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曲折 大器晚成
——记花灯与云南民歌演唱家梁品珍

2016-04-07胡耀池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民族音乐 2016年5期
关键词:花灯专辑民歌

■胡耀池(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命运曲折 大器晚成
——记花灯与云南民歌演唱家梁品珍

■胡耀池(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在云南演艺星光闪烁的天空中,梁品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花灯与云南民歌演唱家。

梁品珍作为一名讲师,于2001年1月从云南省文艺学校(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退休以后,陆续出版了两张花灯与云南民歌演唱专辑。备受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事情是这样的:

2001年,出版了由袁留安、梁品珍策划,梁品珍、袁留安、罗家荣演唱,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云南广播电视公司发行的《姑娘栽秧——梁品珍花灯、民歌演唱专辑》,收入了《姑娘栽秧》 《大河涨水沙浪沙》 《森林公园棋盘山》 《沙朗河水清又清》 《放马山歌》 《好久不走这方来》《绣荷包》 《雨不洒花花不红》 《猜调》《桑叶团团柳叶尖》 《数罗汉》 《赶马调》《七妹与蛇郎》 《耍山调》 《虞美情》 《大风刮来竹叶落》等16首云南民歌和花灯曲调。其中,有女声独唱、男女声对唱。

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于2001年8月,租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在一天之内把上述16首歌曲录完,由乐队现场伴奏。连续演唱了一天,梁品珍嗓子不疲不哑,说明她有扎实的演唱基本功。

经云南音像出版社制作,梁品珍在这张专辑中的演唱声情并茂、情景交融。“专辑”封面上有个说明:“在这张专辑中,您不仅可以聆听16首妇孺皆知、优美动听的云南民歌和花灯选段,还可以欣赏到丽江、中甸、普者黑、罗平、建水燕子洞、朱家花园、石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沙朗、棋盘山、桂皇阁等最具代表性的云南风光,一路风景、一路歌,让我们随着这张专辑走遍云南。”

著名剧作家、文艺评论家金重在他为这张专辑所写《简介》一文中说,梁品珍具有“演唱及教学两方面的长期实践,使她在花灯与民歌的演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音色明亮甜美,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本辑录制了梁品珍演唱的(耍山调)等16首云南民歌、花灯曲调,是云南民歌及花灯曲调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花灯与云南民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听众从梁品珍的演唱中可以欣赏到这两类歌曲相近和相异的韵味”。

这张专辑出版发行以后,梁品珍请金重、金律、阳亚洛三位老师到昆明市区岔街1号张建舟开的大拇指卡拉ok厅听专辑中的演唱。听完以后,金重对梁品珍说:“很好,你把花灯送进了卡拉ok厅。卡拉ok厅是一个唱片库。你应该努力再做第二张演唱专辑。”

在老一辈艺术名家的鼓励下,2012年,又出版了由梁品珍策划,梁品珍、李开福、罗家荣、周美润演唱,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花灯优秀情歌选》,收入了《手扳茶树望郎来》 《茶山情歌》 《夜怨》 《买得头巾心欢畅》 《月亮月亮配星星》 《小小茅屋做洞房》 《黛玉葬花》《宝哥哥林妹妹心连心》 《贾宝玉盟誓言》《三月采茶好风光》 《什么有嘴不会说话》《干妹嫁哥好倒好》等12个花灯唱段。仍有女声独唱、男女声对唱。他们的演唱,从曲目题材、人物情感到声腔处理都有新的开掘和突破。专辑出版后,反响良好,放在了中国联通的数字音乐平台上供手机用户下载,弥补了数字音乐平台上缺乏云南花灯唱腔的缺憾。

国家一级编剧、原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甘昭沛以《追梦的人》为题所写推介短文说:“他们是学生心目中的名师,是花灯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以梁品珍为例,她既得到第一代花灯名人李芹、熊介臣亲传,又有幸拜著名歌唱家黄虹为师学唱云南民歌,其后还到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集名家之所长,故能以音色明亮甜美、感情处理精巧细腻而深得行家好评。”

这张专辑中的《黛玉葬花》,是杜济时老师根据同名滇剧移植改编的花灯剧本唱词,请陈源老师谱曲。陈源以花灯调[出门板]、[虞美情]作为基调,变化发展而写成了这一花灯唱段。曲调委婉、抒情。动人心弦。一天,梁品珍到昆明长青敬老院去看望陈源老师,告诉他:“(黛玉葬花)我要收入(云南花灯优秀情歌选)专辑,录音已做好。”陈源要梁品珍唱给他听。他很兴奋,左手指做着拉二胡按弦的指法。听完以后他问梁品珍:“你的碟在哪里?我能看见吗?”梁品珍回答:“在您家的电脑上能看见。”陈源高兴地点点了头。可惜碟片正式出版时,陈源老师已去世,未能看到。

笔者曾随梁品珍老师到昆明市梁家河大明星卡拉ok厅听她在这两张专辑中的演唱,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在梁品珍演唱曲目中,一字一板,规范流畅,从她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花灯与云南民歌旋律,蕴含着独特的韵味,以声带情,感情真挚,构建了剧中人物美好的音乐形象。可谓“名角演绎,经典再现”。

由梁品珍主唱的《姑娘栽秧——梁品珍花灯、民歌演唱专辑》和《云南花灯优秀情歌选》两张专辑,不仅进入了张建舟在昆明等地经营的多处卡拉ok厅,而且用于中国联通音乐平台上,省内外、国内外音乐听众都能听到。早在2002年,《姑娘栽秧——梁品珍花灯、民歌演唱专辑》已传到北京。就在这一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在北京举办声乐人才培训班,发通知邀请梁品珍参加这次培训。但因瘫痪在床的母亲需要照顾,梁品珍未能赴会。不过,她将《姑娘栽秧——梁品珍花灯、民歌演唱专辑》寄给培训班。对方回复:“你的演唱达到了高水平,希望你多为我们提供演唱作品,我们吸收你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云南电视台“俏花灯”栏目自2008年至今,不时播放梁品珍演唱的《姑娘栽秧》 《大风刮来竹叶落》等花灯选段。有人说他坐火车出行,从列车播放音乐节目中听到梁品珍演唱的花灯与云南民歌。可以说,这两张演唱专辑,既是花灯与云南民歌继承和传播的载体,又是对已故黄虹、李芹、熊介臣、金重、陈源等云南艺术名家的纪念。

上述业绩,是梁品珍老师依托她几十年的艺术积累,退而不休,奋发进取而取得的丰硕成果。

梁品珍1945年12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从小爱好歌舞。1959年3月,她从昆明市景星小学五年级考入云南省花灯剧团学员班。由金重、熊常惠、姚芝生等老师任教,指导她们学习了《游春》 《大茶山》《闹渡》等花灯歌舞小戏。1962年4月学员班集体保送到云南省戏曲学校六年制花灯科就读。师从李芹、熊介臣、雷琼仙等名家学习花灯表演。在校期间,梁品珍陆续在排练课扮演了传统花灯剧《三访亲》中的苏二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移植花灯剧《小姐与长工》中的二小姐等角色。曾演唱过《巧梳妆》 《姑娘栽秧》 《大风刮来竹叶落》等花灯选段。1965年初,梁品珍被选拔参加文化部委托云南组织的出国演出排练,其中有梁品珍演唱的《阿波毛主席》 《云南出来小马街》,并学习了用缅甸语演唱《中缅边境连边境》;越南语演唱《胡志明颂》 《不屈的西源》。后在毕业前,由梁品珍在大型现代花灯剧《依莱汗》中饰演女主角依莱汗。当时在学校流传一个说法:京剧吴蓉珍、滇剧王玉珍、花灯梁品珍的“三珍”唱得最好。梁品珍唱得好,除了省戏校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外,还得益于昆明八中音乐老师熊慧君的精心指导。梁品珍在省戏校花灯科就读期间,昆明十中李世理老师在本校组建了一支文艺演出队,小学同学戴映雪介绍梁品珍去昆十中辅导歌舞《喜迎春》。在这一校外艺术交流活动中,她认识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正在昆八中任教的熊慧君老师。经多次接触,熊慧君老师得知梁品珍是一个唱歌的好苗子,便在每周日义务为她上声乐课,三年如一日,使她能唱到高音#C3。为此,她写了一篇作文,省戏校兼任语文课的张学成老师将此文拿给花灯科雷琼仙老师看。雷琼仙阅后称赞说:“梁品珍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学生。”

当1966年初毕业分配时,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云南省歌舞团都要梁品珍。听说梁品珍曾主演过大型花灯剧《依莱汗》,时任云南省歌舞团团长的王千曾找她谈话,表示要她参加省歌舞团准备排演的歌剧《娥并与桑洛》。然而梁品珍在一份登记表上如实填写了其父亲被划为右派,遣送到开远卧龙谷农场劳教。这一填写,不仅父辈遭殃,还连带子女受罪。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相关部门将梁品珍分配到地处高寒山区的昭通。

前往昭通报到,梁品珍被安排在昭通地委组建的乌兰牧骑式的昭通山区文艺宣传队任演员。全队有12人,唱歌、跳舞、演戏都行,一专多能。梁品珍经常与其他演员一道,自背行李、服装道具以及演出使用的汽灯,送戏下乡。几年间,她们走遍了乌蒙山岭、金沙江畔。虽然演出工作艰苦,却使她们在为基层群众服务中经受了实际锻炼。有一次到彝良铅锌矿区去演出,梁品珍因额窦发炎、发高烧,仍坚持上台演出,相继扮演花灯小戏《数九春风》中的小莲、舞蹈《洗衣歌》中的卓玛以及演唱《阿波毛主席》,直至演出结束。另一次是昭通山区文艺宣传队与昭通驻军联欢演出,已经怀孕5个月的梁品珍仍上台演唱毛泽东诗词歌曲《沁园春·雪》。配演的是身穿飞行员服装、手拿小飞机模型的军人12个。因服装合适,在场观众未看出梁品珍怀孕的迹象。

沧海桑田,1972年,昭通山区文艺宣传队撤销,论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梁品珍本可以分流在昭通地区文工团,但因个别负责人嫉贤妒能,她无端被整到昭通机械厂当工人,在工厂工作和生活了两年。

相关信息传到昆明,云南省文艺学校花灯科主任李芹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提出:“梁品珍是唱花灯小旦的料,但这样好的艺术人才现在却在昭通当工人,应该将她调回来。”李芹主任对梁品珍的关切,使她的处境有了转机。1974年,韩波校长亲自去昭通联系,将梁品珍调回省艺校花灯科任教。韩波校长叮嘱梁品珍:“如果当地不放,你也回昆明,关系由我来办。”

回到母校,梁品珍担任了花灯唱腔课、声乐课和排练课的教学工作。

适逢其时,著名歌唱家黄虹正要培养云南民歌演唱后继人才,经阳亚洛副校长介绍,梁品珍拜黄虹为师学唱云南民歌。为了提高梁品珍的综合素质,省艺校于1980年安排她到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进修两年。1984~985年,梁品珍相继参加了云南省文化厅举办的云南省首届艺术嗓音声学医学培训班学习和聂耳音乐学校举办的“金铁林教授民族声乐讲座”学习。这一系列学习,使梁品珍在声乐学理上大有收获,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演唱实践。

为了培养素质型、创新型、实用型的花灯表演艺术人才,梁品珍在研究花灯唱腔和声乐理论,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追求具有云南地域民族特色的教学风格。相继参与编写了1974年以来省艺校使用的《花灯教学大纲》 《花灯唱腔教材》和《声乐教材》。她在《花灯唱腔教材》中选用的《十二花》 《绣荷包》 《翻腔》等传统花灯曲调配上新词。其中,有支曲调,将原来的小哥找小妹的内容改变为小小银针亮晶晶,我用银针为人民新内容。此曲后来由云南歌唱家王郁芝带到北京演唱。

在教学工作中,梁品珍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声乐课都是一对一个别授课,花灯唱腔课则以多人上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1997年,花灯科两个班的学生,每周课时16节,教学效果良好。排练课她曾陆续指导学生排练了诸如《刘成看菜》《闹菜园》 《三访亲》 《劝赌》 《黛玉葬花》 《七妹与蛇郎》 《红葫芦》 《刘三姐》《姐弟情》 《江姐》 《花灯大联唱》 《小公鸡落难记》 《天上大雁不离群》等剧(节)目。其中,《花灯大联唱》、《小公鸡落难记》 《天上大雁不离群》相继由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她还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曾在《云南戏剧学术研究》等书报刊上发表了题为《花灯声腔教学浅谈》等文论多篇。1996年,梁品珍撰写的题为《云南花灯学员的变声期训练探索》一文,获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评比提名奖。

然而命运多舛。由于某种原因,直至退休时,她的高级讲师(副高)职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当谈到这段经历时,梁品珍以坚定的口吻说:“吃亏了!但我的文艺事业心不倒。照样追求我心中的艺术,要在艺术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被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1年1月退休以后,梁品珍凭借她自己几10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通过相继出版发行的两张演唱专辑,传播花灯与云南民歌,从而体现了自己的才华与造诣,被誉为“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宝刀不老”。有的朋友还尊称梁品珍为“歌星”。

梁品珍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声乐教学研究会会员。她说:“这些协会作为文艺工作者之家,都曾给予我支持和帮助。虽然我已经老了,仍要尽到自己作为这些协会会员的义务。”

更重要的是:梁品珍在省艺校任教28年,曾教过的诸如杜康、李湘云、李朝辉、马丽、孟虹、高云娥、杨映源、杨惠、罗家荣、周美润、胡镝等学生毕业后成为艺术院校、剧院团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她说:“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艺术人生的最大价值之所在。”

梁品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那些在她成人成才的道路上给予她教诲、点拨、提携、帮助和支持的领导、老师、前辈艺术家和亲朋好友们!

猜你喜欢

花灯专辑民歌
专辑主编
看花灯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