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植物在红壤侵蚀区的配置模式探讨

2016-04-09唐婷婷四川省电力设计院610000

四川水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红壤美化

唐婷婷(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610000)

水土保持植物在红壤侵蚀区的配置模式探讨

唐婷婷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610000)

我国的红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从行政区域上进行划分主要包括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区域。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其特殊地形条件下形成类型繁多的原始植物品种,但随着人类的过度开发,我国红壤区的原始植物品种开始减少,群落结构逐渐退化,原来丰富的植被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存着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为提高我国土壤侵蚀区的植被资源覆盖率,本文就水土保持植物在红壤侵蚀区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并就有效水土保持植物的配置模式进行分析。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受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南方原具有肥沃土壤、丰富植被资源的红壤区逐渐退化成红壤侵蚀区,这种植被资源的极度缺乏性引起了一连串的灾害性连锁反应,如由植被资源的缺乏引起了水土流失,过度的水土流失进而引起了旱涝灾害的频发,再由频繁的旱涝灾害引发粮食种植安全,严重的限制了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此,有必要在该地区广植水土保持植物,有效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其植被。

一、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的配置原则

水土保持植物不同于一般生长植物,其具有更为发达的根茎、更强的抗逆性、更广的适应性、更快的生长度以及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等,在红壤侵蚀区种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对于有效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迅速提高该地的植被覆盖率具有的非常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草本植物亦可用于畜牧业饲料或者是肥料制作,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统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但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红壤侵蚀区所适用的水土保持植物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谨遵以下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植物所具有的固土保水功能:

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因地制宜是指,在进行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方案设计或者是植物品种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区域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原生生物品种等,使选择的水土保持植物品种的生长习性能够与红壤侵蚀区的区域条件相适应,以便于成长于该区域环境下的水土保持植物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植物多样性原则

无论是哪个地区的植物生长,其都不只是单一的植物品种,而是与当地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各种植物的和谐共生,这对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循环,促进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压的作用。因此,在对红壤侵蚀区的水土保持植物进行配置种植的过程中,要谨遵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搭配种植模,“宜草种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实现草树搭配种植的有机统一,以便于在长期作用下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群落,与当地生态环境浑然融为一体[2]。

3、景观美化原则

景观美化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圈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过程中要谨遵景观美化的基本原则,通过草木、灌乔等植物种植的合理搭配,营造植物高低、姿态、色彩等和谐配置的画面,在获取有效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同时,起到愉悦身心,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

二、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的有效配置模式及评价分析

1、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的有效配置模式

根据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的配置原则,在进行水土保持植物的配置种植过程中,可以积极采取以下有效配置模式:

(1)“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的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据相关研究证明,以往用于红壤水土侵蚀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单一植物品种—马尾松并未取得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由其营造的残次林生长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因此,根据红壤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多样性的原则,可对该种单一化的种植模式进行改造,合理搭配“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的种植模式,以丰富植被层次结构,并进行长期种植直至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以有效发挥其所具有的水土流失控制作用、土壤肥力提高作用等,改善红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3]。

(2)“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的水土保持模式

据相关研究证明,在就红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恢复而言,复层植被结构明显具有比单层植被结构更强的恢复力。因此,针对单一湿地松纯林生长不乐观的状况,可对其种植模式进行优化配置,搭配种植“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不仅遵循了“宜草种草,宜木植木”的原则,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景观美化作用,并对植物群落层次起到了较好的优化作用,有利于各类水土保持植物效用的充分发挥,取得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4]。

2、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评价

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有效评价是确保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最大化生态价值、环境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发挥的重要前提,究其原因在于复层结构下的水土保持植物配置具有更加复杂的情况,某项植物品种单项指标效益较高,并不代表其与其它植物品种构成一个整体模式所发挥的整体效益就高,而适宜于某土壤侵蚀区的植物配置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红壤侵蚀区。因此,在选择适宜性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过程中,要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注重对其模式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单个指标效益的评价,亦要注重对整体指标效益的评价;既要分别进行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价,亦要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价,并对不同配置模式进行排序,选择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5]。

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选择和应用要在遵循因地制宜、植物多样性以及景观美化的基本原则下进行,充分考虑不同配置模式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及生态价值,从而选择出最优化的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以确保其最大化固土保水效益的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罗旭辉,张俊斌,黄毅斌,应朝阳.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164-1169.

[2]欧阳春. 两种母质发育红壤的侵蚀治理效益与配置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3]蓝良就. 闽西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4]乔保军,吴红雪,李锴,郑春波,胡雪,杨莉. 浅谈水土保持植物种的应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01:127-129.

[5]杨洁,谢颂华,喻荣岗,郭晓敏.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01:40-45+70.

G322

B

1007-6344(2016)06-0307-01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红壤美化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美化生活
南通市区公园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益分析
农村生物质气化供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环境效益评估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生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价——以聊城市玉米为例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