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庄灌区优化调配水资源的管理方式探讨

2016-04-07李书月潘太兴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山东禹城251200

山东水利 2016年3期

李书月,崔 庆,潘太兴(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山东禹城251200)



潘庄灌区优化调配水资源的管理方式探讨

李书月,崔庆,潘太兴
(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山东禹城251200)

【摘要】潘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节约灌区的用水量,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需制定一套科学的水资源调配方案,以确保干渠引水量及分干渠的供水量、供水时间和引水途径。

【关键词】潘庄灌区;水量调配;用水计划

潘庄灌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是市内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承担着向齐河县、禹城市、平原县、德城区等8个县(市、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用水的任务。灌区总面积5 851 km2,土地面积58.51万hm2,耕地面积39.2万hm2,其设计灌溉面积33.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3.8 万hm2,最大灌溉面积26.47万hm2。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粮食作物补贴增多,农民积极种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多,用水需求不断提高,干渠来水逐年减少,造成供用水矛盾突出。因此,灌区对水资源的调度工作尤为重要。

1 用水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短缺

随着黄河上游小浪底水库拦蓄,生态环境的变化,地区性降水偏少,区内水资源紧缺状况日显突出,尤其是在旱季,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加大,致使灌区灌溉不能正常运行。

1.2水资源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灌区农作物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加上干渠建筑物破坏较为严重,田间渠系多为土渠,灌水损失比较严重,使得整个灌区用水处于粗放式状态。

1.3用水秩序较乱

由于引黄分配的水量受限,致使在用水高峰期经常出现争抢水事件,特别是一些偏僻落后的地方,严重影响灌区良好的用水秩序。

2 用水计划和水量调配原则

2.1用水计划的制定

灌区实行计划用水,首先必须制定好用水计划,即确定各时期渠首的引水量和向各用水分干渠的配水量、配水时间计划。要根据灌区农作物的需水量要求,干渠来水条件及渠系水利工程的输水能力等实际情况,统一协调供水、需水和输水的关系,以达到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促进粮食作物优质高产,节水高效的目的,灌区用水计划一般包括用水量、用水时段和引水途径。

2.2水量调配原则

1)水权集中,分级负责,统一调配。管理局灌溉科负责水量调配工作,制定具体调配方案,并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同意。经批准后的调配方案由局调度中心、各干渠配水点和各管理站操作执行。

2)用水申报制度,保证灌溉正常进行。用水户以村或集体为一个单位在每次用水前制定用水计划并上报灌区灌溉科办公室,经领导研究决定潘庄渠首进水闸的引水流量,在干渠供水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按需配水,否则按先后顺序依次供水。

3)干渠节制闸门的运行,需按灌溉科的指令严格执行。齐河、禹城、平原三县(市区)水利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市区)内用水管理和协调有关乡镇、村的利益关系,要切实保证用水计划指令的正确执行,控制干渠节制闸门的运行。

3 水量调配方式

3.1配水的系统性和时间性

灌区水量调度是一项系统性和时间性紧密结合的复杂工作,管理者需要掌控“统一支配,均衡受益”的基本原则。调度工作既要做到及时高效,又要确保安全供水,降低引黄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引水的利用效率,保证需水用户的权益。

3.2供水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根据工作流程,灌溉科可根据审批下来的计划合理配水,个人不能随意更改用水时间、用水量等。农业生产可实行续灌或轮灌,工业生产可实行短期存水,对灌区中下游地区,可以提前开闸放水,缩短引水时间。

3.3领导的预见性和统一性

灌区管理局要掌握在引水前对黄河的来水情况、灌区总干渠过水能力以及各分干渠用水计划等情况。供水过程中还应根据来水量的情况,实行一次或是多次供水。尤其当工农业生产需水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引用同一进水闸的用水部门,实行统一供水用水,降低引水闸门的开启次数,及时调整供水流量大小,管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禁止用水户自己随意开启口门引水。

3.4管理的依法性和科学性

潘庄灌区水资源的调度已建立了依法管水用水的良好秩序,每次引用水完成,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整理引用水相关数据资料,根据每个分干渠引水流量数据和实际调度用水量状况,分析本次计划引用水量与实际供水量之间的差别,为下次水资源的调度制定更为合理的引用水计划做好依据。同时也要认真研究本次水资源调度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引黄水的利用效率。

4 优化水量调度采取的措施

4.1领导重视,做好预案

水资源的调配工作应做到提前部署、提前安排、提前落实,主要领导要深入到灌区供水前线,协调指导引配水工作。同时根据灌区历年的降雨量、气候、农作物等有关资料,制定水量调度预案,优化配置灌区水资源,把握供水工作的主动权,降低缺水对灌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2统筹兼顾,节约供水

灌区供水管理要实行控制总量和管好分量的原则,做好分干渠的引水供水相关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引水量的控制工作。

5 灌区取得的成效

5.1缩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潘庄灌区渠首引水闸位于齐河县马集乡潘庄附近的黄河险工处,流量大、水位高,这样可以缩短引水量时间,提高引水效率,保证农作物在集中灌溉时所需要的水量,促使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大为提高。灌区经有效的调水管理,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5.2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粮食单产量

由于黄河地势较高含沙量较大,灌区采取高水位、大流量引水方式,保证灌区中下游的用水需求,拓宽了灌区的用水控制面积,相应地增加了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而且保证了灌区工农业用水,促进了灌区上、下游工农业各方面受益均衡,提高了灌区内粮食的单产量,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5.3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干渠采取高水位、大流量的引水方式,对灌区工程质量的要求就相应增加,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加快建立健全灌区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测量精度和决策水平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6 结语

潘庄灌区经过多年的水量调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调配体系,实现了水量调配统一准确和及时高效,满足了各县(市、区)用水指标。但在水量有限的情况下,水量调配工作仍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应加大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加强组织协调和沟通,实现灌区灌溉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水的利用率,使灌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玉燕)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3-0030-02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李书月(1977—),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