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经验与成效
2016-04-07刘生闯管仁超莒县水利局山东莒县276500
刘生闯,管仁超(莒县水利局,山东莒县276500)
莒县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经验与成效
刘生闯,管仁超
(莒县水利局,山东莒县276500)
【摘要】莒县在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中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制定、管护主体落实、经费保障等问题,积极探索和破解改革难题,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了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长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转管理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经验;成效
莒县于2013年11月份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2014年省市水利部门又确定莒县为省市改革示范县,在改革中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存在问题
1.1面广量大,经费紧缺
莒县境内现共有214座小型水库、14条河流、381 km堤防、9座小型水闸、3 376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4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处小型水电站。这些工程分布在全县各村的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改革开放前,根据属地原则由村集体进行管理和养护,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的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村集体经济实力捉襟见肘,逐步形成了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导致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减退。
1.2体制不顺,机制不全
近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大面积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管护工作中缺少制约和激励,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工程管护、养护不及时,损坏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1.3产权不清,责任不明
由于管理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在效益与责任之间推诿、扯皮,导致工程不能长久发挥效益。
1.4思想陈旧,顾虑重重
粗放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大锅水”观念,多数基础设施是村民的集体财产,改革是否造成集体财产的流失,是否影响到防洪、灌溉和用水,群众还能否长久受益,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反响强烈,对改革的推进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2 主要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激励考核
县政府成立了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莒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莒县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关于设立农村水管员的实施意见》、《莒县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县水利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莒县小型水库考核办法》、《莒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回收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制度,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2.2强化宣传动员,形成改革共识
利用县电视台、地方小广播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通过召开乡镇联席会、村民议事会、群众代表会进行层层动员。对群众关心的改革产权归属、改革后群众能否继续受益、改革后资产会不会流失等焦点问题,通过走访座谈、发放明白纸的方式彻底打消群众的担忧和顾虑,对改革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
2.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工程性质和受益范围大小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用水合作组织和委托管理等形式,实现工程产权和经营使用权的分离。对承担人畜供水水源地或国家投资兴建的小型灌区采取委托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方式。对受益面较小,水域面积较大的工程采取承包的方式。对周边土地已进行流转,受益群体较为单一的工程采取拍卖或租赁的方式。对效益较低的大口井、拦河坝、泵站、河道堤防等采取承包优先,委托为主的管理方式。
2.4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流程
一是改革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必须熟悉改革的政策、法规,明确改革的原则、目的、范围、任务以及方法步骤。二是对所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摸底,理清工程特性、产权归属、管护模式、运行机制、管护经费来源,并分类登记造册,制定改革方案,拟定改革方式。三是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对实施方案、改革方式、招投标进行表决,形成决议后,对决议及工程产权进行公示,并发布招标公告。四是中标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合同,对产权所有者与中标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合同的方式进行明确和界定,特别是将工程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对群众的服务责任和管护义务进行详细规定。
3 取得成效
3.1建立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县政府统一颁发了产权登记证和工程管护使用证,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得到落实,理顺了责、权、利的关系,建立起了“物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考核”管理运行机制。
3.2盘活了资产、拓宽了经费来源
新的管护主体得到落实,管理主体的责权利得到明晰和界定,管理使用者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管护责任得到落实,同时,改革带动了民间资本投入工程建设和养护,工程管护责任人也积极主动地投入资金对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和清淤扩容,有效提高了水利设施运行效益。
3.3创新了工程管护模式
水利局专门注册成立了“清水水利工程管护中心”属性为有偿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定位为保本微利经营,为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供有偿服务和技术支持。开通了116水利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受理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迟明春)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3-0052-01
收稿日期:2015-07-10
作者简介:刘生闯(1984—),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