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没有围墙的剧院”更精彩
2016-04-08李怡乐娄底市一中
文/李怡乐(娄底市一中)
让“没有围墙的剧院”更精彩
文/李怡乐(娄底市一中)
广场文化活动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社会主流文化的延伸,城乡精神文化建设的缩影,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受时空局限,不受内容的过多约束,男女老少皆宜,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因此被老百姓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剧院”。
广场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参与自主性、对象广泛性、内容多样性、政府主导性。广场文化正以其丰富的艺术内容、鲜明的时代气息、缤纷的地方特色,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这体现了广场文化的功能: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广场是个良好的宣传教育课堂,在禁毒、法制等各类主题活动,相关单位大都会举行广场宣传文化教育活动;在休闲娱乐中陶冶情操,可让市民远离牌桌,到大众娱乐场合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在共享推广中繁荣文化,广场是荟萃群众文化的开放式舞台,不分艺术门类、无论专业业余都能登上舞台,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都能得到繁荣发展;在互动交流中传播信息,广场文化中,人与人紧密相处,互动交流,因而日益成为了各种信息发布、传递和辐射的好渠道,商家发布信息的好地方。
要适应时代需求,需要做到:精心谋划,增强渗透力。娄底市委宣传部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象宣传和公益宣传。凡列入年度娄底市中心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将由市艺术馆、娄星区文化馆进行业务辅导,得到宣传、文化、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并参加年度优秀群众文化活动评选。由下而上的发动,由上而下的推进,活动的渗透力显著增强。同时,还需要面向生活,增强感召力。广场文化在反映改革开放奔小康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果的同时,更应亲近市民,面向市民的普通生活,注重市民的心灵感受。另外,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也很重要。广场文化的主体是群众,要多以群众视觉、群众语言、群众故事,去引导、丰富、提升、陶冶群众的精神追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灵活设计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最后,还需要提升质量,增强生命力。首先要创新表现内容、形式和手法,精心组织主题文化活动,增强广场文化的鲜活感和吸引力。同时加强广场文化的阵地建设,优化广场配套设施,确保广场文化活动安全开展。为广场文化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舞台,让广大群众在更多的参与中共享更多的文化成果。
广场文化不是简单的“广场+文化”,而是在广场中创造文化、体现文化、创新文化。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必须让这个“没有围墙的剧院”更加精彩,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管理更规范,影响更广泛,效应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