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智能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2016-04-08赵利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年3期
关键词:设计院布线智能建筑

文/赵利娟



“互联网+”时代智能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文/赵利娟

当前国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都在快速地发展,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建筑智能化企业应如何利用这次浪潮做好转型是大家目前都在关注的问题。2016智能建筑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张文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徐晋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琪、中南建筑设计院电气总工程师熊江、江苏天诚智能集团副总经理杨阳、德特威勒(苏州)电缆系统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曾松鸣、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学东、冠林电子公司总裁王龙就“互联网+时代智能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吕悦主持会议。

“互联网+”时代 机遇和挑战并存

张文才:机遇和挑战这两个词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躲不开的。

面对挑战,你是迎刃而上还是退却?退却就没有出路,迎刃而上就有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成功了就往上升一个层次,失败了就重新再来,每个公司都应该有这种挑战精神。

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变革,中国不能再错过这次变革。企业抓住了这次机遇,将在行业里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抓不住,也就将面临被淘汰。

杨阳: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激荡30年》,书中说在每个阶段、每个时间点都会有一些企业家涌现出来,成为真正的成功者。这30几年里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年龄给了他们很多创业方面的机遇,以至于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天诚智能集团原来是天诚线缆集团,是一家从事弱电线缆的企业,有28年历史,是中国弱电线缆第一品牌,客户的口碑非常好。集团从2013年开始产业转型,从天诚线缆集团更名为天诚智能集团。从普通的线缆到综合布线,再到企业云计算,再到智能家居,再到智慧社区,从一个个相关的产业发展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咨询到设计再到供应商和计算机集成系统,天诚智能集团都有涉及。而且天诚这几年也积聚了非常多的人才,有海归、有科研院校专家,新事业部的年龄布局也非常年轻化。所以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有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会获得成功。

找准痛点 方能对症下药

赵学东 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 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熊 江 中南建筑设计院电气总工程师

王 龙 冠林电子 公司总裁

徐晋平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

曾松鸣:智能化建筑行业面临的痛点,第一是最新的综合布线国家标准里面已经明确规定光纤到区域,意味着两芯光纤可以在一个区域内部完成所有信息传输,包含电话、电脑以及视频。如果把区域这个概念直接放到实际建筑物里面去的话,存在的事情就是大学宿舍以及宾馆的客房有可能只需要两芯光纤就可以,而现在宾馆客房最多点数达到13个点,13个点被两芯光纤所取代含义就是综合布线将大幅度缩水,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市场会变得很小。

第二是WIFI的问题。WIFI本身来说就是综合布线系统里面的应用,许多公司的网络应用模式是天地一体化,天上有WIFI,地上有线综合布线系统,不管哪一套出问题,另一套立即补充。所以这个问题在展开之后发现除综合布线以外,传输绝对不只WIFI一种,可以用电话线传递、HFC利用有线电视网传递,它们同样会占领综合布线市场。在我看来,综合布线仅仅是各类传输里的一种,而不是说它是独特的一种,因此要平衡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在以后,可见光底层的灯泡有可能就会变成信号源,就意味着信息传输又多出一种。这种传递主体利用的是双绞线连接到每一个灯泡,也就是说一根双绞线将可能为一台电视机供电,同时提供信号源。

第三是国产化的问题。目前IT行业普遍在走国产化,德特威勒是瑞士企业,综合布线行业国产品牌将比德特威勒占优势,这个是像德特威勒这种外企的痛点。

第四是价格的问题。价格的保护是这个行业里最难做到的,综合布线行业是整个智能建筑行业保护最好的行业之一,但是价格还是不停地降。所以在这种竞争环境之下,谁抵抗不住谁就失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的文化讲的很对,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人新我转,我没有必要跟你在同等水平上拼比,而是当我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的时候,我自然就能活下来了。

赵学东:第一,从一个集成商的角度来说,企业在开展项目、面临转型过程中资金、资源、整合能力、人才、研发能力等都可能成为痛点,企业要根据不同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的时代也有不一样的问题,做集成商时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考虑是否要把集成商某一方面做精,用做减法的方式去选择未来的出路,做适合自己的业务,放弃大而全的思想,把某一方面做好。

第二,企业要有拥抱市场、拥抱合作伙伴的心态,把市场上更多的机会、项目、资源、利益和合作伙伴来分享,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跨界,整合资源,用别人的优势来弥补你的劣势,来提高对待痛点的处理能力。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要靠新思路、新观念

陈琪:第一,目前建筑市场遭遇“寒冬”,设计院都在想往别的方向发展。其实设计院也在尽量往立项咨询方面发展,前期帮助甲方做立项咨询,后期接受任务就比较容易,再后期是维护,设计院做维护也有很多的优势,70年的产权建筑如果设计院参与维护也是一个增长点。因此设计院也在尽量往上下游发展,不只是中间设计、施工阶段。

第二,设计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从CAD转变为BIM,电气行业要把BIM用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趋势。

第三,设计院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训练。以前设计院的人不关心性价比,但是做智能化的时候甲方特别关心性价比,所以设计院的人在做精细化方面要多跟集成商学习。要增长自己的知识,这样做咨询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说话到位。

熊江:第一,因为新常态、“互联网+”,从去年开始,建筑市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火热,要正视项目减少。

第二,要认识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常态的道路使得设计院的竞争扁平化。以前市场很大,北京、上海的设计院不会到内地来发展,现在北京、上海设计院到内地发展就很常见,所以竞争扁平化之后,像内地设计院的地域的优势慢慢变弱。

第三,要破除以往设计院设计产品图纸的观点。一个成熟的甲方不是要你的图纸,他是要你的项目。以前设计师认为所有的工作就是图纸,现在要破除这个观念,设计行业提供的是服务,包括前期服务、中期服务、后期服务。

对于设计院来说,还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怎么样利用“互联网+”来压低设计院运行成本,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人员工资是一部分,但是工资之外是很大的一部分,不能遇到困难就裁员;二是设计院一定要面对现实,必须要向上面延伸;三是电气工程师要做一个智能化的专项设计,将一个项目的施工、调试、运行、管理全部做完,这对于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也将会打开一个新天地。

立足今天,把握未来

王龙:冠林是专注两个潜力一个优势,技术潜力、服务潜力的提升和平台优势的发挥。作为一个产品的制造商和系统的集成商,冠林在全国有7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可以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在去年,不管是传统领域还是工程领域,冠林的营业额都有增长。冠林之前就已经预测到整个国内经济的情况,应对这个情况的办法并不是裁员,而是在产品、制造上有技术上的改革提升。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小区,已建小区逐步打开。作为建筑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生机,在全国至少有1000万的社区要改造。因为没有围墙,居民对社区安全会更重视,安防系统、可视对讲、智能家居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市场,企业需要研发新的产品来迎合市场需求。

徐晋平:未来市场会怎样,这个不好把握,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免费》、《长尾理论》,如果真想把握自己的未来,这两本书是必读的,他详细阐述了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德变化。

再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互联网时代》,里面把未来时代的人分成了三种,第一种人叫“数据难民”,就是从来不上网;像我们这代人叫“数据移民”;我们的下一代叫“数据原住民”,他一出生生活、娱乐全部都是靠网络,再过30年,他们将成为领导人物,如果不懂互联网,我们将无法与他们沟通交流。

迈尔・舍恩柏格的《大数据时代》里介绍说未来的企业有三种,第一种有数据,第二种有数据的技能,第三种有数据的思维。他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概念企业不会有未来。最后用书里的一句话来总结:“内部的变化如果慢于外部的变化,这个企业离死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设计院布线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