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大变化
2016-04-09宋文郁
■ 宋文郁
小山村大变化
■ 宋文郁
木坑村新貌
日前,我和三位文友兴致勃勃地来到近年来富甲鹤山市址山镇云乡老区的木坑村。该村又名潭木坑,解放初期曾改名为云乡第四村,坐落在鹿湖山下,群山环抱、山峦叠翠、流水淙淙,是云乡最偏僻的小山村。
我们一进入村里,只见山脚下小溪旁,一幢幢色彩缤纷、建筑讲究的农家新楼宇,或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或在碧水旁倒映美姿;文化室、篮球场、小花圃、硬底化村道、巷道,路灯、自来水设施等,一一展现在眼前。好一派如诗如画的农村新面貌!
据了解,昔日的木坑人,住的全是泥砖屋,低矮、简陋、残破,有的炉灶设在厅堂,有的甚至人畜共居一室,人们生活穷得发慌。因而云乡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一首客家山歌:山穷水瘦木坑人,无饱无暖度日难,一年四季着烂衫,好多光棍大男人。
幸好,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感召下,特别是鹤山撤县设市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木坑人治穷致富、积极奔康的决心和信心,犹如强劲的东风,时刻荡漾在村头村尾,荡漾在各家各户。村民们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耕作结构,实行大种反季节蔬菜、良种马铃薯、储良龙眼、优质水稻,以及养猪、养鱼、养鸡、办工厂、出外打工、做生意等。这样,经过十多年来的打拼,木坑村,这个只有400余人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乡老板最多、富人最多的老区村,有百万富翁4户、千万富翁3户、亿元富翁l户,村民人年均收入达l万元以上。
木坑村民手里有了钱,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房子。从1998年以来,这个仅有7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已先后建起了近50幢新楼房,有40多户人家在沙坪、江门、佛山、珠海等地购置了别墅或小洋房。现在,木坑人不仅居住面积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其居室的质量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睹新建的农家住宅,有的典雅大方,有的华丽别致,有的气派非凡,还有的中西合璧……过去简陋、粗糙的松木、山竹家具,现已换上了具有现代气派的新潮家私,彩电、摩托车、小车、手机、电脑、液化石油气设备等,已纷纷进入木坑村的农家。
木坑村文化室
在这里,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十多年来,绝大多数男青年积极搞科学种养、做生意、外出打工等。由于他们诚实肯干,吃苦耐劳,不仅学到了本领、挣到了钱,也赢得了不少外地姑娘的芳心。据统计,已结婚的男青年中,有七成娶了外来妹。此外,木坑人富裕了不忘集体福利事业。近15年来,该村已先后安装了自来水设施,拓宽和铺设了水泥村道、巷道,修建了桥梁,5年前还建了一幢全云乡最大最漂亮的文化室和标准的篮球场,村道和村边种上了风景树、果树等。因而,凡到过木坑村的人都会夸赞它是小康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革命老区的小明珠。
如今,木坑村家家有新屋,户户有存款,大人有工做,小孩有书读,老人享清福。这真是:小山村,大变化,廿年前,尽穷家,廿年后,多富家,外地人,都夸它。因此,不久前又有人给他们编了一首新的客家山歌:木坑人来兴冲冲,丰衣足食唔使穷,家家都有新楼住,不断前进心头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