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答题 从容备考
——2015年广东卷38题第2小问考生答卷分析

2016-04-09广东欧远强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卷儒学答题

广东 欧远强

规范答题 从容备考
——2015年广东卷38题第2小问考生答卷分析

广东 欧远强

编者按:本文作者参加了2015年高考阅卷,他在本文中分析了考生试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2016届考生复习备考很有帮助。

一、笔者参加了广东卷38题第2问的高考评卷工作,在一个星期评阅的两万多份的试卷中,发现了不少考生存在以下两个共性问题:

1.历史概念的把握不准

主要表现为:

一是错别字,如第1小问,把儒字写成“需”或“濡、孺、如”等,又如第2小问,把八股取士写成“八古取士”,甚至写成了“八股去世”等;

二是乱编概念,如有“朱家学派”“孟子学派”“儒家经典力学”“孔子学派”“九股取士”等;

三是专有概念区分不清,如区分不清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区分不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加强了君主专制;区分不清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2.答题水平尚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

一是观点重复,如第1小问“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有考生回答了“儒家、宋明儒学、董仲舒儒学等”,又如第2小问“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的原因”,有考生回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皇帝的重视 ;为了适应明清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的集权需要”,等等。这些答案都属于观点同类重复的表现,事实上只要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尽管多回答不扣分,但是浪费时间,对于整体答题是不利的。

二是画蛇添足,如上述的第1小问,有考生回答“儒家”,后面又加上了“法家、道家”,这样的回答是没有分的。

三是信心不足,有考生一开始答对了,后来又划掉,甚至有部分考生一字不写,全问留空。

四是字体过大,有部分考生的字,一个字就顶别人几个字的空间,有限的区域根本写不了几个字,最后挤到后一题的问题上,评卷老师无法看清答案,最终影响得分。

五是答非所问,如:有考生的回答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康有为为了减少阻力,改革儒学”“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等。

二、基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总结后,初步有了以下的两点建议以供考生们参考。

1.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把握

记住了历史概念不等同于弄懂了历史概念,尤其是对一些专有的概念,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必须要从本质上把握。具体建议从这三个角度上把握:一是要从细节上认识,依托教材,把历史概念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细化落实;二是要宏观认识,既要从教材某一章节上抓住历史概念,也要整合教材全面认识;三是通过查阅原始史料或者借助网络资源,进一步深化对历史概念的认识。

另外,在此基础上,重视变式训练,加深对历史概念的运用,以便在高考的实战中能够快速地实现历史概念的“闪现”。多年教学反映,考生高考答错的,正是平常把握落实不够的。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常错的、命题角度新颖的试题要把它抄摘或剪辑到专门的典集中去,反复揣摩别人命题思路、总结自身做错的原因。等过一段时间积累后,用领悟到的新理论指导变式训练,或自身变换史料更换情境,或由老师改变设问角度,也或者师生共同努力变换选项答案等,多方面多角度考查自身薄弱的历史概念,尽管这样花费不少工夫,俗话说“只有平常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挨刀”,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深挖薄弱的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处理好审答时间分配,提高考生答题水平

在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落实的前提下,提高考生的关键之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而审题的成败之处在于能否找到设问的破题点。比如38题第2小问,问“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它的题眼在“明清时期”,也就是说,考生以此为联系,关联到所学的明清阶段儒学的特征,这样方向就对了,答案的落脚点也有依据了。

但是在实际的复习中,尤其对部分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审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一眼瞄过即写答案,往往会导致洋洋洒洒一两百字,结果是离题万里。另外,受到历年评卷老师的评卷心得或者部分高校教授的观点影响,很多高三老师告诉学生,你在不懂的情况下,就把相关联的史实全搬进来,反正错的不扣分,对的就给分。这样答题固然有合理之处,使得不少学生看到题目,拿起笔就开始写,不管观点重复,还是画蛇添足,只要写满就开心。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弊端很明显:一是会浪费考生的时间,于整个文综卷答题得分不利;二是今年高考的历史答题卡设计的篇幅在变小,有可能导致考生后面想到了答案,而没有地方写的窘景。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主观题审题和答题时间的分配,这是提高审题水平、答题水平的关键。在总结了多年高三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笔者认为考生在做材料题时,答题和审题的理想分配时间为7∶3,就是说如果一道题花了10分钟,至少要给3分钟用来审题。只有保证考生有一定时间,仔细看清楚材料的导语、出处、关键词、时间朝代等重要信息,才会充分利用好材料,尽可能地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回答,从而减少观点重复、答非所问等错误。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一中)

猜你喜欢

评卷儒学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儒学交流在路上
“画海”评卷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