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漆彩之器,心有灵犀

2016-04-06徐继宏

文化交流 2016年4期
关键词:罗氏漆艺爷爷

徐继宏

“漆”字属中国传统文字独有。漆艺具有关于生命、自然、灵魂、情感等深刻而涵蕴丰厚的文化含义,在思想上是天人合一,在艺术上是人神共舞。

“浙江这块土地有很多的故事,到处都有文化的熏陶,到处有美景,到处有人文。”新年伊始,在浙江省文代会上,省长李强如是说。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在临海古城东门后街一幢明清典型四合院内,笔者见到了罗氏犀皮漆传承人罗献兵。

老宅的墙上依稀斑驳。极简的生活,极致的艺术。在层层浸染中感悟漆艺之美,在遍遍涂抹中探寻人生意义。罗献兵向笔者叙说了罗氏漆艺的传承故事。

一本无皮书

罗家从清朝嘉庆、道光之际起,六代居住于此,扎根近200年。罗家祖上与漆艺打交道,世代传承。罗献兵生于1963年。在他的童年记忆中,20世纪60年代末的那几年,爷爷在老城掉桥头补雨鞋、修油纸伞,但有“一本无皮书”始终未离老人家左右。无皮书记载:“……清嘉庆间浙江罗宣荪善漆,有填漆彩髹之器皿,又以五彩稠漆堆成花叶之色,又作种种之斑纹磨平之如画。其伎(技)精费心思工本,亦为一代之绝耶。”历史上浙东一带漆艺盛行,其中罗氏犀皮漆艺在当时已经知名。这本无皮书成为罗氏技艺传承的唯一依据。

闲暇时间,爷爷总是翻看那本无皮线装书,时而思,时而记,其他百事不沾。罗献兵小时爷爷总告诉他,男人要“修身,齐家,不占人便宜”。罗献兵说:“那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20年后才有些明白。”爷爷去世前,拉着罗献兵的手说:“犊(罗献兵小名献犊),爷爷没什么留给你,只是这两本书你要认真研读,大了你就明白了。”这两本书,一本是《文心雕龙》,一本是既无书皮、也无目录的汇集了中国历代漆艺典故的油印稿本。罗献兵说:“正是对爷爷赠予的册子里描述的关于迷幻般的漆艺的好奇,激励着我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探寻、摸索,并甘于清贫,乐此不疲。”这两本书至今仍然完好地被罗献兵用心地保存着。

“犀皮漆艺,是关于灵魂的艺术,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这在当代中国是缺失的。我希望通过漆树汁这种比较独特的自然材料,给人提供一种思维的观念,通过天然漆树汁材料的运用,给人们提供一种认识自然的角度。”罗献兵强调说:“绝不让罗氏犀皮漆艺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一位何教授

浙江的市场经济十分发达。20世纪80年代末,临海的木制工艺品十分出名。漆艺作为木艺的一部分,一度也成为临海工艺品出口的主要产品。1995年,已经创办漆艺厂和神犊雕塑艺术公司的罗献兵,又设立了罗氏犀皮漆艺和文化发展工作室,从全国各地高薪招聘漆工,从事以素色为主、辅以斑纹的漆器产品的研究开发。

“漆器要做得让人眼睛一亮,才可能有市场。”为追求“亮”,罗献兵作了近千次尝试却没有很好的结果,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积蓄,公司陷入生存困境。就在罗献兵迷茫苦闷、于2003年准备放弃犀皮漆艺之际,他阅读到当代文物学者王世襄先生编撰的《髹饰录解说》一书,从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历史上曾有如此丰富和高深的漆工艺技术。这让罗献兵坚持着苦撑摸索。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罗献兵遇到了漆工艺专家何豪亮教授。何教授别名何苦,自号巴山漆工,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副主任,著有《漆艺髹饰学》等书。何教授为研究漆工艺,曾八次深入大巴山研究漆液的采割、冶炼、髹涂,为中国漆艺的恢复和发展呕尽心血。在何教授的鼓励、指点和无私的倾囊相助下,罗献兵再次集中精力,筹措了资金,投入犀皮漆艺的恢复、传承和新的研发之中。

罗献兵足迹踏遍全国各漆工艺产地和科研学术单位,其中所去最勤的是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该院开设有漆艺专业;只要有时间,罗献兵就去登门学习、求教,或者交流。勤奋与执著的回报是,罗献兵制作的罗氏犀皮漆器获2006年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华艺杯”学术奖铜奖。同年,罗氏犀皮漆艺入选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成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后来,他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漆画研究会会员。

如今,慕名到临海找罗献兵学习、研讨漆艺的院校教授、专家和艺匠、在校大学生络绎不绝。

一只夹苎瓶

罗献兵的工作室里有一只犀皮夹苎瓶,像一个调皮孩子用红色、黄色、绿色的颜料涂了一遍的花瓶。提到它,罗献兵有点激动:“制作这瓶,足足花了好几年时间。创作的时候,我想的是田野、森林、山川,它们在人类的周围,滋养着人类,其实也就是在人类的内心。”

罗献兵说,漆艺历史悠久,在宋代时发展得比较成熟,脱离了对自然物的依赖和模仿,而成为一种拥有动感图饰的髹饰技艺,后人称之为“犀皮”。他解释,古人认为犀是灵性动物;漆彩之器,心有灵犀,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有着超越文化观念的灵性相通。犀皮漆艺,就是用树之汁液和色彩去表达人和自然之间的心灵相谐。

谈起“漆”,罗献兵如数家珍:“漆”字在中国传统文字中独有,国外没有这个词,今天市场上“漆”是西方舶来品,英文叫Lacquer,即涂料,是化学合成的物质。而中国的“漆”具有关于生命、自然、灵魂、情感等深刻而涵蕴丰厚的文化含义。

说到漆艺,罗献兵更是眉飞色舞:我们浙江是漆艺的发源地之一啊!7000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8000多年前的萧山跨湖桥遗址,都出土过漆器。“漆艺有独特的美,它以线纹为媒介语言,以色彩表达情感,呈现人类最质朴、最简单、最自由思维活动。有人说漆艺,在思想上是天人合一,在艺术上是人神共舞,这不为过。”

罗献兵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就如一个盒子,你想认知它背后的工艺、观念和成因,便要用宁静的心去感受、用真诚的情去领悟,欣赏漆艺也是一样。”他说:“漆艺在近代乱世更迭中曾出现断层,当代许多前辈为恢复这一纯粹的中华传统艺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承续,我义不容辞。”从当年的办厂赚钱到如今的为艺痴迷,罗献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跨越。

罗献兵自我设问:漆艺为什么加称犀皮?他引爷爷留下的《文心雕龙》说:“《情采篇》中有比兴:犀兕有皮,而色之丹漆,质待纹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气象,镂心鸟迹之中,结辞于鱼网之上,其为标炳,缛彩名矣。”他又谈到明人黄大成所著、现存唯一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的记载:“犀皮亦作西皮或犀毗,纹有圆花、片云、松鳞诸斑……”犀皮,美丽如此!

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教授周建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乔十光、何豪亮等,非常认可罗献兵的犀皮漆器的艺术价值,说它以诡谲变化的“纹起”线条、变幻莫测的纹饰、迷离斑斓的色彩为特征,神秘而含蓄,柔和而内敛,优雅婉丽,若出水之芙蓉。

专家的评价是一种激励。眼下的罗献兵正全身心地投入在保护、传承及创新的工作中。他说,犀皮漆艺具有艺术最本质的功用,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意义提供的一种启迪;我们永远需要启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氏漆艺爷爷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诊断新品(上海)有限公司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