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朝两国军歌竟是同一个朝鲜作曲家写的

2016-04-08李冬雷

东西南北 2016年5期
关键词:军歌朝鲜人民军大合唱

李冬雷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很多人为了生存奋斗着,也有很多人在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着,为着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奋斗着,才会有这样的透着深厚国家责任的文字和音乐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1939年秋作于延安。后改编为铜管乐曲,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正式确定该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歌以号角性的引子开始,主歌沉着坚定的旋律与连续切分的节奏,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豪迈雄壮的军威;副歌运用了高昂的旋律与连续附点的节奏,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曲作者郑律成原来是出生于朝鲜、后来中国,又调回朝鲜、再调回中国的一个传奇人物。

1

不久前,我正打算托人找票去国家大剧院看漂亮的朝鲜人民军牡丹峰乐园的演出,据说一票难求。但这些颜值很高的朝鲜妹子们,却突然走了。

遗憾啊!这不仅让我想起上一次看朝鲜人民军的演出是2009年11月,一晃竟已是6年前了。

2009年11月,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来京演出,军队的老朋友给了我两张票,那个时候大家对朝鲜人民军妹子的好奇心,还没有这次这么强烈。

那次我是带着10岁的儿子去看演出的。我对演出没有抱什么希望,我以前跟领导去朝鲜访问的时候看过朝鲜人民军的专场演出,我只是想拓展拓展孩子的视野,让他了解一下另一种世界。不料这场演出却拓展了我自己的视野。

演出很成功,主题也很突出:歌颂伟大领袖和中朝友谊。全都是穿着军装演出,和我们的总政歌舞团有一拼,但舞美灯光水平要比我们的差了很多年。很可惜当时以为不让拍摄,我就没有带相机去。但我把节目表保留了下来。

第一个节目就是大合唱:《朝鲜人民军军歌》。很好听,各国的军歌其实都很好听,适合行进间演唱,很能鼓舞士气。第二首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朝鲜人民军的演员是用中文唱的,听得我很激动。因为我当过二十年兵,对这首歌实在太熟悉了,我自己唱过无数遍。它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军队的岁月,特别是上军校的日子。

听完之后,我对孩子说:这两首军歌听起来有些像啊。不料旁边的一个长者扭头对我说道:是差不多,因为是同一个朝鲜人写的。他叫郑律成。

我听了大惊,也很惭愧。这首我极其熟悉的歌曲的来历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于是看完演出回家,上网赶紧查资料。

2

郑律成原名郑富恩,1914年阴历7月7日出生在朝鲜南部的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在他诞生的4年之前,朝鲜已经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他的父亲郑海业是个爱国者,支持儿子们参加抗日救国斗争。郑律成的3个哥哥都参加了朝鲜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大哥和二哥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郑律成19岁时,随着三哥来到中国,进了南京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电话局工作,收集日本人的情报。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组织上资助他去上海学习音乐。他的音乐才华从此崭露头角。

“七七事变”之后,他与一批有志青年投奔了延安,后来和诗人公木(本名张松如)同住一个窑洞。1939年10月,极具音乐天赋的郑律成受到《黄河大合唱》的鼓舞,和公木合作,创作出《八路军大合唱》,并成功演出。这个大合唱中,有著名的《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这些歌曲,在革命战争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多少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勇士们,高唱着:“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奔赴抗日的战场,歌声在弥漫的硝烟中激荡,歌声随猎猎军旗飘扬。

在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已经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随着人民军队的壮大而唱遍祖国大地。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肩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军歌声中,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壮大成火炮、骑兵师团;运粮独轮车的吱吱声唤来了装甲车、坦克车的轰鸣:“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令人惊讶的是,这首在1939年秋天写在延安窑洞里的进行曲,竟然有那么宏伟厚重的音乐形象。公木生前写文章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写成此曲的。那么简陋的环境,那时还是小部队分散作战时期,而作曲家的心中,却有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大气势。从中可看出作曲家的胸怀该有多么宽广,技法该有多么纯熟啊!难怪他的一些健在的老友,说起这首曲子的创作来,都用了“神”字。

3

抗战胜利之后,郑律成和他的中国夫人丁雪松一道回到了朝鲜,他的组织关系也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他受命出任朝鲜保安队(朝鲜人民军前身)俱乐部部长(相当于我军文化部部长),全力以赴地投入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筹建工作。他以旺盛的创作激情,为朝鲜军民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东海渔夫》、《图们江》大合唱等10余部作品。就像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样,《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是朝鲜的军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正是这首激昂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鼓舞着在抗击美军侵略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朝鲜人民军战士。

丁雪松在平壤担任的是华侨联合会总会委员长及新华社驻平壤分社社长。夫妻二人分别为各自的国家辛勤工作。

中朝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政府决定在平壤建大使馆。按照两国的约定,郑律成和丁雪松必须面临国籍的抉择——夫妻之中,必须有一人加入另一方的国籍。这年9月,丁雪松奉调回国。不久,周恩来总理亲自写信给金日成主席要调郑律成回中国。郑律成手拿周总理的信件和金日成主席的批文,迟迟不肯离开他正遭战火蹂躏的家乡。郑律成说:“我的同胞正在受难,在这个时候离开朝鲜,心里非常不安。”朝鲜外务省办手续的同志就劝他:“既然周总理亲自来信要你回去,你切莫放过这个机会。说到心里不安,你回中国去还有机会弥补。你还可以以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的身份,再到朝鲜来,做援助朝鲜的抗战工作,不也很好么?”

据说金日成拿着周恩来的信件,说了一句话:“调郑律成回国?可以嘛,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干部,现在你们要一个郑律成,不成问题。”后经周恩来批准,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夫妻二人回到中国并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党籍。

因此可以这么说,郑律成在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的时候,还是一个朝鲜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很多人为了生存奋斗着,也有很多人在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着,为着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奋斗着,才会有这样的透着深厚国家责任的文字和音乐来。

(曲军荐自老兵冬雷的博客)

猜你喜欢

军歌朝鲜人民军大合唱
春天的大合唱
军歌嘹亮
“独派”怂恿蔡英文“改军歌”
大合唱
朝鲜举行实弹演习
嘹亮军歌催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