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
2016-04-07余国庆李文明
余国庆 李文明
(淳安县水利水电局, 浙江 淳安 311700)
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
余国庆李文明
(淳安县水利水电局, 浙江 淳安311700)
【摘要】千岛湖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新安江电站时形成的大型水库。本文介绍了千岛湖水资源现状、水质状况、污染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指出了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污染物,分析了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对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对策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保护; 对策; 千岛湖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新安江水系发源于安徽黄山休宁县,经浙江千岛湖汇入钱塘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千岛湖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极为敏感,在国内大部分江河、湖泊水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双赢,是摆在千岛湖水资源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1千岛湖水资源概况
千岛湖及上游流域位于我国浙江与安徽省交接处,流域面积11267km2(其中浙江省境内4691km2,安徽省境内6576km2),涉及浙江省淳安县、建德市和安徽省三区五县(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和休宁县、歙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
千岛湖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新安江电站时形成的大型水库,正常水位108m时库容178.4亿m3,水域面积573km2。流域降水较为丰沛,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mm,但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匀。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6.7亿m3,折合年径流深1042mm,产水系数0.60。千岛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10.01亿m3。其中,安徽入湖水量65.97亿m3,占60.0%;浙江入湖水量44.04亿m3,占40.0%。
2千岛湖水环境状况
2.1千岛湖水质状况及趋势分析
据湖区水质监测,2001—2013年千岛湖水质为Ⅰ~Ⅱ类,其中2006年和2011年为Ⅰ类,其余各年均为Ⅱ类,总氮是千岛湖总体水质下降的控制指标,磷限制不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不断加剧,2001—2006年为贫营养状态,2007—2013年为中营养状态。叶绿素a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09年上升趋势较显著。见图1~图3。
2.2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现状
千岛湖入湖河流主要有一江二十溪,其中安徽入境河流大部分汇入新安江,淳安县境内主要入湖河流有20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为Ⅰ~Ⅱ类,大部分河流总磷、总氮等指标高于千岛湖水体,经深水湖泊温跃层阻隔湖底氮、磷营养盐,并在低氧下反硝化还原为氮气后,减少湖体总磷、总氮含量。详见下表。
2.3污染排放状况及变化趋势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05—2010年千岛湖及上游流域污水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7154.6万t增加到2010年的8399.6万t(见图4)。其中COD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25763.6t下降到2010年的24871.9t(见图5),但工业COD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农业是总氮、总磷的主要排放源(面源),且总氮排放量有增加趋势,对千岛湖水体水质有不利影响。
3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广大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库区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例高。养殖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到水污染排放量的25%左右,农业是总氮、总磷的主要排放源(面源),对千岛湖水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亟待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待提高,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已成为千岛湖水环境保护薄弱环节。
3.2湖泊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千岛湖作为山地型深水人工水库,湖泊型生态系统还没有形成,河流入湖口、库湾、湖岸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屏障。随着千岛湖内源污染物的逐年累积和释放,蓝藻增殖和水体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水生物群落单一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千岛湖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因此,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治,遏制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是大势所趋。
3.3省际间的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尚待完善
新安江入境水量约占千岛湖入湖水量的60%以上,新安江街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远高于湖心区、出水区和湖区平均水平,安徽来水已成为千岛湖主要入湖污染源,对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影响重大。因此,保护千岛湖水资源要依靠浙皖两省的共同努力。2011年9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印发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开展了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由于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保护与发展的诉求存在差异,流域跨界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尚需加强和完善。
4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对策
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源地,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维护千岛湖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坚持综合防治、防重于治,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相结合、湖泊治理和河网治理相结合等措施。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水域面积占98.8%。为保护好千岛湖水资源,淳安县在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制度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4.1完善立法,加强对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淳安县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千岛湖水环境管理办法》,而千岛湖流域涉及到浙皖两省的八个县(市),因此,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委和浙皖两省建立流域高层协调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千岛湖流域管理机构,签订浙皖省际水域保护协定,统一制定有关法规,统一负责和协调千岛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国家监测派出机构在千岛湖及上游流域水环境的执法监督,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4.2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污染治理工作要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以工业、生活废水达标排放为前提,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水质为目标,严格污染物排放监管,行政区界断面水质必须限期达到水功能目标。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推广与土壤、种植结构相平衡配套的科学施肥技术;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轻农药污染;加强禽畜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
根据2014年实施的“淳安县五水共治三年投资计划”,淳安将投入33.8亿元资金推动“五水共治”项目建设,其中城镇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河道整治、湖区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清洁乡村提升等7大类工程,投入资金达23.9亿元。
4.3优化千岛湖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千岛湖流域水生态建设
新安江水库原功能为“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这些与千岛湖保障下游地区防洪、饮水安全,维护钱塘江河口地区生态功能等定位不尽相符。通过千岛湖功能调整,启动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必将对该流域水生态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湖滨带湿地植被,对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反硝化反应至关重要。湿地具有处理生活污水的功能,在中国有大量人工湿地的实践[2]。要降低千岛湖汛限水位,控制水库运行消落深度,实施湿地保护和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研究千岛湖消落带、库尾库湾和湿地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选择性地放养水生动物或种植滨湖带沉水植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构建健康稳定的河湖生态走廊。
4.4加强监控,建立千岛湖水质信息预测和预警系统
在现有监测站网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共同构建由国家和地方两级监测站网组成的千岛湖流域统一的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体系。以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空间定位、信息采集、存储、分析与处理为技术手段,建立包括千岛湖基本情况、水量、水质、污染源、水生生物、气象资料等的模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加强区域间、部门间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机制,建立千岛湖富营养化动态预测预报模型和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R].2013.
[2]郭瑞文.菏泽水库中的渗流与生态环境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4):82-84.
Research on Qiandao Lak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YU Guoqing, LI Wenming
(Chun’anCounty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Bureau,Chun’an311700,China)
Abstract:Qiandao Lake is a large reservoir formed in the 1950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n’an River Power Station. Qiandao Lake water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 water quality condition, pollution discharge conditions and changing trend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Main factors and pollutants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are pointed out. Problems in Qiandao Lak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Qiandao Lak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Qiandao Lake
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2.004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 4774(2016)02- 0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