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备考策略
2016-04-06福建陈四妹
福建 陈四妹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备考策略
福建 陈四妹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选考题难度统计,不难发现四道选考题中,第48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简称“人物史”)试题的难度值相对较高,这给部分对“人物史”学习感兴趣的考生以极大的鼓舞。本文就如何做好“人物史”备考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课程标准》,找准备考方向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物史”的备考复习,要做到:
1.确立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查,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如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采取包括远征爱尔兰、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群众运动以及王党的复辟活动等措施。这些措施尽管充满了高压和暴力的,但从主导方面看,是为了维护和巩固革命成果。
2.归纳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
归结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阶段论”。即将历史人物一生活动划分为若干阶段,以便能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其社会活动或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政治家可用不同的任职时期,思想家可用思想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而科学家可用每次重大成果的取得来划分。如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划分为“中共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二是“方面论”。即把历史人物的社会活动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概括。如政治家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思想家可从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等方面加以概括。如评孔子可概括为:伟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典籍的整理者。这种方法使人物评价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恩格斯说过:“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如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根源在于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愿意也不可能变革封建生产关系。
4.确定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如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历史有名的暴君,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贡献。秦始皇“功在统一”“罪在专制”。但两者相比,历史功绩是主流。
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克服英雄史观。第二,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第三,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
二、挖掘课程资源,突破备考难点
1.大胆取舍,合理安排
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人物史”试题并无教材依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命题者的命题立意,即注重考查人物史模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因此,人物史学习的重点,不是记忆某一历史人物的具体活动,而要重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性学习方法。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某位人物,引申出历史上的类似历史人物;或就教材中某场历史人物的某个“点”向外拓展和深化。“人物史”选取的22个历史人物中,我们可以选取康熙帝、亚里士多德、拿破仑、凯末尔、马克思、牛顿6个人物全面客观但又有所侧重地学习。具体地说:
(1)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除了解其一生主要活动,应注意观察其超出前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揭示他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
(2)对思想家的探究,固然需要把握其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等,更要从其思想主张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
(3)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既是革命时代的产物,更是这个革命时代的象征。之所以要了解他们的生平与主要活动,主要在于探讨个人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探究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4)“亚洲觉醒”先驱们,因所在地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充分把握他们基本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和评价他们在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并学习和感悟民族解放的先驱们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的精神。
(5)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6)杰出的科学家,既要对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及其影响有所了解,学习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更要特别关注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态度。
2.有机整合,形成体系
“人物史”着重介绍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许多历史人物都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关。但与必修关联的人物只是“知识点”而不是“人物”;也与“评说”无关。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彰显人物的活动,概述人物的评说,凸现人物的厚度。同时,要理清它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注意对不同模块内容的整合。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可联系必修Ⅰ《辛亥革命》、必修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修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相关内容,多视角、多层次的认知。
三、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应试技能
1.找准答题范围、角度和中心词语
分析近年高考“人物史”试题可发现其设问相似性,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的原因;或简析……作用(意义);或概括……的内容(背景)等等。因此,备考复习中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应试技能。
附: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对“人物史”的考查
设问2011年钱玄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012年道光帝(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2013年韩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2014年包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2015年唐太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年份内容
要关注:第一,指示词,它规定了答题范围。如“根据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等”;第二,答题词,它是答题的中心词,有时不止一个。如“原因、过程、影响”等;第三,限制词,它规定答题的方向。如“概括、归纳、说明、比较、综合和评价”等。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48题第(1)问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范围),简析(答题方式)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中心词)。”试题中要求“结合(联系、根据)”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重点。前者只需简明扼要地带过,答题的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上,放在分析/评价/说明的事物上。
2.掌握历史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近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48题,最常用的指示动词是“指出”(或“概括指出”)、“说明”(或“简要说明”)、“简析”和“评价”(或“简评”),可见试卷的命制者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时也追求答案表述的简洁。因此,我们准确地掌握历史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概括”是指按照某种特定的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科学的、周密的整理和加工,或者把分散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集中归纳到一起,或者将复杂繁多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扼要叙述;“说明”,一般来说就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解释、阐述之意。“分析”就是“分解辨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综合”相对。如果说“述”是叙述、陈述,是摆事实、强调的是客观性的话,那么“评”就是评论、评价,就是讲道理,谈观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评价”就是评定价值高低,包括正误得失、优劣好坏等,具体题目常呈现为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因此,不管你是在什么环境下学习,都应该找到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一中)