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高考作文五字经
——从“观世音菩萨”说开去

2016-04-09四川黄平科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世故音韵人情

四川 黄平科

念好高考作文五字经
——从“观世音菩萨”说开去

四川 黄平科

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写好高考作文,各家“秘诀”,洋洋洒洒,论述甚多。民国大学者刘文典先生在教授学生写文章时,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秘诀。学生不知其义,先生解释道:“观”,即多观察生活;“世”,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讲究音韵;“菩萨”,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诸生听后,恍然大悟。先生以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道出了作文之真经,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文章是现实之山水,山水乃现实之文章。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关注时事热点,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前提。写作者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进而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以反映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写作,无不是注意观察生活,思考提炼的结果。只有观察得真切,表现得真实,表达得真挚,文章才有感染力,才能取得成功。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就是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真实表现生活的结果。

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十分注意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从2015年小陈检举交通违规的父亲,到谁更应当选“风采人物”;从2016年以分数高低与否决定表扬与批评,到小羽对专利的创新与分享,无不关注现实生活,贯穿着考查考生观察生活、感悟思考生活的能力。

从历年高考作文看,大凡得分高甚至得满分的作文,除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出色之外,考生还能留心观察生活,真实反映生活。如《他们》(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写出了真情实感,获得了成功。如果作者不注意留心身边的农民工群体,不留心他们子女的生存现状,如何能写出这般 “接地气”的文章?相反,有的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对生活的真切观察、认真体验和深入思考,作文时,就只能言必称古人。于是,我们看到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忙得不可开交;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司马迁轮番上阵。对生活中的鲜活事例缺乏关注、积累和思考,让古人在文章中说话、做事,唯独没有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只能让人读之大倒胃口。诚然,作文并非不可引用古人古事,我们强调的是,作文如果一味掉书袋而缺乏生活气息,便难以写得真实动人且给人以启迪。

二、世故人情,理性洞察

文章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因此,考生要对生活中的世故人情有清醒的认识,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逻辑分析。《红楼梦》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练达”,就是明白通晓世故人情。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其言行举止反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查考生对世故人情的价值判断。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要求就女儿举报父亲一事,给写作对象(小陈、父亲、交警、媒体、社会上的人等)写一封信,谈自己的看法,就十分明确地考查了考生对世故人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尤其是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倾向于“任务驱动”,这对考生洞察世故人情、理性思考判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明白世故人情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可以从“明理”入手。具体来说,就是阅读名著,开阔视野;广泛涉猎,理性思辨;学点逻辑,思维严密。此不赘述。

三、音韵协调,和谐流畅

汉语有四声,读之抑扬顿挫,音调和谐。用我们的母语写作,就要遵循汉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汉语的这种表达优势,力求让自己文章的语言音韵铿锵,和谐流畅。

(一)适当押韵

文章如果能做到韵脚相协,就会读之朗朗上口,听之耳酔心迷。

例1: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句中“墙”“窗”二字押韵,韵脚相协,读来音调和谐,朗朗上口。

(二)使用叠音词

例2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三)运用修辞格

对偶、排比等辞格,十分符合汉语音韵之美的特点。

例3: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文中有对偶:“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有排比:“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由于使用修辞格,读之音韵和谐悦耳,增强了表达效果。由于有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来音韵和谐,富有整饬变化之美。

(四)巧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具有凝练典雅、含蓄蕴藉的特点,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能为文章增色,给音韵添彩。

例4: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唯茶是尚。(梁实秋《喝茶》)

句中“唯茶是尚”,就是运用文言句式,表达得十分凝练而典雅。

再看2016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

例5:国家需要小羽。政策制定者固然高屋建瓴,但他们的眼中没有深街老巷。自家有几分地,受益还是受损,老农恐怕比干部清楚。民为社稷之本,政策不够完善,非其心不欲也,实其力不足也。国家需要小羽,需要他们的专业,经验,而非抱怨。“漂其黑,守其白”,为国家漂洗出民智。(2016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漂其黑,守其白》)

这是2016年四川省评出的唯一一篇满分高考作文的片段。作者在文中恰当使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民为社稷之本”“ 非其心不欲也,实其力不足也”“而非……”),读来凝练而流畅,典雅而清通。评为满分,实不为过。

(五)句式灵活

文章的语言,要有文采,讲声韵,灵活运用句式也十分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最好做到骈散结合,长短结合。

行文时,既有对偶、排比构成的整句,又有参差不齐的散句;既有四字句这样的短句,又有结构相对复杂、表意准确严密的长句。这样灵活调配句式,其音韵效果一定不错。

例6:“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梁实秋《雅舍》)

这段文字,句式十分灵活老道。四字对偶句,明快简洁:如“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山头吐月,红盘乍涌”“ 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等。排比句,一气贯注,突出屋漏的过程,如临其境:“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再加上其他不讲究整齐的散句,调配成了这道语言大餐,让人大快朵颐,余香满口。

再看2016年高考重庆市满分作文《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片段:

例7: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鲫鱼多刺,三恨……我不记得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地想到了第三恨当是语文没有了生活里的墨雅书香吧。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赏风花雪月,明人生之境。朱熹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源头活水便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在我们观秋叶瑟瑟飞舞,赏春蜂噫噫鸣叫之时,便不知不觉得以感染并被提升。

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尝人情冷暖,品世间的爱与苍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却不肯栖?是谁在赤壁岸边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品出了人情冷暖,终于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若是无这世态的阴晴冷暖,苏子又何以一词一句震撼人心呢?

这三段文字,整句、散句搭配,长句、短句错杂,陈述句、反问句交错运用,句式灵活多变,显示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灵动性,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四、悲天悯人,菩萨心肠

写作,其社会效果就是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引领社会良性发展。因此,只有具备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拥有善待众生的慈悲情怀,才能写出真性情的文字。如果视生命为无物,见苦难而旁观,心灵硬化,思维僵化,情感沙漠化,如何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大文章?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才有了“美政”理想;孟子痛“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方有了“民本”情怀。高考作文,如果考生同样具有悲天悯人之心,叙事方能情感真挚,感染读者;议论才能切中肯綮,入情入理。从关心农民工孩子的《他们》,到心系田野的《怀想天空》,这些优秀的考场之作,充分印证了关心社会群体,尊重生命价值的“菩萨心肠”对写作是多么重要。

再看201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说不尽的唠叨》片段:

昏黄的灯光投到水泥地上,冰凉冰凉的。外公躺在床上,抿着嘴,一声一声地尽量压低声音地哼着,手一颤一颤。

外婆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东西,赶紧扶起外公,用孱弱的身子斜撑起外公的病体,将药一勺一勺地吹凉,递近,送到外公的嘴边。外公费力地含着药,睁开了眼,深深地看了外婆一眼,嘴唇微微翕合,仿佛想说什么,手微微靠近外婆,想要去碰触……一碗见底,熬了一个清晨的药全洒在了外婆的前襟上。

那药散发着热气,这是屋里唯一的热气。此时,我才明白:最深的痛是无言的,最长的絮叨也是因为爱。

外婆每日依旧熬着药,即便家人把药壶藏起来,也会被她翻找出来。一直到老屋里在自己身边晃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伴了一辈子的身影定格为桌角的一尊相框,她才摔了药罐,埋了碎屑。

读着上面的文字,让人眼眶发热。我们不禁被作者细腻而充满悲悯情怀的文字所打动。外婆在絮叨中给外公辛苦地熬药,细心地喂药,奄奄一息的外公躺在床上艰难地喝药。这个充满“爱”的场景,深深地打动着旁人,感染着读者。

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加强修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多投身公益,多帮助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同时,感受生活的不易,珍惜、关爱身边的人。此外,要加强阅读,熏陶人格,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培养慈悲爱人的情怀。

总之,写好高考作文,不能只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像刘文典先生指出的那样,将观察现实生活,洞察世故人情,注重音调韵律,具有菩萨情怀结合起来,既注重表达训练,也要注重情怀修炼,境界提升。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写出感人肺腑,启迪智慧,传递正能量的佳作。

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 )

猜你喜欢

世故音韵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不要透支人情
知世故而不世故
人情之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