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2016-04-09何胜冰凉山州盐源县水务局四川盐源县
何胜冰(凉山州盐源县水务局 四川 盐源县)
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何胜冰
(凉山州盐源县水务局 四川 盐源县)
水利工程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积极作用。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基层建设的关键对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适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可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对其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产权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发展内容主体之一,我国部门对其重视程度颇高,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推广举措。在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通知中,对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设内容,以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体系。为此,相关领导部门需结合当下水利工程发展境况,明确工程产权和主体责任,为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发展条件,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1.注重投入、轻视管理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水利单位过度注重本地经济发展理念,以融资发展为工程项目建设重点,不断增强水利项目的投入力度,轻视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机制薄弱。从小型农田工程基础设施维护方面来看,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不能及时维修相关设施和运行工具,因维修工作缺失而造成的水利工程经济损失现象时常出现,阻碍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兴建水利工程时,由于融资渠道受到各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实际收入、农副产品),工程管护资金无法真正落实并付诸实际工作,再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制约,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具备一定影响。
2.主体不明、职责不清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基层建设,工程管理则为其提供发展辅助条件,也是国家部门一直倡导的首要解决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后续工作中,国家政府、基层群众、基层组织作为其重要管护主体,需要做好共同管理、维护优先的工作任务,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运行。结合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部分单位对管护资金和运行时间的控制力度,“无法管、不愿管、无力管”的困境时有发生,对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如果发生工程基础设施破损、资金来源不清等问题,再加上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对水利工程会造成安全、经济运行问题,工程的后期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保障管理主体和工作职责的明确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重视不够、机制不活
对于相关领导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招商引资”具有实际意义,“政绩工程”现象普遍存在于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完全开展;在旱涝问题中,部分农民并不理解水利工程建设价值和优势,对排涝工程秉持负面思想观念,村干部对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还有待增强。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为水利工程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条件。但由于工程建设完工后的所有权归属与国家政府,使用权则以基层组织和收益群众为主体,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真正落实统一,工程管理机制还有待改革和创新,“用管不合”(有人管、无人用)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较为落后。
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1.落实经费,提供管理保障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投入、轻管理”问题,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的“点多、量大、面广”等特点,为其提供管理工作的运行保障——管护经费,这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备实质性发展条件。首先,制定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条例。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约束管理是实现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时、验收等过程,确定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操作事项等相关内容,保障管护经费真正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其次,延展融资渠道。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发展条件,对完善工程项目运行体系具备直接作用。在某市利用公共财政补助发展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案例中,当地政府以“投入、管理、受益”相统一为建设理念,利用农户先行出资、上级资金补助的方式,也可采取农户管理供水设备、村委组织工程用电等实行手段,充分保障群众的自身利益和选择意愿,以培养自愿出资的农户(工程完成后实行补贴),完成管道安装、设施建设等工序,以促使工程完工和管理效益的进一步发展。
2.明晰产权,实现责任管理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部门可结合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遵循“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发展原则,改革传统的“大锅水”管理意识;坚持责任与管理并重,协调组织工程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营造良好的施工和管理环境,对管理部门和监管单位进行划分整合,落实管理者的工程监管和后续监管权力,以实现有责任管理。从产权改革方面来看,水利部门需要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规模和经济效益等境况,保障工程资产评估工作;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维护等等管理条例,依靠政府的政策、经济支持,在确保产权改革的前提下,完成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工作,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发展空间【3】。以政府部门对农村实施无水灌溉组织项目为例,当地政府部门利用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的方式,利用基层水利队伍建设的管理方式,秉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优化理念,确保管理者对该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良性运行,以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3.加强认识,推动机制发展
领导部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控制对象,提升自身和群众对工程建设的认知能力对管理机制发展具备实际意义,也是当下管理改革的关键任务。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政府部门及水利单位需要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己任,在保障工程产权改革的基础之上,通过“民办公助”运行机制,正确落实资金投入和经费管理工作,并及时改革和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实现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为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充实内部管理人员的自主经营管理、设施维护管理等管理知识,健全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机构,通过村管自治管理、村级水务管理等方式来建设维修养护队伍,为集约化的养护服务提供发展保障。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改革中,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向来都是其发展重点,也需积极推广节水理念,实行节水灌溉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这也是水利单位等相关部门需要注重的建设内容,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发展具备直接效益。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发展还存在滞后性,主要是以“投入和管理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机制僵硬化”为表现形式,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从落实经费、明确产权和提升认识等方面入手,为进一步改革、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发展依据,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运行。
[1]吴新友.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 科技展望,2016,12:109.
[2]孙继昌. 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06:1-4.
[3]李宝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及管理体制转换的主要类型[J]. 现代农村科技,2014,11:39-40.
TU723
B
1007-6344(2016)06-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