,爸爸会有什么感觉呢?会不会有自己曾经错过了什么的感慨?书中的“顽皮爸爸”那古灵精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形象多么鲜活而具有冲击力啊!他虽然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但是却一点儿没有被这些东西束缚。他的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放松和满足,甚至就算是在地上哭着打滚的时候,也是惹人顾惜的。也许他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仅仅是看到了他喜爱的动物朋友,感觉来到了一个多彩有趣的世界。

读故事的爸爸,一定会想到在动物园蹦蹦跳跳的孩子身后,永远跟着的那个有点不耐烦的自己。那个自己会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指令摆姿势、拍照片,却没有兴趣真正地和孩子一起走进动物们的世界,哪怕只是静静地、耐心地观察它们一阵。那个自己甚至更愿意在孩子和动物们交流的时候捣鼓手机——那冰冷的屏幕比鲜活的动物们更加动人吗?跟孩子一起分享和动物们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互动能锁进照片吗?看看那笑眯眯的大象、诙谐的海豚、高雅的长颈鹿还有幽默的鹦鹉,那是一个不同于工作日里所接触到的、生动迷人的世界啊,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耐心停下来,顺着孩子清澈的目光,去好好感受一番呢?

这是一个没有铺垫和假设的故事。没有一个画外音告诉你,或许是因为某种魔法,爸爸变成了儿子,儿子变成了爸爸。从故事的一开始,一个“顽皮爸爸”和一个“苦恼儿子”就一下子闯进了读者的视线,这更加让人能够瞬间跟随故事进入那个“反转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视角的转换给了我们多样的想象和思考,冲击和启迪。我想,阅读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在亲身打开多样化的世界之门之前,先有了“一扇窗”的经验。这种别样的叙述故事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原来,并不是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反而有时候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这一定会是一个让孩子和家长都喜爱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孩子和家长会把许多对对方的抱怨、忽视和不解都融进爱、包容和感同身受里。这种共鸣一定会是广泛性的,因为天下的父爱何其相似,天下的顽皮孩子又何其相似。我们欣赏天真的顽皮,更被每一份深沉的父爱所感动。事实上,这本书的魅力,正是来源于这真实的、令人动容的生命与爱的魅力。

猜你喜欢

冰激凌动物园儿子
哇!甜甜的冰激凌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打儿子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冰激凌
我家的动物园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