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兴邦?青年担当
2016-04-06吴军
吴军
摘 要:实现“中国梦”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优秀青年群体,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和骨干群体。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对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愿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党建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角度出发,阐述了提升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党员;学生自治;高校党建;党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吴 军(1978—),男,甘肃民勤人,讲师,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有报道称,“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一定能实现强国富民、和谐文明的“中国梦”。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1]实现“中国梦”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素质既应包含党章中对党员和干部的统一要求,同时也应体现时代和国家使命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客观要求。概括来讲,大学生党员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法制道德素质,端正的作风、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心。[2]
近年来有学者对大学生党员素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素养、综合能力、模范作用等方面总体素质良好,但同时部分党员学生也存在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理论基础不扎实,党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3]针对以上现实情况,结合青年群体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质。
一、加强教育引导,端正入党动机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较快,但思想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党务工作者以及老师应当做到及时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识别、判断是非的能力。
同时高校要充分重视同辈群体影响的力量,树立优秀学生党员典范,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形式,尽量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以提升教育效果
青年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性多于理性,喜欢探索尝试新奇事物的心理,因此,建议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开展形式活泼多样、富有新意的活动,为他们开创社会实践学习平台,将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模式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在组织党团活动时如能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做到有机结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近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在组织“中国梦”系列活动时就提倡学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以稿件、手工制作、MV短片制作、摄影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梦”,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因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从本专业出发,从而对创作题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对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重视通识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党员只是一心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专业学习成绩很优异,但却缺乏基础学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导致“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学校必须加强提高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发动全校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中来,自觉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开展通识教育,就要更加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就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疾苦,服务祖国人民;就要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促使全体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有能力指引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四、关注大学生党员的身心健康,应做到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
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生理(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党员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通常具有共同的成长任务和心理特质,他们通常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存在成长上或学习、情感方面的困扰,如能对这部分学生团体统一开展心理辅导,营造互帮互助氛围,对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心理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及老师也应关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全面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治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倡导“学生自治”,学生自治管理,是指大学生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教育目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对自己的品行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素质提升、自尊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自我品格精神锤炼的过程。
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模范作用,如高校党建工作能与学生自治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引导学生自治管理,以学生自治管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既有利于保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也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为了培养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党支部建在班上”与“学生党员带班制度”的有效模式,走出学生自治管理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高校党建新思路。
近年来,党员发展的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不断完善,例如发展党员责任制、团组织推优制、党员发展公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制度从无到有从有,进一步规范对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教育等各个环节和工作;此外,很多党组织还采用了“积分卡制”,将党员考核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党章相结合,实际表现与进步程度相结合,学生党员素质自我测评、他评、基层党组织测评、上级党组织测评以及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建立考核制度,这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党员长期稳定地保持先进性。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和梦想。百年奋斗历程,使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相信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动中,大学生党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决策与信息, 2013,(1).
[2]杜 晔,郑 伟.党员素质“五度”训练[J].华北电业,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