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川大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行

2016-04-07谢和平

关键词:四川大学大人世界

谢和平



让川大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行

谢和平

今天是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日。在今天的庆祝大会前,省市校已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协议,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学校专门聘请全球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组建了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昨天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同时,成立了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今天下午将发布由全球校友捐款、出资设立的20亿元“双创基金”,美国乐土投资集团将捐资1亿元建设川大前沿医学大楼,成都高新区将出资“10+1”亿元支持川大设立“双创”专项资金、“协同创新孵化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蓝光集团出资20亿元设立“川大—蓝光双创基金”,北京东土科技公司捐资1亿元建立川大东土教育基金,等等。这些基金的宗旨均是: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全球优秀青年到四川、到成都来创新创业。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提供120亿元设立了川大双创信贷融资,支持川大师生和校友在四川、在成都创新创业,支持川大与省市开展产学研合作。这不仅为120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更标志着四川大学全面开启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新征程。

今天的四川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从1896年开启四川近代高等教育的四川中西学堂,到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国立四川大学;从1910年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到抗战时期担负民族救亡重任的华西坝“五大学”;从新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到新时期“三强”合并,再到开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120 年来,四川大学始终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宏大气魄,不仅成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更谱写了中国大学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壮丽篇章。

大学之大,在于大学有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更是大学活力常在的源泉。四川大学跨越三个世纪、弦歌不辍,正源于历经岁月洗礼却历久弥新的精神根脉。翻开川大历史,从四川中西学堂创办人鹿传霖提出“力图富强”,到吴玉章校长主张“崇尚学术,启用新派”;从张澜校长首推“改造个人,改造社会”,到任鸿隽校长倡导“担负起民族复兴责任”,再到今天川大提出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始终包涵着“振兴民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引领时代”的川大精神和境界,这是川大百廿历史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更是历代川大人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

回望120年历史,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心系祖国、振兴民族”的赤子情怀。四川大学历来是“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元帅朱德、国家主席杨尚昆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中共五老”之一的吴玉章曾任川大校长。在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多名党员中,就有3位川大师生;“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中华儿女革命典型”江竹筠等60多位川大校友,更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川大作为“全国独善的最高学府”,冒着敌机轰炸,书写了“没有停过一堂课”的教育抗战史,800多名川大青年怀着满腔热血投身抗日战场,千余名川大师生南迁峨眉,克服艰苦条件,创造了1941届毕业生中同时走出化学家陈荣悌、物理学家李荫远两位院士以及国学大师王利器、经济学家蒋学模两位人文大师的教育传奇。在东北、华北沦陷后,大批杰出学者应聘川大,被誉为抗战时期“四川的北大”。作为抗战大后方,华西协合大学与当时内迁的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共同铸就了“五大学联合办学”、共赴国难的光辉篇章,正如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所说:“二战期间,四川大学帮助保存了中国的整个高等教育传统。”一代又一代川大人把生命的价值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时代篇章。

回望120年历史,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勇立潮头、造就通才”的价值追求。作为“西南培养人才的总枢纽”,四川大学培育和汇聚了一代代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精英。120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川大人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1912年建立了华西协合牙症医院,开创了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和教育;1922年成为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40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制革专业;1953年开创了全国第一个高分子专业……120年来,学校汇聚了数学家柯召、植物学家方文培、文学家李劼人、化学工程学家张洪沅等大师巨匠,培育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两弹一星”元勋王方定、现代妇产科学开拓者乐以成等一大批国家和民族栋梁,为国家、为西部培养了7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产生了近百位两院院士或文化名人。近十年来,川大每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自愿选择留在西部工作。正是这些川大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120年历史,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学以济世、引领时代”的责任担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翻开革命建设史,还是科学文化史,到处能感受到川大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他们中间有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的陈志潜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国后就毅然扎根偏远的定县农村,建立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有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的徐僖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开创了新中国塑料工业;有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教授,潜心数十年,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甲骨文字典》,把一生献给中国古文字研究。正是以这些前辈科学家为代表的无数川大人,始终走在开学术先河、引社会方向的最前列。在国际上,川大人首创了胶乳法制备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轮胎,完成了世界首例催化不对称反应,首次提出了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首次研发出了二氧化碳矿化发电技术,编写了至今收录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特别是,历代川大人深深根植于西部沃土,解决了大熊猫和金丝猴繁育、高寒地区生态恢复等四川特殊生态、资源环境治理难题;完成了锦屏水电站等世界级高坝工程的关键技术设计;创建了南亚研究、西部边疆安全等高端智库,服务地方重大决策咨询。川大人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学报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回望120年历史,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诚朴厚道、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历代川大人不但时刻关注世界和人类未来,更实实在在关注社会上的平凡角落,默默传承和光大着实干厚道的精神品格。今天,无数川大人的普通故事,都让我们备受感动。学校96届英语专业的卓强,毕业后毅然放弃外企高薪,连续5年执着奋斗在非洲草原救援受伤动物,成为第一个全职在非洲做环保的中国人,默默践行着他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从1999年开始,学校研究生扶贫支教团的志愿者们连续18年扎根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昭觉、美姑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支教扶贫,用青春走出了一条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几千名师生在1小时之内,就自发上街排队无偿献血、主动搬运救灾物资;近3万人次的师生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川大华西四个附属医院全天候救治近3000名灾区危重伤员。特别是,当时社会上很多团体都去关注有影响的受灾地区、去追逐媒体的闪光灯,而川大人却主动选择了同样受灾的偏远乡村、普通的中小学生。仅文学专业本科生组成的“五彩石”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坚持8年与灾区1197个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心理帮扶。这种不求惊天动地、不求利益回报的精神,本身就是一流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更是川大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无私奉献、对实干厚道的坚守和追求。

120年来,历代川大人始终将自身的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用积极的行动诠释着“振兴民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引领时代”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历经风雨却生生不息,已镌刻在每个川大人的心灵深处,更已成为引领川大人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在新的历史时期,2004年,学校确立了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及“三步走”发展战略,致力于把川大建设为一所提供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学校,我们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以创新驱动为引导的学科和科研体系,并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了全球优秀学生和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充分汇聚的国际化校园;同时,正在形成与一流大学相适应、具有川大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今天的四川大学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学校科研经费达到20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达到13个,获得13个首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牵头项目,SCI论文数连续6年排名全国高校第5,两院院士达到14人、长江学者达到60人、“千人计划”达到80人,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有14个,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发布的“全球创业产业合作”排名中列全球高校第8位。

在学校第三个甲子的起始之年,我们又迎来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历史使命。尽管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梦想更能激励我们深入思考大学的本质和使命,在探索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大学的高度和视野,要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关注未来,要遵循一流大学建设的共性规律,更要保持和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真正让独具特色的川大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行。

今天,学校举行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更是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动大会,将全面开启川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新征程。面向未来,在教育部和四川省的直接领导下,四川大学要努力办成一个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大学;办成一个能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影响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大学;办成一个能协同引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的大学,积极投身于四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市校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若干国际顶尖学科,共同打造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大科学中心和颠覆性技术平台,共同打造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的先行区,共同打造全球优秀人才来华留学的首选地和汇聚地,共同打造引领区域外向型发展的高端国际平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四川范本”。

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守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的使命自觉。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方针,一如既往扎根西部、服务国家、面向世界,走出一条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培养能够引领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使命自觉。坚持让每个川大学子不论出身、贫富都能在川大校园里公平地接受高水平的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都能具有独立人格、宽广视野、开阔心智和理想气质,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担当能力,真正成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以产生颠覆性成果为己任、应对和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难题的使命自觉。坚持以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把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面向原始创新、面向未来颠覆性技术的前沿探索平台,破解立项与需求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难题,构建具有国际影响、西部特色的高端智库,为推动国家和人类进步作出一流大学应有的贡献。

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社会文明灯塔的使命自觉。不断提供引领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先进思想文化,让每个人走进川大校园,都能切实感受到学术的独立与尊严真理的敬畏与追求,让川大真正成为矗立不倒的道德围墙、神圣的学术殿堂、人类价值理想的精神家园。

四川大学薪火传承、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教育部的关怀与厚爱,得益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支持和关心,得益于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得益于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川大人。我们都将时刻铭记、永志不忘,并将以更加出色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人民。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四川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的深切期望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殷殷嘱托,更是川大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面向未来,四川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依托省市校共建的全面支持,奋力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奋斗中,四川大学将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沃土,成为探究真知与追求真理的学术殿堂,成为繁荣中华文化和融汇世界文明的精神高地,成为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庞 礴)

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 610064)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专题§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大人世界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