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小农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6-04-07赵振敦周迎奎陈金剑
赵振敦,周迎奎,陈金剑
(利津县水利局,山东 利津 257400)
利津县小农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赵振敦,周迎奎,陈金剑
(利津县水利局,山东 利津 257400)
对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状况进行调查,指出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利津县;水利工程;农田水利
利津县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比例为100%。实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比例为75.12%,其中,农民用水合作社组织管理的比例为72.36%。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1.1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
1)小型水源工程。利津县现有小型提水泵站68座,目前完好率为70%,灌溉面积3.65万hm2。小型引水闸4处,年可调节水量2 361.7万m3。蓄水工程以黄河水为主,全县10万m3以上平原水库79处,设计总蓄水能力5 028.3万m3,现实际库容3 822.7万m3。
2)田间节水灌溉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自2007—2014年,利津县共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12处,发展节水灌溉0.77万hm2,衬砌渠道240.75 km,铺设低压管道188.64 km,修建、改造大小建筑物1 244座,工程累计投资6 273.02万元。
1.2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
1)宫家灌区。宫家灌区位于利津县南部,设计灌溉面积1.8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22万hm2。宫家灌区现有支渠1条、分干渠2条。自2003—2014年,利津对宫家干渠、东分干渠、西干渠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总长度37.46 km,完成投资5 121.12万元,维修、改造建筑物32座。
2)王庄灌区。王庄灌区在利津境内有利津街道、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4乡镇(街道),设计灌溉面积2.0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67万hm2。自2000—2014年,王庄灌区共完成衬砌渠道80.47km,新建节制闸4座、进水闸4座、交通桥梁15座,改建、维修泵站、进水闸、生产桥22座。
1.3水源工程运行状况
利津县现有小型提水泵站68座,总提水能力65 m3/s,总装机功率6 629 kW,控制灌溉面积3.65万hm2。目前少数水源工程带病运行,部分工程超期服役。
1.4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自2007—2014年,利津县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6 273.02万元,发展节水灌溉0.77万hm2,改善排涝面积0.15万hm2。粮食产量增加640万kg,平均灌溉效益1 646万元,节地55 hm2,年节地效益208万元,年节水效益120万元,年省工效益414万元。
1.5现行小农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河道管理。利津县河道管理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跨乡镇以上工程,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街道)、村区域范围内河道归集体所有,由所在村管理。
2)灌区管理。利津县灌区管理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街道)的支、斗、农渠和小型泵站分别由乡镇或村统一管理。对渠道的维护管理实行岁末集中维修和长年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渠顺、流畅、不决口、省水省时的目的。
3)规费征收。由于利津县暂不具备按方收费的条件,目前仍按灌溉亩次计收水费。
1.6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利津县在所辖的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独立水利站,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9个,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技术保障。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完善
加快农田水利程建设需多方投资、加大投入,但由于基层政府财力不足,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发展。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加上宣传范围与力度欠缺,所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2规划设计有时不合理,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起步时间晚,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办法,有时会出现规划设计方面不合理的问题。
另外,已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问题,监管维护主体缺位,“责、权、利”不明确,水价不到位,征收难的现象也存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2.3工程质量标准低,工程效益不大
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建,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工程不配套,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尽管目前对部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但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田间最后1公里尚未解决,工程效益无法正常发挥。
2.4资金投入不足,工程使用寿命短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投入,地方各级政府也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入,但因面广量大,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发展。同时,由于工程数量与使用范围的比例不协调,导致大部分工程都超负荷运转,同时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大部分的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3 几点建议
3.1加强思想认识,完善相关政策
加快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事关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事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基层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正,对相关政策、规定和办法加以完善,从而提高基层政府组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3.2强化规划设计,狠抓工程质量
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起步晚,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在建设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因此,今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强化工程规划、设计,使规划、设计日趋合理,同时注重施工环节,狠抓工程质量,以延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3.3健全管理体制,推动节水灌溉
对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力求做到“建、管、用”三位一体,管护并举,“责、权、利”明确,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体制。同时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面积推行土地流转,广泛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基地,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 结语
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均有所存在,这应引起灌区所在地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在抓好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应狠抓工程的运行管理,以延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张玉燕)
S27
B
1009-6159(2016)-04-0051-02
2015-08-04
赵振敦(1987—),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