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入库公检的改进建议
2016-04-07赵光全
赵光全
2014年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纤检机构认真履行棉花质量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然,通过近两年来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中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具体实践,我们发现参与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中存在一些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关重要。
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在线测回潮问题。少数企业在在线测回潮、条码仪上做手脚,为了降低成本,人为降低水分。
2.少数企业在棉包重量和计量器具上做文章,出现棉包亏重现象。
3.企业条码仪打印上仍存在以下问题。条码打印出条码纸外;条码打印机跳纸,连过几个号不打印,条码号不连续,有缺号、漏号现象;条码出现错误或断针,电脑不认,输不上去,位数不够32位或中间缺少零位等;个别企业条码打印划道特别严重,打印机断针,录入人员无录入,有的一筐10个样品中2至3个条码无法录入;少数企业条码上涂墨、条码上污染等现象录入人员无录入,有的录入人员用湿布擦拭干净后才能录入;少数企业条码被夹包机夹坏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2014年,2015年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是仍很严重。
4.机采棉与手摘棉混批加工。我们在棉花仪器化感官检验过程中发现少数企业将机采棉与手采棉混批加工,因加工类型不同手摘棉录入进去了,一部分机采棉不能录入,导致检验周期超期限,耽误检验时间。我们通知棉库和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某企业-1611批和-1511批共186个样品,其中-1611批85个样品手摘棉,-1511批101个样品机采棉不能录入。
5.棉花收购加工后期,少数企业棉花混等混级收购、加工现象严重。少数企业在棉花收购后期,收购了一些低等级的棉花,加之后期管理放松,企业开始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在一批低等级的棉花中有白棉3级(31)、白棉4级(41)、淡点污棉1级(12)、淡点污棉2级(22),还有黄染棉1级(14)、有的还有黄染棉2级(24),在加工质量有中(P2)、差(P3)现象,使感官检验人员分级很麻烦。
6.企业转圈棉问题。少数企业为了套取补贴虚开籽棉收购发票;出现内地棉倒流新疆交售,形成转圈棉现象。某企业任务号下来是500个包,申请中纤局增加了包数。
7.企业有超轻、重包回包现象。企业由于打包操作人员不熟练,或管理松懈工作责任心不到位,生产时产生了一些超轻、重包。
8.机采棉加工质量问题。机采棉由于采摘方式不同,机采棉杂质大,我州2015年棉花由于中期气温高,棉花长度偏短、马克隆值普遍偏高,企业为了保长度,没有大清大排,机采棉加工质量有所降低。
9.没有进行皮清机、籽清机大清大排的棉花,加工质量中(P2)、差(P3)均有,颜色级有白棉3、4级,淡点污棉1级(12)、淡点污棉2级(22),影响棉花颜色级。
棉花监管仓库存在的问题
1.棉花监管仓库取样问题。仓库取样重量问题、送检的样品量少,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的样品只有70g、80g重,重量远远低于国标要求的样品重不低于125g,影响HVI检验;未按国家要求取样、样品表面形态破坏,抓扯卷成团,形态难看,索丝增加,影响棉花颜色级和加工质量检验;仓库取样时,有时下雨,棉花被雨淋湿了,有时仓库取样时下雪了,棉花上有雪,装在样品袋里,在棉花仪器化感官检验时发现棉样少数样品上还有水;个别仓库取样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样品掉在雪里了、地上了将棉样污染了。
2.仓库取样条码存在以下问题。仓库取样时条码丢失严重,有的有样品无条码,有的一个样品里放两三个条码,感官检验人员有时一天都在找条码,查缺号;取样人员不小心将条码纸撕掉一部分或者撕烂了条码,以致条码不全,公检时无法输入条码,录入人员只有查缺号补录;仓库取的样品数量个数不对,如申报单上186个,实际出样后只有185个,数量不符;少数仓库取样未按国家标准要求将条码纸夹在棉样中间,有的将条码折叠、卷曲,公检时不好录入条码,有的将条码放在小样袋口,容易丢失条码。
3.仓库在样品交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棉花监管仓库与实验室交接时间有48小时以上超期现象;交接样品数量对不上,如精河海洋库一批棉样186个,实际只有178个,少了8个样品;监管仓库有混批现象,有的将两批棉样混装在一起了;申报单数字填写错误,如申报单号65225141109批186个样品,由两个批次组成,实际2212批144个样品,2312批44个样品,共有188个样品;申报单号填写错误,如申报单号65225141128批号,录入人员扫描为65228141131号;样品交接单签名不齐全,有的末签名就拉来了;重复抽样,如某企业一批棉花147个样品,实验室已发布,后又拉来检验;监管仓库重量检验后录入不及时,导致感官检验时延期,重量不在检验中,有时仓库下班了,不能录入等。
自用棉存在的问题
1.自用棉取样不及时,存在超期现象。
2.取样重量问题、送检的样品重量严重不足,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的样品只有30g、40g重,重量远远低于国标要求,样品重不低于125g。
3.丢失条码严重,缺号严重。
4.自用棉个别企业存在转圈棉问题。
实验室在感官检验时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1.棉花监管仓库申报单号与企业条码上的加工批次号不一致,应该将仓库申报单号与企业条码上的加工批次号统一起来。因为不统一,在拉样、出样时不注意混批了,感官检验录入时发现混批了无法分批。不是同一企业可以,同一企业就无法分批。
2.感官检验人员和录入人员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软件方面培训少,知识欠缺。实验室只重视对HVI信息化管理进行培训,忽视了对感官检验人员和录入人员的培训。HVI信息化管理人员与感官检验人员是脱节的。如我们感官检验人员和录入人员在录入完一批棉花后刚开始时不知道确定没有。如果没有确定,HVI操作时显示为未感官,最后导致检验超期。
3.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软件上不足。感官检验和录入完没有确定完毕项;棉花监管仓库与拉样验收时间与感官检验录入时间在软件上设置不合理,因为录入人员在录入时电脑显示为棉花监管仓库与拉样验收时间,录入人员在录入时要每次改日期,容易出错。
4.在感官检验时发现回潮高问题。在感官检验前期,9、10、11月棉花回潮大都在6.5%以下,11月以后天气变冷下雨、下雪后,回潮偏高,我们就要预处理。标准要求棉花6.5%以上就要预处理,要求吸湿平衡。回潮在9%、10%以上预处理了,那回潮在6.5%~8.5%的有的没有做到全部预处理。
5.对样品重量严重不足、不符标准要求的,感官检验人员有权拒检。我们一般处理就是整改。经常有仓库取样重量不足。
6.在感官检验中,对异性纤维检验重视不够,有的没有做到包包检验。在备注中我们应有文字描述,如毛发一根、色线一根,防止异性纤维录错,把没有录为有,每批录完后应检查。
7.在感官检验中,对颜色级检验重视不够,有的没有做到包包检验。以前是感官等级检验,现在颜色级检验,以HVI检验为准,因此对颜色级检验不够重视。
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策宣传,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一是防止异性纤维混入,全力整治在采摘、收购、加工中混入异性纤维。二是确保条码信息准确、条码打印规范,及时更换色带,调整色带与条码纸的位置,避免出现条码打印不清楚,出现断痕,条码打印不完整等现象,企业在夹包时注意不要把条码夹坏。三是严禁企业棉花混等混级收购加工现象,机采棉与手摘棉不能混批加工,要单独组批。四是防止企业转圈棉问题。加大对转圈棉的专项检查力度,对纺织企业所属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自用棉要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监管,确保其棉花用于企业纺纱。
2.要加大对棉花监管仓库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入库公检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原因、方法、措施,并加强入库公检工作质量的管理和考核。二是加强入库公检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所取样品重量、送检的样品重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样品数量、样品交接及时准确、无误。三是加强棉花监管仓库临时聘用人员对棉花专业知识的培训,了解一些国家标准要求。
3.纤检机构要认真执行棉花质量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进一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深化改革,全力以赴做好新疆监管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努力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大局,提升纤检机构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要确保公证检验样品的真实、可靠、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性。棉花公证检验数据要全面、科学,有利于纺纱企业用棉质量稳定和通过公证检验数据配棉,促进纺纱企业发展。二是检验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检验,颜色级检验、异性纤维检验做到包包检验。在感官检验时发现棉花回潮偏高,在6.5%以上,我们就要及时预处理。三是加强对感官检验人员和录入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软件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四是纤检机构要重视对棉花收购、加工后期,少数企业棉花混等混级收购、加工现象的管理。五是年终要对企业收购、加工、销售的棉花情况进行查账,防止企业弄虚作假,防止企业转圈棉问题。六是规范企业质量经营行为,建立长效机制。七是严把棉花仪器化公检质量关,提高社会影响力。
(作者单位:新疆博州纤维检验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