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对比阅读实现高效教学

2016-04-07全远姬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籍纳兰性王安石

全远姬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将两种或多种材料进行对照阅读,比较作者的选材和立意,分析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课文有更充分、深刻的认识,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也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提供的大量文章,安排学生将之与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解读同质 层层推进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一课由《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词构成。从内容看,它们表达的都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这份思念背后的意蕴却各不相同。在教学时,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意,在对比异同点的过程中,将教学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怀,感悟诗词的意境。

我从一幅简笔画开始,把长江、长城和黄山、黄河等都标出来。在长城临海处标明“山海关”亦称“榆关”,在黄河南岸标明“洛阳”“汴京(开封)”两地,在长江下游标明“钟山(南京)”“京口(镇江)”“瓜洲(扬州)”三地,在黄山北部标明“和州(今安徽和县)”。接着,我点明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第一首讲的是王安石二次拜相,在就职途中心系家乡的事情;第二首讲的是在东都洛阳为官的张籍,于秋天政务繁忙之际惦念在和州的亲人;第三首反映的是纳兰性德随大军出征边关,在日夜兼程的行军途中,更加思念家乡的平安生活。这三首诗词中,王安石的诗发端于从钟山到汴京的任职途中;身为安徽和州人的张籍,因公职羁留在东都洛阳,遇寒感怀,诗记思亲之情;纳兰性德的小令则记写从京城随军去山海关一带时的豪迈与忧思。草草几笔、寥寥数语的板书,立刻把学生引入诗人的生活天地中,理解诗词内容也就不难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思考的基础,熟读成诵之后,思维才更加活跃。而对比阅读、挖掘共同点是深入阅读的起点。通过总结概括,我们可达成三点共识:首先,三位诗人都是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公干,身在外地,心念家乡;其次,三位诗人都感觉到季节的变化,睹景思情,念及故乡家园;最后,他们都是以国事为重,为百姓忙碌,在难得的闲暇时想念家乡。这样,几位诗人的家国情怀就跃然纸上。三首诗同步对比,理解便层层推进,可以收到单篇诗文讲解收不到的效果。

解析差别 开阔思路

掌握共同点以后,对不同点则要深入分析。上述三首诗词的不同点有六处:体裁不同(两诗一词),作者所处朝代不同(宋、唐、清),作品内容表现的季节不同(春、秋、冬),作者身份不同,写诗时的心境不同,对为官的心理不同。显而易见的不同点学生自能谈及,无须赘述,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学会入情入理地分析诗词则是课堂教学的要义。

中唐时期的张籍只是一个普通官员,王安石拜相的起起落落发生在北宋年间,身为贵胄的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期开疆拓土的征战之时。所以,乡思中的乡愁是不同的:透过“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王安石想到的是如何留住这春风明月;身处洛阳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张籍惦记着家人的安危冷暖;感受到北国冬天的周天寒彻,风雪之中的纳兰性德则祈愿家安国泰。沿着对不同季节的感受去进行深层思考,三人迥异的心境便逐次展现出来了。他们的人生际遇不同:王安石厌倦了宦海风波,对二次拜相后的执政生涯缺乏信心,还未就任就想着“明月何日照我还”了;科举及第的张籍为了封妻荫子不得不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打拼”,在京城形单影只,对家人的惦念不是几行家书能够表明的,只能依靠鸿雁传书一次次表达自己的牵挂;纳兰性德本是一贵族子弟,在京城里过惯了富裕安定的生活,因此对那些戍守边关的普通将士们见怪不怪的事儿总会多些感受,辗转难眠、难以释怀时也只好去理一理乡愁。

比较是开阔思路、深化思维的重要手段,应该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参照注释、借助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细致地进行对比,既是掌握和运用比较阅读法的关键一环,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

打破秩序 冲出教材

比较阅读时,教师还可以打破单元限制,甚至打破年级界限,不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原有顺序,大胆调整,自由组合对比。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多以单元形式呈现,编排有三个明显特色,一是表现对象单纯,人、事、物、景、情轮番上场;二是写作主旨单一,多是颂扬、赞美、怀思;三是同单元课文内容相近,每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就已经列出了相同点。这些都为对比阅读提供了学习便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领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义,学会边读边思考,做好读书笔记,以便对照分析。

在将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特别是做宏观比较时,应有比较的侧重点,注意不同文本间的细微差别,以达成在比较中发现、在赏析中提高的目的。如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及《小珊迪》(卖火柴的小男孩)来比较两个孩子的命运;将《跨越百年的美丽》和《我最好的老师》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居里夫人的淡泊及怀特森老师的睿智;把《晏子使楚》和《将相和》一起阅读,比较晏子的机智与蔺相如的豁达。同样地,也可以在《只有一个地球》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两文中去感受“珍爱家园”的主题,通过《老人与海鸥》及《金色的脚印》学会敬畏自然与生命,还可以从《梅花魂》《落花生》《木笛》等文中学习优秀的美德与精神。

除以单元为中心开展对比阅读之外,还可以以教材中的某篇为核心提炼一项阅读主题,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找到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开展同主题的海量阅读。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组关于爱的课文,我们可以选取丛书中《苏珊的帽子》《爱心》等文章,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多角度阐释“爱”,从其中鼓励的掌声、温暖的问候、甜甜的微笑中感悟爱的力量。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专题,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再为学生选读丛书中的《孔子拜小孩为师》《文同观蛇悟书法》等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主人公平凡中的伟大,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而联系到写作教学。

对比阅读与单篇解析是相辅相成的。在当下提倡个性阅读、海量阅读的背景下,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会被几十篇课文束缚住,很难再有大块时间去阅读别的文章。而对比阅读的学习过程则能大大地扩充学生阅读范围,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学生自然学得主动、高效,语文素养能得到有效提高。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张籍纳兰性王安石
北陂杏花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梅花
秋思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秋思
读张籍《秋思》之所思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