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系统研究与探索★

2016-04-07郭璐杰宋咏洁

山西建筑 2016年29期
关键词:人居历史环境

王 晶 王 振 郭璐杰 宋咏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系统研究与探索★

王 晶 王 振 郭璐杰 宋咏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选取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以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人居环境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该街区人居环境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建议,对旧城区改造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构建科学的现代人居环境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自然系统,社会系统

0 引言

早在二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考虑建筑的方式便不同于传统理论,他是以小到村落大到城市等不同尺度、层次、视角去考虑整个人类聚居环境,并提出“人居环境科学”概念。国内吴良镛先生的巨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也就当前中国复杂的环境,对人居环境科学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人居环境科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过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都集中在小范围领域,例如从城市功能组团划分到建筑形态构成探究等,这样狭小的视角必然导致一些根本性问题无法解决。而“人居环境科学”的建立为应用诸多相关学科来研究人类聚居提供了统一纲领,因而原有领域束缚被大大扩展,全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多学科交叉时期。

人居环境分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当今关于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大热点及难点问题,而以人居环境科学的全新视角去重新审视它,对于探究其改造模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用“人居环境科学”作理论纲领支撑,对当前街区的优势与不足作总结,并就重点问题提出改造措施,最终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1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自然系统概况研究

整体自然系统和生态环境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人类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基础所在,侧重于涵盖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理及理论实践。自然系统中统筹要素有地理气候、土地与人文资源、绿色生态、区域空间尺度等。

1.1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较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相对寒冷、风沙大。北京全年无霜期约180 d~200 d,因此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凭借北京的气候地理优势,呈现为夏天无酷暑、冬季无严寒的宜居环境。

1.2 稀贵的土地与历史人文资源

此街区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可谓寸土寸金,商户已布满南锣鼓巷主街。随之也带来整个历史街区土地资源价格不断高涨,这样的局面有待控制,对其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措施也亟待讨论。南锣鼓巷已有740余年历史,是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城市格局中“后市”的构成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列入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当代“活”的文物。

1.3 独特的生态绿色性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内,外封闭、内开敞的四合院独立空间体系在防寒流和风沙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街区内建筑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置,冬季有利于获取日照,夏季西山墙可减少西晒,符合热舒适性要求。资料显示,因有院墙的存在,院落内除了少数地方外,1.5 m高处的风速基本在1 m/s以下,这充分保证了风环境舒适要求。历史街区整体布局在日照、热环境、风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出其绿色生态性。

1.4 亲密交往的街巷空间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东侧,主街整体长约786 m,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整个街区以巷为轴线,并有八条胡同平行穿插于轴线两侧,呈现“鱼骨状”胡同特点。整体邻里空间原型呈现为线性空间规划结构,流线通畅又布局延展,宛如无形纽带不断拉近人与人的交往。街巷空间尺度感小,迎面、私语、擦肩等一系列互动行为都会发生,是一种走街串巷式的邻里交流模式。

1.5 承载历史记忆的区域尺度

低矮的南锣鼓巷历史片区,不仅是前辈们建筑智慧的凝结,更是对传统规制的彰显、对传统生活模式的传承、对人文历史的述说,代表历史、文化、记忆。片区规划结构整体统筹紧凑而有序,宜人的街巷尺度与当今的高耸混凝土城市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原来老北京的生活氛围。这样的古城区在全国留存已经比较稀少,这更加催促我们去静思其保护方式。

上述对自然系统中的典型要素即地理气候、土地与人文资源、绿色生态等进行了详述,而对于其他要素,例如水资源、能源短缺和污染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都亟待统筹解决。

2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类与社会系统现状研究

人类系统中主要内容是作为个体的聚居者,所以构建和谐人居环境,首先必须充分满足人类聚居者的各项需求。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而社会系统就是包括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健康和福利等。

1)现代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当今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内四合院民居担负着容纳高密度居民生活的压力,因此人口疏散、缓解居住密度是改善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的最紧迫问题。历史街区资金紧张,人口众多,并且也存在大量具有结构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的旧房。改造实践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所谓的“钉子户”扰乱改造实施。如果人类系统中人口疏散得以解决,那么对于整体改善其人居环境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关于其社会系统方面,其中对街区整体的管理条例和法律已有大致体系,但是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引导文化趋向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和福利制度等。

3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居住系统现状分析

居住系统强调建筑,包括人类及其功能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和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等。在此历史街区中居住系统主要包含住宅用房和商铺等要素统筹规划。

3.1 住宅区拥挤不堪、肌理被破坏

整体来看,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留还是相对完整,但是其中绝大多是上百年失修的老房子,不耐用且空间容量小。因此带来居住环境拥挤、人口过密、私密空间减少、环境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居民为了营造更多使用空间,开始在原有四合院的房前屋后及街巷内随意加建,不断侵蚀原有胡同肌理,原本完好的四合院空间已部分变成了凹凸不整的大杂院。明清时期,四合院是独户来使用的,今日相同的宅院已发展到十几户共用的局面,因此这种居住拥挤的局面亟待解决。

3.2 商业街装修混乱、失真

在商业开发带来的巨大利益诱使下,南锣鼓巷的许多店铺在装修方面求新求变,部分店铺门面装修现代感过强影响街区历史风韵,部分装修采用西式风格与胡同整体立意相悖。整体街道立面杂乱,无统一基调。极大的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原真性,背离胡同的原真景观必将导致南锣鼓巷景观独特性的丧失。

4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支撑系统情况研究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市政体系、交通系统、通讯系统以及绿化体系等。它的作用是全面而基础的,因此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巨大。

4.1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薄弱

今日的南锣鼓巷是基于传统四合院历史街区的开发而形成的,随着社会发展原有基础设施的薄弱与现实追逐的高要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落后,难以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例如一些居民医疗、娱乐和公共学习场所极度缺乏,也缺少游客公共休憩场所。

4.2 市政系统不完备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整体市政设施落后欠缺,首先街巷中存在污物堆积、垃圾处理效率低等不良现象。有部分街道中密集电线露天架设和空调室外机随意安置,这些都影响了街区的便捷和整体风貌。很多住户依旧没有独立卫生间、暖气、排水管道等,并且相关改造措施也只是做表面工程,对于保温材料的耐久性和耐火性考虑不全,导致保温层保温性能不好且易破损,这些都表明历史街区与都市生活发展的不适应。

4.3 交通系统混乱拥堵

今日的南锣鼓巷街区是基于传统历史街区的开发形成的,由于原有街区空间尺度有限、道路相对狭窄和停车空间缺乏,所以乱停乱放随处可见。随着观光人流大量涌入及私家车比例的升高,导致整个街区交通压力骤然增大。交通或游览高峰时段,街区内人流和车辆堵塞十分严重,街区可达性急剧降低。并且街区内机动车与行人不分流,这导致游线不畅,对于居民游客等的安全也构成了一定威胁。

4.4 缺乏大片绿化体系

据实地调研来看,南锣鼓巷街区目前的绿化主要依靠原有的绿化体系,大片的绿化基本很少,仅街两侧种植绿化树种国槐。还有一部分零散的自发性的胡同住户以盆栽植物作为点缀,虽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绿化体系,但因缺少规划稍显拥堵。因此整个街区的景观绿化缺少统筹规划和欠缺大片绿化。

5 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系统改造探索

5.1 自然系统统筹策略

首先在改造初期对于本身历史街区所具有的地理气候、土地与人文优势、绿色生态、区域空间尺度等要加以统筹,例如对于物理环境良好的院落空间加以保护,对于传统的胡同空间应完善展现。而对于其他污染、水资源问题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则需尽其所能去统筹协调全球工作来共同解决维护,最终构建良好人居环境。

5.2 人类与社会系统改造策略

1)调整历史街区产业结构,妥善疏散高密人口。

人类系统中重点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对人的关注。调整历史街区产业结构,例如可鼓励创意文化产业或艺术家等入驻,给旧街区注入新鲜活力,将部分居住性质变为商业、文化、教育等公共性质空间,从而降低居住密度。

2)科学统筹法律法规与社会关系。

对于历史街区中的文物古建,要建立科学保护发展观,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保护规划为依据,结合具体街区情况,探索建筑登录制度。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物和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如传统手艺、民间习俗等也进行登记保护。对于聚居者间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关系,要坚持有机更新策略,给予群众配套保障政策,不断扩大人民健康福利和决策活动社会参与等。

5.3 居住系统改造探索

1)保留生态性与探索新户型。

改造居住系统问题时,首先应保持并增强住宅整体布局生态性,因为民居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个外封闭、内开敞的独立生态空间体系,所以可以把那些杂乱构筑物予以拆除,重新发挥其生态绿色效应。也可在传统的四合院室内改造方面积极探索,如外貌修复、内部改建、户型探索、技术使用和空间改造等,积极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等,整体提高其舒适性。

2)重整凌乱商业街。

加以统筹凌乱商业店面。如规整广告牌和控制装修风格等从而保留其原真性。要想使南锣鼓巷整体得到长期良性发展,必须立足于对胡同原有景观风貌的妥善保护和正确定位。

5.4 支撑系统相关探索

1)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加强,可以分区加建便民服务站、购物生活娱乐中心、医疗保健站点、学习教育设施等。

2)完善改造相关市政设施。加铺缺失管线,对于较窄胡同地段,本着“有压让无压”的原则积极利用地下空间。铺设管道天然气和引进太阳能设施,从而实现能源清洁。给排水方面,建议分户配备供水设施。电线电缆方面,建议电力、电信、网络线路通过综合管沟直通到户。可以在院内设置移动式卫生间,方便住户基本生活需求,同时积极改善建筑保温、防潮与防漏、通风与绿化等。

3)交通系统方面积极规划疏通,尽量消除尽端胡同,拓宽瓶颈胡同,形成环状交通系统。停车可以利用一些废弃厂房和集中空地建地上、地下停车场,也可采用机械停车装置解决胡同停车难问题。

4)对于绿化体系应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对于居民自家绿化盆栽进行规定统一位置安放。也可将局部破败院落进行完善,改造成植物院或大草坪等集中绿地,以供居民游玩、休闲、阅读和娱乐等。

6 结语

本文从“人居环境科学”五大系统的视角对南锣鼓巷历史街区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多学科角度概括其优势与现状问题,对于改造历史街区工作的持续进行和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一些基础调研资料,对于构建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希望相关改造部门以发展和多学科的眼光看待改造问题,在改造过程中注意结合保护其优势资源,最终实现多角度地整治、修缮、改造、创新。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8):31-33.

[3] 陆 翔.北京四合院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92-93.

[4] 吕 斌.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绩效的社会评估——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J].城市规划,2013(9):92-93.

[5] 吕 斌.南锣鼓巷基于社区的可持续再生实践——一种旧城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模式[J].北京规划建设,2012(12):23-24.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historic district living environment of Nanluogu Lane★

Wang Jing Wang Zhen Guo Lujie Song Yongjie

(MechanicsandArchitectureEngineeringSchool,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Taking the historic district in Beijing Nanluogu La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query,natural,human,social,living and support five living environment syste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istorical block had,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of the blocks living environment system transformation,had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ongoing of old city renovation work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system.

historic district,living environment,natural system,social system

1009-6825(2016)29-0005-03

2016-08-08★: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078349)

王 晶(1989- ),女,在读硕士; 王 振(1988- ),男,在读硕士; 郭璐杰(1992- ),男,在读硕士;

宋咏洁(1991- ),女,在读硕士

TU984.113

A

猜你喜欢

人居历史环境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