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萎缩性鼻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6-04-07夏道伦

饲料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患猪养猪场种猪

猪萎缩性鼻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以患病猪出现泪斑、打喷嚏、鼻甲骨萎缩或消失、鼻骨变形扭曲,并伴随有眼结膜炎等为主要发病特征,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猪出现流鼻血、歪鼻等典型发病症状,严重影响患猪的生长发育,进而会导致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继发感染明显增多,从而给养猪场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但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养猪场户来讲,一般对猪萎缩性鼻炎并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即使是在猪患萎缩性鼻炎的发病期间,虽然养猪场户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少患猪出现流鼻血、歪鼻等萎缩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但患猪却常常伴随出现泪斑、打喷嚏、鼻甲骨萎缩或消失、鼻骨变形扭曲和眼结膜炎等非典型猪萎缩性鼻炎症状均非常普遍,且猪患萎缩性鼻炎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进而会导致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继发感染增多并无明显的改观,同时患猪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并极易引起患猪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如支原体、嗜血杆菌、猪流感病毒等,从而增加患猪的死亡率。一旦猪萎缩性鼻炎在养猪场户中流行,则给养猪场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仍然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养猪场户应对猪萎缩性鼻炎足够重视。

1 病因

引起猪群发生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复杂,其环境因素和病原因子均在萎缩性鼻炎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目前已经确认其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产毒菌株为主要的原发感染因子,且各种应激因素也是诱发猪群发生萎缩性鼻炎的重要原因,如营养缺乏、不同年龄的猪群混群饲养、猪群饲养密集、拥挤、过冷、过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猪群长期饲喂粉料导致粉尘呛鼻等都可诱发此病。而猪患萎缩性鼻炎后则会严重损害其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患猪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则极易导致其他病原菌如支原体、嗜血杆菌、猪流感病毒等感染,从而增加患猪的死亡率。

2 传播途径及症状

在自然条件下,猪萎缩性鼻炎对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2~3月龄的猪群较为多发,其猪群的发病率一般随着猪的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犬、猫、鼠、人均可带菌,故也可能成为其传染源。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带菌母猪可通过接触,经呼吸道传播给仔猪,不同月龄的仔猪可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各种应激因素可使猪群的发病率增加,猪群饲养管理不良、圈舍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拥挤、缺乏运动,饲喂猪群的饲料营养单一以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猪群长期饲喂粉料导致粉尘呛鼻等则常易诱发猪萎缩性鼻炎发生,且常常加重猪病的演变过程。

一般患猪的主要发病症状为:病初患猪时常打喷嚏,并伴随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患猪在睡觉时常打呼噜,并常从鼻孔中流出黏液或脓性鼻液,由于鼻炎症状的刺激,患猪常常喜欢在栏舍的墙壁上和其他物体上蹭磨鼻子,患猪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并常常伴随有眼结膜炎发生,由于患猪不断流泪,其泪水与尘土黏积,容易导致眼眵积聚于眼角而形成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从而呈现褐色或黑色泪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也是具有特征性的猪萎缩性鼻炎症状。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患猪的鼻腔分泌物增多,甚至会导致患猪出现流鼻血等症状。一般患猪的病程经过几个星期后,患猪的鼻炎症状会逐渐消失,并伴随有鼻甲骨萎缩变形的症状出现,常常可发现患猪的鼻梁皱纹明显增加,且患猪的鼻腔常常歪向一侧。猪患萎缩性鼻炎后,虽然其患猪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该病不仅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而且发病的患猪还常常带菌并成为新的传染源。

3 临床诊断

猪萎缩性鼻炎常常可根据其患猪的临床症状、病死猪的剖检病理变化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剖检患萎缩性鼻炎病死猪的变形鼻部,将沿两侧第1和第2臼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可见鼻甲骨卷曲变小而钝直,鼻中隔歪曲,有的病猪鼻甲骨萎缩消失,使鼻腔形成一大空腔,其鼻腔内常有大量的黏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其病理剖检是目前诊断猪萎缩性鼻炎最实用的方法,有条件的养猪场户也可借助于X射线作为辅助诊断。

4 防控措施

养猪场(户)要有效地防控猪萎缩性鼻炎,必须综合考虑其猪群的饲养管理、营养、环境卫生、免疫接种、药物防控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使猪萎缩性鼻炎得到有效的控制。每个养猪场户从开始养猪之日起均应对猪萎缩性鼻炎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事先做好以下相关的综合防控措施。

4.1引种

养猪场(户)应做到不从猪萎缩性鼻炎的疫区引进种猪,即使是从猪萎缩性鼻炎的非疫区引进种猪,也需及时做好引进种猪的严格检疫隔离饲养措施,需待确定种猪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种猪引进后并提倡自繁自养,如一旦在种猪群中发现有疑似萎缩性鼻炎的病猪,应及时将疑似病猪作淘汰处理,并做好其他猪群的隔离消毒工作,严防病情扩散。

4.2饲养管理

应加强对猪群的饲养管理。给猪群饲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尽可能减少饲料营养片面而导致猪群诱发萎缩性鼻炎发生的几率。经常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干燥、温暖,并提倡使用湿拌料喂猪,且注意保持猪群饮水清洁。尽可能减少猪舍内的尘埃,猪舍内应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猪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使用安多福万金水带猪进行严格的环境消毒,大力推广全进全出的养猪制度,前一批育肥猪出栏后,应空栏两星期并对栏舍进行全面消毒后,再统一进栏新一批育肥猪,防范前一批育肥猪在猪舍遗留病原菌给后一批育肥猪带来安全隐患。

4.3严格免疫

对猪群应制定严格而规范的免疫程序。据临床试验表明,猪群接种猪萎缩性鼻炎、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可有效地降低猪群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且应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制成的油佐剂二联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也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一般妊娠母猪应在产前两个月和产前1个月分别免疫接种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灭活油乳剂二联苗1次;对免疫接种后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应分别在仔猪4周龄和8周龄各强化免疫接种1次;对未免疫接种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应分别在仔猪1周龄、4周龄和8周龄各免疫接种1次;对种猪一般每年春秋各免疫接种1次,即可使猪群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在对猪群免疫接种疫苗时,由于给猪群皮下免疫接种注射疫苗极易引起注射部位产生肿包,并易引起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从而影响其疫苗的吸收,进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接种效果,因此,在给猪群免疫接种疫苗时,建议采用颈部肌肉深层免疫接种注射。对于仔猪免疫接种,由于所免疫注射的疫苗用量少,为了防止仔猪注射后的疫苗外渗,建议采用较细的9号注射针头,按照“慢推快拔”的注射要领,即可收到良好的免疫接种注射效果。

4.4药物预防与治疗

在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季节和猪萎缩性鼻炎流行的养猪场户,养猪场户可通过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的药物提前添加于猪饲料中用于预防猪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如无药敏试验条件的养猪场户,对未出现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的猪群,可在其饲料中添加大环内脂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给予预防性用药防控,如在饲喂猪群的饲料中,可添加磺胺嘧啶400~2 000 mg·kg-1饲料,或添加土霉素400~1 000 mg·kg-1饲料给予预防性用药;为预防哺乳仔猪早期感染猪萎缩性鼻炎,可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在饲喂母猪的饲料添加磺胺嘧啶100 g、土霉素400 g·t-1饲料给予预防性用药;哺乳仔猪在出生3周内,最好应注射敏感性抗生素药物如土霉素注射液3~4次,或采用鼻孔内喷雾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周喷雾1~2次,每个鼻孔内喷雾0.5 mL,均可收到明显的防控效果。

但在对猪群提前使用预防性用药防控猪萎缩性鼻炎时,必须提醒养猪场(户)注意的是虽然提前在饲喂猪群的饲料中预防性添加一种或多种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对防控猪萎缩性鼻炎和促进猪群的生长均是有益的,但在饲喂猪群的饲料中如若长时间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则易导致猪体内产生耐药性,且容易造成猪体内的药物残留,尤其是在疾病流行时期和育肥猪临近屠宰前,预防性用药则更应慎用。

猪群一旦发生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时,可使用磺胺类药物和其他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磺胺噻唑钠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卡那霉素注射液等,且每种药物的治疗时间应以连续治疗5~7 d为宜,并注意配合局部治疗用药,如用卡那霉素注射液进行鼻腔喷雾,一般均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也可在饲喂发病猪群的饲料中混拌相应的磺胺类药物和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如混拌磺胺二甲基嘧啶100 g、青霉素50 g、金霉素100 g·t-1饲料中,连续饲喂治疗3~4周,局部治疗用药则可选用鲁格氏液、或1%~2%硼酸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或2%明矾液冲洗患猪的鼻腔,或选用大蒜汁给予患猪滴鼻。

中草药对防治猪萎缩性鼻炎亦有较好的疗效,可选用辛夷、黄柏、知母、半夏各40 g,栀子、黄芩、当归、苍耳子、牛蒡子、桔梗各15 g,白藓皮、射干、麦冬、甘草各10 g,研为细末后,分成2等份,早晚给患猪各喂服1份,连续用药7~9 d(以上用药量是猪的体重约在25 kg 1 d的用药量,养猪场户可根据患猪的体重大小合理掌握其中草药的用药量)。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夏道伦)

猜你喜欢

患猪养猪场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