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
2016-04-06王文博
王文博
【摘 要】课堂真正走向高效,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研读课标及考试说明,用好教材、以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动力、以改革学习方式提高效率、以自学能力提高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为体现时代要求,顺应教育改革,我校近几年开始实施“高效课堂”。如何使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现有高效模式,摸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模式。为了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并且也有了一些关于物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想法。
一、研读课标及考试说明,用好教材
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各版本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高三复习的指挥棒、导航仪。例如: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将物理学科三个选修模块的“二级”要求全部取消,将选修模块考点分散。
其次要用好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由于编写者受版面限制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将编写意图、概念内涵及章节间关系等一一写出。教材呈现的知识是表象、浅层次的。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挖掘教材深层次知识。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处理教材才会得心应手。教材研究透了,才能很好地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一节以实验探究为线索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理念前卫,设计思想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但由于受学校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无法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对教学内容整合,进行有效教学,这样课堂教学中就能讲在点子上,练在关键处。
二、以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兴趣,才想学、乐学,才能学好。
教师对新课引入要精心设计,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使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观点或对实验的期待产生冲突和矛盾,使学生突然产生学习悬念。
教师要适时、适量地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一些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例如:在探究楞次定律实验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教师可以在提供教材“问题与练习”第6题中的楞次环和条形磁铁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通过比较磁铁N极或S极靠近与远离楞次环的实验现象,自己得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实验结论。通过探究性实验,建立探究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感悟、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
三、以改革学习方式提高效率
1.改变学生学习心态
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予的枯燥乏味的概念、定理定律等。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形成一个完善的学习循环,不但得到了教师千辛万苦传授的技能,而且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取,印象更深刻,思维更活跃,见识更广阔。
2.小组学习找到自我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关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真正的合作学习的实质应该是在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相关具体问题的时候,锻炼他们的能力,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达到组组竞争、组内互补。在处理问题时各人担任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形成一个共同体,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最大作用,学会如何快速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掌握一般的知识中更能学到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而不是那种“知识无用论”。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一堂高效生动的物理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评价。因此,为了确保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的真实性、及时性、层次性,激励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但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
四、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效率
俗话说:“勤能补拙”,要使自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主观的勤奋努力是办不到的。达尔文说:“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得到的。”都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高中生学习物理的一个主要困难是他们不会也不习惯阅读物理教材,这是物理教学长期以来“重教、轻学”造成的。实际上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在很大程度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取决于学生“学”得怎样,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是否得法,即是否会学习。因为“学”是内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不妨采用一种“超常规”的教学。例如:上课时,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抛给学生。同时,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目标、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抛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进行自我探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些总结性的点评。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要想创造高中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研读课标及考试说明,用好教材,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永元.巧用实验设置悬念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5):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XB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