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冰

2016-04-07

全体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冰球红魔球队

放弃双职业做一名专职冰球教练,对于赵昂来说是最近几个月的事。做出这样的决定一点儿都不难,行业发展得太过景气,让人实在无法拒绝。

在整个中国,打冰球的成年人都不多。用赵昂的话说,如果现在把全国20岁左右的适龄球员都凑起来,也能凑出那么一个队;可是像他这个岁数,26岁左右的人,把国家队的都算上一共也没有几个人,组一支球队都难。

但在青少年层面,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了。

平日里,赵昂在北京新世界商场的地下冰场里教冰球,作为“红魔”俱乐部的初级教练,他主要负责初学者的启蒙训练,并把已经入门的学员送到更高水准的队伍中去,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一到两年,随着学员不断增多,他的工作越来越忙,收入也变得更可观。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也就由不得他继续把这样一份工作当兼职了。

冰球在国内如此不普及,即使很多看过比赛转播的人,也没见过真正的冰球是什么样子,通过电视屏幕,你只能看到一个黑色的扁圆疙瘩,在充满碰撞的球场中飞来飞去。在现场,因为速度太快,普通人甚至很难看清这个小玩意的运动轨迹b

尽管全社会的普及程度不高,但是在北京这座城市,冰球得到相当数量中产家庭的宠爱。冷门项目的好处是没有官僚机构干预,纯民间运作只需遵循市场规律发展。最近几年,以4到14岁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目标人群,冰球终于迎来了黄金期。

在所有的冬季运动中,冰球的地位不亚于夏季运动中的足球,每届冬奥会,男子冰球都是最受关注的压轴项目。而在职业体育领域,冰球也是最为商业化的冰雪运动,北美和欧洲都有成熟并且极受欢迎的冰球联赛。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昂贵的运动。

一套最普通的冰球装备1.5万元左右,平时一节训练课的费用一般也要200元——这只是最基础的支出,实际上,绝大多数学员都会单独请教练加课,报名参加各种比赛,一年下来,花费最少也要十几万人民币。如果再参加一些出国的比赛或者夏令营等活动,能在冰球上花的钱几乎可以说是上不封顶。因为儿子喜爱而逐步成为冰球专家的著名导演英达也曾说:“打冰球的花费即便对我这样的家庭也算不菲,器材、装备的耗损、更新都挺费钱,请教练、上冰场也都要钱。”

高消费一点也没有阻碍最近几年冰球的火热,甚至在先富起来并且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们眼里,属于这项运动的“高端”也构成了另一方面的吸引力。

除了昂贵,冰球学起来还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一个零基础的孩子起码要学一年,才能真正把这项运动玩起来。事实上,对于那些刚刚三四岁,还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人一开始连滑冰都不会。“基本上上冰开始都是站不稳的,我们教的一大半是站不稳的。不过滑冰很简单,一次都没滑过的孩子,大概一节课到两节课,就能差不多的在场上自由地滑了。不能保证说不摔,但是基本上行走就不成问题了。”赵昂说。

会滑了之后,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冰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单是个人技术,就要分别掌握滑行和杆上技巧两门课程。简单的滑行是没法应付冰球比赛的,在开始杆上训练之前,孩子们先要熟练冰场上各种需要用到的进阶动作——加速、急转、刹车、压步等等等等。由于孩子都非常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们的溜冰技术往往比在地上跑还要娴熟。

当这些滑行动作都掌握了之后,才会一点一点地开始加杆上的动作——而且不会一次加很多。对于大多数天赋一般,一周进行两次训练的孩子来说,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正式进入杆上的训练。

“中国的孩子跟国外还是有区别的,国外的孩子可能更重视杆上的东西,但是中国的孩子很重视滑行。就是侧重点不一样,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赵昂说。

今年冬天,北京有不少称得上寒冷的日子,这是属于冰雪的季节,特别是对于这座刚刚赢得冬奥会主办权的城市。

高碑店的一座冰场内聚集了二十几个高矮不一的孩子,这些学员大多在10岁上下,齐刷刷的专业冰球装备覆盖在他们娇小的身体上,显得非常有安全感。套在装备最外面的,是一件罩袍,上面画着一个形态卡通,神似小龙虾的红色怪物,这就是球队的标志“红魔”。

球队的主人叫韩迪,也是一名冰球教练,“红魔”的队服和吉祥物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在高碑店这座冰场,他经营冰球俱乐部已经有很多年时间。

孩子们在场上异常“勇猛”,光滑的冰面和耀眼的冰刀带给了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拥。有的速度与灵活。在高速运动中,小冰球手们一娴熟地用球杆带球前进、变相、传球、配合,直至完成射门。场边观战的家长们看得更是兴高采烈,在看上去都差不多的学生中点出自家孩子,脸上满是自豪。

场地中间的主教练是名外国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穿梭在学员中间,不时地拍拍这个,点点那个。训练一开始,他在场边的战术板前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之后孩子们就被分散到整个冰球场上,磨练自己的技巧。

别看不少学生几乎没有球杆高,但是在冰面上,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像模像样。

最小的学员只有6岁,个子比其他人矮上一节,罩在鼓鼓囊囊的冰球服里,圆滚滚的极为可爱。虽然人小,偶尔也会摔倒,但他的滑行技术非常娴熟,足以跟着哥哥们完成看上去并不简单的训练科目,加速,转弯,绕开障碍挥杆射门,每一个动作都不在话下,甚至因为个子小,看上去在灵活性上还略胜一筹。

这座冰球场是“红魔”平时主要活动的地方,从新世界“毕业”后还想继续学习的孩子会来到这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很多人在这里学了五六年,都是跟随着冰球一起成长,技术也突飞猛进。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一年能打的比赛,比国内很多职业联赛的职业运动员还多。

经过数年发展,北京的青少年冰球联赛已经自成体系,光北京冰球协会组织的联赛,各级算别下来,参赛球队就有100多支,一年的比赛超过千场。像世纪星、虎仔、小狼、包括红魔这些有一定规模的俱乐部的球员,平日里每周都有一到两场比赛可打,一般一个孩子一年至少要打个三四十场。这还不包括小规模的一些邀请赛,以及出国进行的国际邀请赛。前不久,赵昂就带着一批孩子去了一趟加拿大,20天的时间打了将近10场比赛,类似的赛事如果参加起来,数量也非常可观。所以说,尽管是青少年又是业余性质的学球,可这些打冰球的孩子们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水平自然提高得也快。

北京冰协的联赛从6岁到12岁,每两岁为一个梯度分为多个年龄组,每个组别还有选拔和竞技两个级别,选拔组的球队相对水平较低,竞技组的则要厉害不少。据说,大多数竞技组的队伍每周的训练时间都在600到800分钟,他们的技战术水准相当成熟,与选拔组的球队几乎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在过去不分组的时候,甚至打出过二十几比零的高分,这样实力悬殊的比赛也就没了意义。这两年;由于参赛队伍增多,按水平划分了组别,比赛也精彩激烈了不少。

让韩迪很自负的一点是,红魔的孩子每周的训练时间基本都只有选拔组的水平,平均一周100多分钟,而且因为人不多,基本上所有孩子都会去参赛,不存在队内选拔。但他的球队,却一直能够参加竞技组的比赛,而且成绩保持在中游。

“我们没有那么功利,希望孩子通过这个冰球能交到朋友,能性格开朗,能友善。不是说光学打冰球,光是竞技,光是你给不给我传球或者对我怎么样。我们很多其他的活动,我们的训练营也很丰富,也不光是冰球,我们综合了很多因素,都是通过孩子自身出发的。”韩迪说。

不同的家长送孩子来学习冰球的目的不同,也确实有认为他这支球队节奏太慢,出不了成绩,而转投其他俱乐部的学员。不过,更多的还是慕名而来找他学习的,在有来有往的人员流动中,来学习的孩子总数一直在增加,到如今,韩迪自己已经渐渐带不过来了。

红魔的外教是捷克人,在意大利打过10个赛季的职业联赛,在欧洲开过冰球学校。他曾给中国国家队担任外教,之后与韩迪私交一直不错,现在他在捷克驻华大使馆工作,常驻中国,也就可以经常来给韩迪帮忙带学生。

老外的训练自有很多独到之处,对待孩子的办法更多,这点不但保障了红魔的训练质量,也让韩迪非常佩服。

对于他们这些从业者来说,冰球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韩迪最开始搞冰球是在2006年,那时候冰球还是个离普通老百姓相当远的稀罕物,更没有如今红火的联赛,“当时全北京可能也只有一两百打冰球的孩子。”韩迪说,“可能都没有那么多。”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北京两三个队,不到100个人。每个队有个20来个人。那个时候冰场也不多,学的人也很少,非常非常小众。”

起步时,这个项目冷僻又昂贵,很难有家长仅仅单纯觉得好玩就投入巨资让孩子参与。最初韩迪的招生对象主要来自海归家庭,家长比较了解这个项目并且孩子真的有兴趣,或者之前在国外就一直打冰球的人,从国内开发全新的生源相当困难。

情况在2008年左右逐步好转,可能是北京奥运会拓宽和国人的视野,也可能是有钱的中国人确实多了,总之从那时开始,韩迪生意开始好了起来,来学球的人越来越多了,球队也越来越像样了。

到2014年,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拿到冬奥会的举办权,学冰球的孩子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可能跟冬奥会有关系,再一个,这个项目口碑不错,口口相传。”韩迪说。“我这两年已经没法教新的学生了,都是慕名而来学冰球的,来找到我,然后我现在在新世界那个滑冰场,也有几个初级的教练,消化队员,然后往我这个球队里面输送。”

真正的好时候其实还在后面。

不管是俱乐部的学员还是冰协组织的比赛,参赛者的年龄段都集中在6到12岁的少年,这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当一个热爱冰球酌孩子小学毕业后,他几乎面临无球可打的境地,很多人也被追逐步远离这项运动,因为条件所限,能坚持下来的实在少之又少。

但这种情况已经慢慢开始在改观,北京已经开始有中学试点招收冰球特长生,组建冰球队,这种情况逐步会拓展到大学,为学冰球的孩子提供一个上升通道和继续打球的机会。

“现在中国是这样的,尤其是头两年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孩子到12到14岁以后没球可打。现在要好一点,因为高中和大学的球队都在建,现在101中学正在建立冰球的特招,其实前景是不断向前滚的。就相当于这波孩子打上去,上边就把队已经建起来了。可能这波打完,下一波又顶上去,就是这样的。”赵昂说。

在市场经济领域,大量的需求自然会创造供给。随着打冰球的人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火,自然会有更多机会提供给所有人,无需为此担心。毕竟,冰球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迄今为止也还是个非常小众的项目,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的冰球发展,不要说跟世界主流,就是跟近邻日韩,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去年‘十一有一个邀请赛,我去吹的比赛”,赵昂说,“上海的队,四川的队,韩国的队——韩国这方面其实很好,那些来参赛的普通球员,就是一样是12岁,比咱们平均身高高半头。这个很可怕了,12岁的男孩比我都高。”

“他们是专门选拔的还是整体就这样?”

“我不清楚,但是好像是人家平均就是高,还是存在差距的。而且韩国跟日本是能进到前16强的,比如冬奥会,他们的实力是有可能打进去的,但是现在中国,B组,现在可能也就到那了。”

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冰球也是如此,就在眼下,巨大的从业人员缺口已经形成,也给了很多学冰球的孩子更多的选择余地。“现在很多孩子打着冰球还学着裁判,裁判这块是很稳定的,因为这东西专业性质比较强,如果不是自己打过冰球的人,想学冰球裁判非常难。有些孩子想往上继续学的,就考裁判去,考完了裁判有的比赛他们也就帮着吹。”赵昂说。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这项运动的参与者,更多都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这让冰球在中国的前进步伐变得更加稳健,不会因行政部门的决策,运动式的兴起,又坍塌式的消亡。

“兴趣不旺盛的都不练了。”在球场边看着场上正进行着教学比赛的孩子,满头是汗的韩迪平静地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学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刚开始学的时候,都挺弱的,但是慢慢学起来,他们走进去了学进去了之后,就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呢聪明,有的脾气比较爆。有的挺坏,有的淘气,有的比较执着……反正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真心喜欢这项运动的。”

猜你喜欢

冰球红魔球队
Ice Hockey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外媒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俱乐部球队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