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16-04-07袁立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也随着增大,先进的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小麦种植中,有效实现了小麦的稳产和高产。一般而言,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由于生长状态和生产时期的不同,小麦的生长期和生长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小麦在栽培技术的每一阶段内也存在差异性。本研究针对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由于小麦具有不同的用途,因此可将其分为弱筋、中筋和强筋三种类型,筋力越强具有的面筋数量值越高,则小麦的质量就越好。当然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地区,恰当选择小麦品种,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和措施,从而避免小麦弱筋不弱、强筋不强的情况。目前,随着人口基数的快速增长,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研究人员普遍关注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期通过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来实现小麦的高产和稳产,满足市场粮食的需求。
1 高产小麦栽培原则分析
高产小麦栽培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优质与高产原则。优质和高产并不相矛盾,两者讲究科学性原则,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而忽视小麦的质量,导致小麦品种在优质性方面不足,优产和高产不平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实现其优质和高产的同步发展,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强化栽培技术的信息含量,及时融合和改进栽培技术,从而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优质高产小麦的研发属于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将其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综合性发展。由于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开发土地资源,从而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
2 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 小麦播种前的准备
播种是小麦栽培的第一步,因此必须要做好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首先在小麦选种方面,应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其次在整地施肥方面,播种前应综合考查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情况,确定合适的施肥方案,并进行深耕处理,以除去田间的害虫和杂草,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最后在收获农作物后,应进行秸秆还田工作,这样能够对土壤中的腐熟养料加以补充。
2.2 播种阶段的技术要求
播种阶段是小麦生长和栽培技术的初始阶段,适当的播种能够有效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并且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区条件下,应对不同的播种时间加以确定。在冬季气温累积到600~650℃后,则可进行小麦播种,一般适宜的播种时期是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这时小麦具有较大的壮苗概率。小麦在播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精良种植的方式,对小麦的种植密度加以确定,结合其对土壤的要求,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从而促进基本苗的降低,实现小麦穗重、穗数以及成穗率的提高,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此外,在小麦出苗后应及时补苗和查苗,疏开高密度的小麦苗,有效保证小麦的基本苗,使其能够与小麦播种计划相一致。
2.3 施肥阶段的合理性
小麦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但是田地中含有的氮磷钾难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因此需要定期施肥,有效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一般而言,小麦的生长期不同,其对氮磷钾的吸收需求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要求农民能够对小麦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研究表明孕穗拔节时期和冬季时节,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在孕穗拔节时期进行施肥时,应以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为依据,前期拔节时以氮肥作为孕育肥料,磷肥为基础肥料,中后期采用叶面肥,并辅之以拔节肥、基肥和钾肥。冬季施肥应结合冬灌,有效控制施肥量,避免小苗出现贪青和倒伏等情况。
2.4 防治病虫害
由于小麦在孕穗和抽穗时期较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在该时期应对田间病虫害情况进行重点防治,并予以恰当合理的药剂处理。此外,小麦在返青拔节期往往会出现红蜘蛛等病害,并且在灌浆期易出现吸浆虫,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宜的药剂,确保小麦的优质高产。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应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有效结合小麦的生长规律,做好小麦播种前的准确工作,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田间工作,有效预防病虫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缓解我国粮食紧张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袁立明(1985-),男,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