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软和硬
2016-04-08蒋子龙
前不久,我从外面回到家里,有点渴也有点饿,见桌子上摆着一盘洗好的名叫红富士的苹果,拿起一个就咬。这种苹果肉质紧密,被我咬下了一大块,却感到自己的嘴里有点不对劲儿,赶紧吐出苹果,才知自己的门牙少了一颗,那颗牙还插在苹果肉里。
这对我的打击可不小,对照镜子仔细端详自己的嘴,果然变了——掉了一颗牙不仅使整张脸都变了,甚至连气质也变了。我把双唇噘起来像老大爷,把嘴瘪进去则如老太太。
说来也怪,牙齿是人身上最坚硬的东西,人到老时很少有牙齿不坏的。舌头是软的,且运动量比牙齿还要大,吃东西的时候用牙齿,也要用舌头,而说话的时候只用舌头,不用牙齿。人活一生,说话的时间肯定要比吃饭的时间长,不要说人到老了,即便人到死的时候,也很少有坏舌头的。用牙齒把人咬死太难了,而“舌头底下却能压死人”。
原来,世间有许多硬的东西最终都要被软的东西所战胜。水是软的,能穿透硬的石头,能锈蚀硬的钢铁。硬接受软的保护才能经久耐用,骨头是硬的,包在软的肉里才安全,到老了,骨头会变疏松,易断易碎;而软的肉则变粗变韧,蒸不热、煮不烂、嚼不动。硬的轮毂要配上软的轮胎才转得轻快又耐磨,即便火车的轮子,轴上也要垫软的弹簧。硬的枪炮要受软的政治的操纵……简直可以写出一篇《软的颂歌》。
到掉牙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有点晚,但总比“死硬到底”好。哪些时候硬,哪些时候软,硬的后果如何,软的结果怎样……发现凡是由着性子硬拼、硬碰,都容易惹起麻烦,对自己的伤害也大。凡是软中有硬,外软内硬,效果都不错。软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同烧瓷器一般,是一种水火功夫,一种品质的提升。人到中年以后,骨质开始疏松,恐怕更应该重视软功的威力。以柔克刚或以柔养刚,以柔抚万物,但又不同于“老滑头”“老油条”“老奸巨猾”,才是人生最后也是最高的境界。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蒋子龙散文》一书) (责编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