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水利人才垒砌四川精准扶贫大坝

2016-04-07

四川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水利精准

刘 锐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用水利人才垒砌四川精准扶贫大坝

刘 锐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本文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分析了水利发展滞后制约精准脱贫机理,特别是水利人才存在的问题对脱贫攻坚的瓶颈和障碍,并提出了深入推进水利人才扶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水利 人事 精准 脱贫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①的冲刺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扶贫工作,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②的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指导方针,标志着我国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的重大转变。

1 四川省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

对于精准扶贫,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了要落实“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精准、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打出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3+10”组合拳,指明了扶贫攻坚“五个结合”主攻方向,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十项重点任务”的消贫路径。

1.1 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基础

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同志与一位外宾谈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③“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源;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空中楼阁。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使命。”④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和体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因此,精准扶贫思想就是要采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

1.2 充分理解“六个精准”的内涵

一是扶持对象精准。要聚焦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二是扶贫项目精准。要结合实际编制扶贫项目规划,确定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三是资金使用精准。要以县为主体,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扶贫措施精准。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五是驻村帮扶精准。要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针对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强化支持、落实举措;六是脱贫成效精准。要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县、村、户减贫档案,分年度逐级验收脱贫成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1.3 充分落实精准扶贫相关措施

一是在准确把握扶贫攻坚“五个方向性重大问题”上,要坚持“五个结合”。注重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确保同向同步达标。注重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机体结合,相互促进联动攻坚。注重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的有机结合,走出双轮驱动路子。注重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的有机结合,根本改变贫困面貌。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整体实力;二是切实抓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的落地落实。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求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三是不折不扣完成好“十项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幸福美丽的新村建设,着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着力抓好乡村道路畅通,着力抓好饮水安全工程,着力抓好农村电网升级,着力抓好信息网络覆盖,着力抓好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抓好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抓好新风正气塑造。

2 四川省水利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2.1 水利发展滞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四川省是“千河之省”,然而,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却极其不均衡,全省有161个扶贫任务的县,尤其是集中连片的“四大片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具体来说,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有待提高;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自然条件恶劣,旱洪灾害交替频发,但这些地区水利控制性骨干工程不足、防灾减灾基础较差;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有持续恶化的趋势。部分农民群众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现象突出。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2 水利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⑤。近年来,四川省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不能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贫困地区,水利人才匮乏依然严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2014年全省水利系统在岗职工数占全国水利行业的比例为3.91%,人均完成投资规模为全国平均水平约1.5倍。2014年与2011年相比,全省水利在岗职工总量下降9.48%,高于全国水利行业6.31%的下降幅度。如甘孜州,全州水利系统仅有职工606人,人均管辖面积高达252km2。各县(市)水务部门平均仅30余人,与全国边远地区各县的平均172人相差142人,与全国各县的平均244人相差214人。

二是人才分布不均衡。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密度较大,民族地区、盆周山区人才密度较小;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在厅直属单位和经济发达地区分布较多,在基层分布较少,尤其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更少。如甘孜州水利人才中,党政人才106人,专业技术人才175人,技能人才325人,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的28.87%,比全国平均水平36.49%低近8%。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饮水安全、水利信息化等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匮乏。绝大部分县(市)水利系统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三是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与职工总量的占比较全国水利行业平均水平低0.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仅占职工总量的17.42%。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见习及以下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分别较全国水利行业平均水平低1.25%和高3.85%。贫困地区更为严重,如甘孜州水利职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职工总人数的4.4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高达47%,学历层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人才偏少,175名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仅13人,其中水利类仅5人;325名技能人才中技师以上等级的仅13人。受地域、观念、师资、经费等因素的限制,职工专业技术提升、知识更新等业务培训极少且手段单一,基层水利人员年人均培训不足10学时。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受地理环境艰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福利待遇低下等因素的影响,水利人才流失严重。近十年来,仅甘孜州水利系统新进工作五年以上的水利从业人员流失率就高达80%以上。

3 深入推进水利人才扶贫的对策建议

在精准扶贫新时期,人才,在贫困地区已上升为和资金、政策同等重要的需求。一位基层干部断言:没有人才,向贫困地区砸多少钱都没用!缺乏人才支撑,扶贫的效果将是短暂的。在扶贫工作走向以人为本、精准扶贫的今天,人才已成决定性因素。

3.1 深挖井,解决“量”不足问题

解决“量”不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扎实抓好优秀干部援派计划。每年从省水利厅及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挂职交流或技术帮扶,直接参与贫困地区水利建设,以先进带动贫困的消灭。如:结合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等部门开展的人才扶贫相关项目,对88个贫困县或部分水利建设重点县选派水利专业技术干部到党委、政府任职,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县水利部门或乡镇、村进行技术帮扶;二是实施技术专家咨询服务计划。定期从四川省水利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选派专家组成若干个技术咨询工作组,到贫困地区开展业务咨询、技术指导和现场教学,帮助解决难题和障碍;三是“订单式”培养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大专层次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水利系统基层部位和部门,实现“留得住,用得好”。落实藏区学生“5+2”计划,落实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等帮扶政策。积极协调省内有水利类专业的院校面向藏区、彝区开设少数民族班;四是充分利用好“三支一扶”等人才项目。逐步扩大水利岗位招募规模,抓好岗位进选,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在水利基层单位人员招聘上向“三支一扶”服务大学生倾斜,引导水利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水利部门、事业单位和乡镇水利站工作;五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导向。积极协调省上有关部门,改革水利水电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和条件,采取多项措施将水利职称评聘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贫困地区倾斜,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到贫困地区创新、创造、创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和扎根贫困地区的信心,稳固人才队伍。

3.2 补木桶,解决“能”不够问题

解决“能”不够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类强化水利人才培训。按照人才类别分类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各类培训。引导各级水利培训项目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加大举办贫困县水利局长培训、基层水利站所长培训等重点项目的力度。如,加大举办藏区、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水务局长、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分类,有针对性地专项培训和现场教学。同时,对贫困地区自办培训,在资金和师资上予以支持;二是创新水利人才培训形式。结合贫困地区水利职工培训实际需求,以水利专业院校及开设水利专业的院校为平台,深入开展“送教上门”、“送培下乡”以及“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水利信息化、农村饮水安全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职工的实操能力;三是拓展水利人才视野。每年接收一批贫困地区水利干部到省水利厅及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挂职交流锻炼。利用与水利部、兄弟省市的工作交流或项目合作,抽调贫困地区优秀水利人才到中央或省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眼界,拓宽思维。如,2016年4月,省水利厅与水利部联合在苏州举办的甘孜及藏区水务局长培训班,就是通过到发达地区现场观摩学习,拓展贫困地区水利人才的视野和思维;四是鼓励学历(学位)教育。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各类保障条件,鼓励和支持水利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学位)教育。协调有关院校在贫困地区设立函授、电大开放教育等水利专业在职教育,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学历层次。

3.3 垒基石,解决“保障”滞后问题

要实现水利人才扶贫的各项措施,各项保障是基石。一是抓好规划计划。以各级水利部门为主体,认真梳理分析贫困地区水利人才队伍实际状况,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完善有关措施,并注重与贫困地区水利扶贫建设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如,近期省水利厅联合国家水利部人事司开展的《甘孜州十三·五水利人才规划》项目,就是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培养本土人才、民族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甘孜州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和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蓝本和顶层设计;二是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落实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水平。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人员招聘和引进政策,适当降低县级及以下水利部门(单位)人员招考学历门槛,积极吸引水利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三是抓好资金保障。安排专项资金,或采取“以奖代补”、“发放培训券”等措施,加大对水利院校“送培下乡”、“送教下乡”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基层水利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水利专业知识。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共文献出版社.2016.04:283.

〔2〕《习大大最揪心的事儿》中国经济网.2016-02-22.

〔3〕《邓小平文选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0∶264-265.

〔4〕《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共文献出版社.2016.04∶279.

〔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共文献出版社.2016.04∶292.

TV752(271)

A

2095-1809(2016)04-0001-04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水利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