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音乐现状的“快餐化”对音乐心理的影响

2016-04-07杨开倩昆明市官渡区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6年5期
关键词:快餐流行音乐音乐

■杨开倩(昆明市官渡区文化馆)

当代音乐现状的“快餐化”对音乐心理的影响

■杨开倩(昆明市官渡区文化馆)

快餐文化下“快餐”音乐的受众群体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曾经说过“一首歌曲就是一个时代的声音”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带动下,多元思想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音乐也随着踊跃着,紧随社会进步的步伐,满足着快节奏生活人群的需要,这也就是所谓“快餐文化”下的快餐冲击。人们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快感,也冲击着人们人对音乐思想的认知。

在被喻为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往往忽略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的所谓快餐文化的现状下,人们似乎享受着这种文化所带来的方便。因为它是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似乎代表着一种时代性色彩。“快餐音乐”也成为快餐文化下,热量销售的产物之一。

当今这个时代,流行音乐风靡于我们的社会,这是经济增长下传媒迅速发展的结果,随着电视、广播、电影的发展,唱片业也走进了市场,在规模化生产单曲、专辑、CD、MP3、DVD、VCD、MP4的广泛普及下,似乎当今形式各色的音像制品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佼将。

网络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网民的迅猛上升,各类音乐APP的出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根据速途研究院2015年移动音乐市场报告显示,在各类应用的使用率排行中,音乐类应用以77.2%的使用率排在了第四。移动音乐用户的年龄分布:15~18岁的高中生阶段占了全部用户的14%,19~22岁的大学生阶段用户的数量继续增长,到23~26岁初入职场或研究生阶段的用户数量达到顶峰,可见年轻人仍然是流行音乐文化的主流。

流行音乐的深得人心,人们很少会去考虑一首歌所表达的含义,很少深思熟虑地去想音乐内心。因为为了市场下的市场,已经很少有经典的出现,随之的就是旋律好听但是似乎没多久,更好听的旋律有可以代替,就更别说是经久不衰的音乐。

然而,一个时代代表着一代人的思想,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歌曲再传唱,传唱中带着一个时代精神的脚印,并影响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在这个流行的大染缸中,流行的元素打破了传统的风格,更新了更多的音乐欣赏理念甚至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不用质疑的是,这种流行的快餐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在音乐主流中存在着现实意义,艺术商业的失衡,艺术的庸俗化,拜金主义的盛行下,更注重的似乎是娱乐,没有了教化的意义,甚至高雅音乐无人能去欣赏,年轻人对于传统的音乐形式,更是无人问津。金兆均②先生在《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探讨》中所讲的这些由人性和审美的双重变态制造出的亵渎人类尊严和神圣的东西却成功地锁定了为数不少的年轻人,使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与扭曲。这样的“快餐”音乐,着实让人担忧。

所以我们需要的流行音乐应该是:注重原创性和本土化及个性化,注重娱乐功能也注重教化功能,既与商业联姻又能保持艺术的尊严,更好地表达和诠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及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使之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特点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对生活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创作出既有强烈个性,又有鲜明时代气息,并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和喜爱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流行音乐作品。

儒家学说里的音乐与心理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大规模私立学习的教育家,他对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见解。

他在《论语·泰伯》中说道:“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③阐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他认为一个读书人只是知书达理还不行,必须接受音乐的熏陶,才算具备了完善的修养。

《吕氏春秋·季夏妃·音初》里面儒家学说中讲道:“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查其风而知其志,观其智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

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土鳖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yue乐),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涛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好众辟从此产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万民乡方矣。”④。

此文的意思也就是说:大凡音乐,乃产生于人心,心有所感就表现于音乐,而音乐的形成则是由外界事物触动内心所感。因此,听到音乐就知道人们的风俗,考察人们的风俗就知道人们的志向,观察其志向就知道其品德,兴盛衰败,贤能、不肖、君子、小人,都表现于音乐,这是无法隐匿的。

所以说,通过音乐来观察社会,是十分深刻的,土地瘦瘠草木就不能成长,水太急则鱼鳖不易长大,社会风气不良则礼乐就衰落了,是道德败坏的人们所喜欢的,庸俗轻佻糜烂的音乐流行,那么放荡的风气,邪乱的心就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邪乱的感染,那么各种各样的坏事就产生了。所以,君子应该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端正品德修养而从事音乐,以平和的音乐表达和顺的心情。那么,人们的行为,风气就端正了。

所以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来看,音乐对心理的作用是巨大的,好的音乐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好的向导,不好的音乐,靡靡之音,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斗志。所以音乐对音乐心理的影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快餐文化下的快餐式音乐题材对音乐心理的负面影响

一个民族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音乐形态特征。实属快餐文化风靡的今天,人们很少去考虑到音乐文化对音乐心理的负面影响,他们只会考虑到一首好听的歌曲能有好的乐感,随便听听能让自己愉悦就行。然后现在的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所流行的元素更多的是一种描写情爱的歌曲。不管是儿童、成人,甚至是老人,每天耳濡目染的是都是爱来爱去的歌曲,似乎流行元素中情爱歌曲占了很大的比例。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中,追求的是一种速成品,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是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的是在音乐的影响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是无病呻吟下的孤影自怜。这样的音乐对人的心理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对一个民族的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在《吕氏春秋·季夏妃·大乐篇》讲道:“亡国戳民,非无乐(yue)也,其乐(yue)不(yue)。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舞也,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夫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yue)也,若之何哉。”⑤

此文所讲的也是就说危亡的国家,受侮辱的人民,并不是没有音乐啊,他们的音乐不能使人快乐。将要淹死的人不是不笑啊,被判了罪刑的人不是不唱歌啊,疯子不是不手舞足蹈啊,乱世的音乐,就像这样了,君臣失去了本来的地位,父子不能和睦相处,夫妻闹得分裂,人民痛苦地呻吟,在这种情况下从事音乐,怎么可能呢?也就是说音乐的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是一种心理反应,如果一段音乐总是让人低靡,那么怎么可能让人奋进并有好的发展呢?

所以音乐应该是使人安静,快乐,让人从中可以激发一种力量的。

在快餐文化的热潮中嫁接传统文化,寻求根源

一个民族的精髓就是其传统文化,它是世世代代留下来的宝贝,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它都可以得到世人借鉴和学习。

在快餐文化的大浪中,我们不可能改变其现状或是叫停,因为它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社会进程中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应该不忘本,在浪潮中嫁接我们的传统音乐,让被人们遗忘的我们民族的珍宝、国粹,被年轻人去了解、去接纳,并把其与快速发展的流行元素所结合,让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不被陨灭。

我们还可以利用当今高科技资源,可以利用当今传媒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应用的APP,搭配新颖的方式让不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换个角度去欣赏我们本民族传统的声音。

虽然快餐音乐的感染力很强,但是它似乎就只是泡沫文化,没有深远的意义,再加之流行元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全面的,其价值意义不大。为了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知道和明白什么样的音乐才是让自己有意义的音乐,我们应该了解明白音乐的最终真谛何在。

《利记·经解》中所说:“广博易良,乐教也。”⑥音乐是应该用这样的音乐来陶冶性情的,便可以达到宽和朴实、温柔敦厚。音乐之博大精深,我们后人更应该去寻找让自己奋进的乐音来添加人生的色彩。

“歌乐者,仁之和也,这应该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吧。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也是我们享受精神生活的一种媒介。既然上升到精神,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音乐心理可以折射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也是音乐力量之所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去取舍怎样的音乐对自己有用。虽然快餐文化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衍生物,但是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嫁接上属于自己的音乐元素,发展传承我们的本民族音乐。让我们既不被“靡靡之音”所迷惑,也让我们民族的音乐元素在流行的浪潮中流入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不断变更的时代潮流中创作出不仅可以愉悦于人的音乐,还能从中寻到其音乐元素的精华。

结 语

“快餐化”是一个国家高度发展下的必然产物,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上大大地缩短了人们的时间,但往往负面就是“欲速则不达”,难以保障其品质和安全。“快餐”音乐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也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流行音乐给人传递着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音乐不管是什么样的类型,它都是人类获得精神愉悦的媒介,好的音乐应该是融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融入传统文化的血脉,让人心动的同时洗礼灵魂。

注释:

① 选自《百年回声》中的前言。

② 金兆均,满族,《人民音乐》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著名音乐评论家。

③ 选自刘蓝先生的《诸子论音乐》中的第一章。

④ 选自刘蓝先生的《诸子论音乐》中的第六章。

⑤ 选自刘蓝先生的《诸子论音乐》中的第六章。

⑥ 选自刘蓝先生的《诸子论音乐》中的第一章。

[1]樊祖荫.音乐与人.

[2]斯蒂芬·戴维斯.音乐的意义与表现.

[3]陆凌涛.百年回声.

[4]刘蓝先生.诸子论音乐.

[5]金兆均论文.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探讨.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速途研究院.2015年移动音乐市场报告.

猜你喜欢

快餐流行音乐音乐
一只鸡的IPO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音乐
智慧快餐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