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
2016-04-09贾粉玲甘肃省庆阳市节水技术试验推广服务站745000
贾粉玲(甘肃省庆阳市节水技术试验推广服务站 745000)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
贾粉玲
(甘肃省庆阳市节水技术试验推广服务站 745000)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必须适应新常态,告别以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建设管理工作中放稳速度,重视质量、效率和效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常态下如何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进行了分析。
经济新常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完善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呈现出一种新常态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最大限度上将工程作用发挥出来,充分适应这种经济新常态。在实际工作中水利水电事业应该该别以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建设管理工作中求精细、抓质量、重效益,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1 经济新常态背景分析
新常态的“新”主要新在于旧质不同,而“常态”则是指时常发生的状态。所谓新常态是指一种和以前不同的、稳定的状态,同时该状态具有不可逆、趋势性等特点,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会进入到与以前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从2010年开始,中国GDP规模开始取代日本在世界跃居第二位,经济发展特征与以前的30年明显不同,经济增速逐渐下架,2010年到2012年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都在下滑,从2012年到2013年,GDP增速又连续两年都在8%之下。在经济新常态状态中,必须从节约资源、平衡发展、提升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出发,从最大限度上将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布局缺乏合理性
从当前很多建设项目中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总体投资方向上来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都“重大轻小”,虽然很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政策要求向基础设施倾斜,但是见效非常慢,为了获得国家更多的资金,地方往往不愿意将精力放在打基础上。例如金沙江全流域的电站共开发了25级,供建设4座三峡装机,也就是说不到100km就有一座超大水库群,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状态。
2.2 造成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因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很多工程缺少必要的考察与论证,所以很多工程在建成以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河流水力条件的影响下,河流、河岸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各种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河道地貌形态及河床地质稳定性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水库蓄水以后河流的流速降低,水团混合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了泥沙沉积等问题。例如黄河中上游建坝,下游流速降低,这时一些海水入侵,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造成了严重影响。
2.3 质量上存在隐忧
因为设计施工不规范,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使得我国一些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仅进行简单勘察就直接开始施工建设,施工企业根本不了解工程建设环境,也没有对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还有一些企业将工程分包给小单位施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很多工程一经使用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3 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对策
3.1 保证布局的合理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该改变以前“重大轻小”的倾向,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水利建设上,保证工程布局的合理性。首先,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特别是农田水利,应该利用水利建设来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投资水电站不能过度。水电站建设应该结合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好水电站建成以后对周边生态环境及河流的影响;第三,分类排查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都年久失修,大量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很多废弃于田间,根本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该修缮的修缮,该废弃的废弃。
3.2 做到规模的适度性
以前水利建设投资存在“重大轻小”的情况,很多工程追求大规模和“视觉效应”,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浪费,同时还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规模适度性应该成为以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按照河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展开工程建设。
3.3 保持质量的恒久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质量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将会对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考虑质量的恒就行。首先,加强市场秩序化与规范化建设。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市场清出制度,发现违背公开、公平及公正原则的现象应及时查处。同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展开专家论证会和评审会,最终形成反复征求意见,通过施工设计图纸会审以后开始施工。其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化和质量管理队伍素质化建设。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及岗前培训,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知识,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动态控制,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清出施工现场。第三,落实质检机构的职责,将质量最后关口把好。质量监督机构是水利工程质量的最后屏障,因此应该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配备充足的检测力量,规范质量行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结语:
综上,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必须积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将高标准发展的状态保持住。经历了该阶段以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坚定、冷静,以科学的视角勇敢面对新常态的挑战,进而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最终促进水利水电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魏秀霞.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59-60.
[2]李玉娟. 施工规划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04.
[3]兰运龙.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 广东科技,2014,08:38-39.
[4]麦麦提艾力·麦麦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5,48:276-277.
TU723
B
1007-6344(2016)06-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