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四螺旋”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16-04-07刘进兵王瑶琼赵良忠
刘进兵 王瑶琼 赵良忠
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四螺旋”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刘进兵 王瑶琼 赵良忠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硕士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对专业硕士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邵阳学院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根据本校特色和地方企业特点构建了“四螺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的工程技术能力。
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食品安全方向 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它是影响农业、食品工业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目前而言,食品行业集中存在“三低两缺”,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入市门槛较低,检测和监控手段水平较低,缺乏食品质量安全培训和监管专业人才,缺乏维护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为了改善食品行业现有的诸多问题,不仅需要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更需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新型劳动的实干人才[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从1991年我国设立的首个专业学位开始,专业学位迅速发展,种类不断增多、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培养模式逐步优化。专业学位的大力发展可以为国家输送技术型、创造型、应用型的人力资源,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坚持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存的模式。且近十年来,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2]。但由于专业学位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走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套路,达不到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进而出现“换汤不换药”“雷同”等现象[3-4]。
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全做好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准备工作,很多高校只是简单沿袭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导师体制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均缺乏专业学位应有的教育方式。其次,大部分专业型学位研究生长期进行研究性质的工作,一线实践操作的时间短,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达不到国家设立的培养目标,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再者,由于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及合理的考核方式,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同度低,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调剂后的结果。第四,缺乏符合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要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5]。
为了解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国家逐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施改革。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邵阳学院成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试点工作单位,食品工程、机械工程2个领域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其中食品工程领域设果蔬清洁加工、生态酿酒、食品安全三个方向。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体系的建立、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质量的考核以及导师的遴选都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6];逐步建立起学校为基础、企业为主导、项目为载体、技术中心为平台的“校企协同、项目承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四螺旋”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导,以双导师为主责,师生协同创新”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1 搭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基地,是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实践教学基地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邵阳学院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依托企业建立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学校财力有限,不能购买所有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特别是生产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专家的实践经验,达到学习先进技术和训练动手能力的目的,把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能力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作为食品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一个方向,要体现“精食品” “强检验” “强管理”的培养要求,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新形势,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于食品安全方向实践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一些不便于观察、复杂的实验,以及工程类、生产设备复杂昂贵的实践教学课程或实践教学项目,可以借助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装置,提高研究生的感性认识,达到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开放性研究课题、创新技能大赛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适应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探索研究工作,为企业革新技术排忧解难。
邵阳学院现有 “豆制品加工技术应基础用研究基地” “湖南省酿酒工程技术中心”“邵阳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5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依托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华泽集团、北京康得利食品机械公司等10余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提供了保障。
2 创新培养机制
全日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企业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培养具有以下特点:校企联动,企业参与度高;在培养过程除了要满足学校要求外,还应满足市场和食品行业的需求;应以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方向。
根据国家“择需、择优、择急、择重”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所以评价体系要以社会和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社会青睐的研究生;逐渐完善“以学校为基础,企业为主导”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核心体系,强化“利益共享、责任均摊”的校企联动培养机制,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建立研究生自我评价、第三方督导、系及学校考核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在学位论文评审上,侧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校外专业技能人才、社会企业等参与考核,建立多样化质量评价体系,以适应不同职业的特点。加强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评估比重,具体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科研素养等多个方面,这些评价项目可采取由校外导师和社会相关人士组成专家组来进行考核。追踪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状态,包括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地位、创新成果、对单位发展贡献等,不断总结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有益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导师是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导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高质量的导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的关键,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立也是一个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熟的标志。双导师制的落实更是培养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的关键,导师必须具有培养工学硕士的相关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从事组织工程项目的经历,导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论文的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导师的工程经历是培养学生解决食品安全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保障。邵阳学院按照团结协作精神强、学术思想端正、工程经验丰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遴选原则,充分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初步建立了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
3 构建“四螺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各环节衔接不够,层次不清,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够,缺乏具有足够工程训练经验的指导老师;实践教学平台落后。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大部分要到相关企业工作,因此,抓住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食品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断促进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进而逐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邵阳学院以加强职业性、强化实践性为培养目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建立校企“两个培养主体”,通过优化教学组织,构建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四螺旋”培养体系,安排学生进入依托企业技术岗位,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或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理论课程学习,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本理论,采用笔试、查资料、写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等方式进行考核,在学期末,学位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技术岗位实践,要求学生熟悉工厂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工厂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及产品检验,主要由校外导师负责考核,并与企业导师协商确定研究生创新课题。带着在工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回到学校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习选修专业方向课程,为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研究贮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完成选修课程学习后,安排8周时间让学生去到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让学生参与校外导师所在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和生产技术革新,使学生掌握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校内外导师共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三学期开学初,安排8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工艺改进及过程控制、技术改造、产品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技术改造的思路、方法,融于企业的技术团队和企业文化中,为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第三学期后半学期正式进入毕业论文阶段,毕业论文题目来源于校外导师企业的工程技术项目或新产品开发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或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毕业论文的指导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完成。校内导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企业导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深的认识,二者协调指导,为高质量完成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提高保障。在论文研究实施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分别把握好理论和应用技术关,使其能够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并随时检查工作进度,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4 结束语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改革,邵阳学院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四螺旋”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实践为主导,以双导师为主责,师生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实践过程贯穿整个培养阶段,效果良好,研究生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工艺改进的生力军。
[1] 朱正宁,潘思轶,马美湖,等. 食品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13(8): 101-104.
[2] 倪英. 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 (11): 184-185.
[3] 刘鸿. 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J]. 江苏高教,2002(6): 116-118.
[4] 周晓娅,康飞宇,高述珉. 对清华大学42篇工程硕士论文的评价与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 32-35.
[5] 郑坚强,纵伟,张丽华,等.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农产品加工,2014(4): 74-75.
[6] 赵良忠. 校企协同、项目承载式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邵阳学院食品工程领域为例[J]. 海峡科学,2015(4):84-86.
湖南省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5B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