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上致植株死亡的几种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6-04-09卫荣辉
卫荣辉
(甘肃沁园春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定西 743000)
大叶黄杨上致植株死亡的几种病虫害及其防治
卫荣辉
(甘肃沁园春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定西 743000)
大叶黄杨作为绿篱、修剪造型及背景植物在城市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病虫害的危害破坏了其外观形态甚至致其死亡,严重影响了它的观赏价值。本文选取近几年在大叶黄杨上危害严重且致其死亡的几种病虫害,从危害方式、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大叶黄杨;病虫害;危害方式;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前言:
大叶黄杨,别名:冬青卫矛、正木。大叶黄杨属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其枝叶浓密,嫩叶绿色有光泽,四季常青,且有各种花叶变种。因此,大叶黄杨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作为城市绿化植物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作为绿篱栽植具有成型快、耐修剪、易管理,对各种有害气体及烟尘有较强抗性。近几年来,大叶黄杨已成为华北地区园林绿化中最为常用的绿篱、修剪造型和背景植物,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在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几年其病虫害发生较重,使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
1.大叶黄杨尺蠖
大叶黄杨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
1.1 危害方式
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1-3龄幼虫食叶肉使其呈网状,4-6龄幼虫食量大增,初从叶缘开始取食,叶片成大小不等的缺刻状,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幼虫吐丝下垂,迁移其他枝条继续为害。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2003年永年县职教中心实验楼前及教学楼通往中专部过道两侧的大叶黄杨就因其危害,全部死亡。
1.2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4毫米左右,翅展37-43毫米。体、翅底银白色,淡灰色斑纹。雌成虫触角丝状;雄成虫触角羽毛状。前翅近三角形,外缘有一行连续的淡灰纹。外横线成一行淡灰斑,上端有一大斑,中有一圈形斑,翅基有一深黄褐色大花斑;后翅斑纹较少,中横线为一淡灰色的宽斑,外横线由有一行淡灰色圆点构成斑纹。前翅反面斑纹同正面,但无黄褐色斑,翅斑在个体间略有差异。头部及颜面黑褐色,下唇须极短,基部黄褐色,尖端黑褐色,胸背淡黄色,杂有褐色毛;前足基节前侧有两个褐色斑,后足胫节最长大,有内距和端距各一对;腹部金黄色,有黑斑点9列。雄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33-43毫米;腹部金黄色,有黑斑点 7列;其他特征与雌成虫相同。此成虫特征与黄连木尺蠖有相似之处,但比黄连木尺蠖体型要小。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毫米左右,体黑色,刚毛黄褐色。头部冠缝及傍额缝淡黄色,前胸背板黄色,有 5个近方形的黑斑。背线、亚背线、气门线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及主腹线黄色,较宽,臀板黑色。胸部及腹部第 6节以后各节上有淡黄色环;腹足黑色,外侧面黄色斑,端部淡黄色。
1.3 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过冬。次年4月中、下旬过冬蛹开始羽化出成虫,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5月中旬开始孵化第一代幼虫,初孵幼虫群居为害,2龄后分散,有假死性,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坠地卷曲在地面上;第2代幼虫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3代幼虫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一般第二三代幼虫危害严重,常将树叶吃光。9月则陆续入土深2至3厘米处化蛹过冬。
1.4 防治方法
在幼虫1-2龄期以菊酯类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EC1000倍液和生物农药
1.1 %百部碱·楝素·烟碱EC1000倍液进行防治。
2.双斑锦天牛
双斑锦天牛,学名Acalolepta sublusca Thomson,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沟胫天牛族。
2.1 危害方式
以幼虫蛀食根颈木质部,可将全部木质部蛀空,导致树体因营养中断而全株枯死,发生严重时造成大片大叶黄杨枯死。如发现大叶黄杨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片枯死,应首先怀疑是否双斑锦天牛危害,可把枯死植株连根拔起,折断根部,观察是否有双斑锦天牛钻蛀。
2.2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 16mm,宽约 6mm,体栗褐色,体表密被灰褐色丝光绒毛,鞘翅密被浅灰色光亮的绒毛。头正中有一条细纵线,额平坦,头具细密刻点,额区散生数粒粗大的刻点,触角基瘤突出,互相分开很远,触角长为体长的 1.5-2.0倍,第 3节最长。前胸背板较宽,侧刺突短小,基部粗大。鞘翅基部宽,向末端渐收缩,端部圆形;每鞘翅基部中央有一个黑褐色近圆形的斑,肩侧缘有 1个黑褐色小斑,鞘翅末端三分之二处有1条棕褐色宽斜带,翅面布有稀疏的细小刻点。雄虫腹部末端平切;雌虫腹部末端中央微凹陷。
2.3 生物学特性
双斑锦天牛一年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少数幼虫可持续到6月上旬化蛹。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结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孵化结束。幼虫危害到11月中旬以后逐渐停止取食,陆续越冬。
2.4 防治方法
清除受害枯死树,消灭虫源 每年 5月中旬成虫羽化前,连根挖除受害枯死树并集中烧毁,彻底消灭未羽化的成虫、蛹及幼虫;根施内吸剂杀死幼虫,6月下旬幼虫孵化盛期,每株树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2.5g,防治效果可达100%,而且有效期可持续100d,对其他害虫也有兼治作用。
3.大叶黄杨轮纹病
大叶黄杨轮纹病又称冬青粗皮病,病原为大茎点菌,属真菌。是大叶黄杨的一种重要枝干病害。
3.1 危害方式
主要侵染大叶黄杨枝干,也侵染叶片。枝干感病初期,在皮孔上形成圆形黑褐色坚硬的扁平瘤状物,直径1-10mm,中央灰白色,边缘变为黑褐色隆起,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次年病斑中间生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的分生孢子器。很多病斑可连成不规则形状的大块病斑,严重时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使树皮粗糙。连年危害,许多病斑连在一起,甚至布满整株枝干。叶片感病,正面和背面都可生出直径 1-3mm的近圆形黄褐色小突起,进而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隆起呈黑褐色。许多小突起可连成大块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叶片很快脱落。连年严重被害,常造成整段绿篱光秃,甚至死亡。
3.2 生物学特性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叶片上越冬。次年4-5月份产生孢子,7-8月份产生孢子最多,病斑可连续2-3年产生大量孢子。孢子靠风、雨传播,自皮孔侵入,造成新的侵染,扩大病情。老弱植株易感病,偏施氮肥、管理不善、过度修剪,水肥不足等易使病情加重。
3.3 防治方法
合理浇水施肥,增强树势,科学修剪,不要连年过重修剪。及时清除病死枝和重症株,集中销毁;经常检查,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发芽前可向枝干部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生产季节可全株喷洒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的灭菌丹可湿性粉剂、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视病情连喷2-3次。
G322
B
1007-6344(2016)10-0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