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6-04-07郭春贵
郭春贵
(昌黎县黄金海岸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郭春贵
(昌黎县黄金海岸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7)
目的探讨分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3%与观察组94.81%相比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泮托拉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急症,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而引起的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呕血、贫血和黑便等,若大量失血会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肌体的细胞缺氧,血管受损,造成患者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1]。治疗主要以补血止血为主,应用奥美拉唑、凝血酶和泮托拉唑等药物[2]。近年来,随着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的升高,临床应用药物也在不断更新。我院针对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和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男39例,女38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5.3±7.4)岁;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溃疡27例,胃溃疡32例,胃粘膜出血10例,胃癌3例,其他出血5例;对照组男37例,女39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2±7.1)岁;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溃疡26例,胃溃疡31例,胃粘膜出血10例,胃癌3例,其他出血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患者常规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泮托拉唑,2次/d。观察组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奥曲肽,持续静脉注入,2次/d。患者输液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一天内出血停止,血压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两至三天出血停止,脉搏、血压接近正常;无效:患者通治疗后超过三天仍存在活动性出血,血压及脉搏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3%与观察组94.81%相比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近年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人数增多,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此病的原因有胃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以及胃癌等[3]。临床上常选用药物治疗,应用保护胃黏膜、控制胃酸以及止血补血等药物。泮托拉唑可以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具有一定安全性,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奥曲肽不断应用于临床,此种药物具有止血、保护胰腺细胞、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可以使胃泌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安全性高[5]。据相关研究报道[6-7],采用伴托拉哇联合奥曲肤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缩短了止血的时间、提高了患者胃中的酸度值,治疗的有效率也大大提高,并且不良反应率较低。本研究通过对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和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应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止血效果好,治疗的有效率也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孙秀琴.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9(26):396.
[2] 徐延科,张巧荣.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5):106.
[3] 张小敏.醋酸奥曲肚联合奥美拉哩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04-105.
[4] 孔凡国,马 媛,亓伟伟.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2-63.
[5] 梁 奇,马代全.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1):22-23.
[6] 杨海燕,涂志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12(1):1153-188.
[7] 王 芳.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2,18(24):3350-3351.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73.2
B
ISSN.2095-6681.2016.27.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